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县域怎么应对挑战

2021年03月16日 15:29   来源:学习时报   

  河南省温县县委书记 毛文明

  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年度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近年来,在农作物种业发展方面,各地按照国家有关部署,结合各自实际条件与独特优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在育种能力、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我国育种行业整体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主粮种质资源的鉴定不够精准、利用率不理想,非种粮核心种源缺失;在育种产业化应用方面,种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还不够高,种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而且,科研人才不足、育种手段相对滞后、种子企业规模小、种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成为不少县域种业发展的难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命脉”。它的保护与利用,对于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发挥有关县域的种子产业优势,解决制约当前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不断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挑战。下一步,需切实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持续强化县域的种业优势,推动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种业强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应有贡献。

  着力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关键在建立健全保护体系,巩固各项保障措施,开展种质资源全面普查、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县级是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登记、整理、保护工作的基础,有关县域应坚决落实属地责任,抓紧抓实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引导种子企业加强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种业竞争力。

  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一方面,强化人才培育。县财政可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种子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强化县农科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的合作,逐步形成“行业专家+高校人才+乡土专家”的人才梯队,促进科研成果高效转移转化。另一方面,强化技术攻关。引导种子企业开展科企合作,强化功能基因的挖掘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创新,通过基因编辑和从头驯化等育种新方法,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年限,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良种。

  着力强化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健全种子产业发展要素,依托传统的育种优势、精耕细作的种植习惯、完善的水利设施,加快有关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同时,将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同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项目相结合,整合利用产业化项目资金,打造优质小麦种子基地核心发展区。通过实施规模化经营,创新推行种植时间、耕地作业模式、品种布局、技术要求、配方施肥、标准管理、社会化服务、秸秆综合利用等管理模式,将种子技术管理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构建智慧化农业平台,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种子繁殖能力。

  着力提升市场推广能力。加强良种公共品牌建设,鼓励支持种子企业申请知名商标,加快培育知名品牌、知名商标,持续增强品牌带动和推广效应。依托种子协会,建立行业标准,规范市场行为,统一品种名称,加快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条集聚。高标准举办种子产业博览会,通过开展技术成果交流、科研合作攻关等方式,加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种子企业的深度交流合作,重点破解育种企业与基础研究脱节的种业发展短板,形成人才、资源、产权、效益共享的机制体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品种产权交易,提升种子企业整体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着力培育种子龙头企业。鼓励支持国内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县域种业市场,培养“育繁推”一体化种子龙头企业。引导支持县域内的种子企业强强联合,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集团。支持金融机构开发种业发展金融产品,加大种子企业贷款支持力度,解决企业发展融资问题。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