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巧手编织牦牛绒 织出牧民增收梦

2020年11月17日 09:43   来源:四川日报   

  在红原县,有种古老的手工艺术,叫牦牛绒制作技艺,它是阿坝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牦牛绒制作技艺,在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大到制作地毯、帐篷等,小到制作毡帽、背包、毡衣等。

  红原县牧民逐水草而居,帐篷和家具等在转场时靠人背马驮。为了防止碗等瓷器的损坏,便从牦牛绒制作技术中诞生出了碗袋制作。

  碗袋的制作相当精巧,利用新鲜的竹子搭建好碗形的骨架,然后把牦牛绒沿着这个骨架慢慢缠绕上,外观做好后,在底部中间放一块加工后的牛皮缝制上,成了一个个碗形的牦牛绒袋。碗放入碗袋中就不容易损坏,而且还十分好看。

  做碗袋,第一道工序就是选牦牛绒。刚满两周岁左右的牦牛,头颈处的绒毛是最好的,剪下紧贴皮肤的绒毛,把毛绒上杂质进行初步的打理,之后用清水清洗毛绒,晾晒毛绒。在晾干中要避免阳光直射,否则暴晒会让纤维质量受损;随后就是放毡、搓绒、吊线、编织等工序。

  以前的碗袋以牦牛绒编制为主,颜色主要是黑白色,再编织上特定的花纹。现在牧民们会使用五颜六色的毛线进行编制,这样不仅颜色多变,碗袋的花纹样式也丰富起来。

  红原县安曲镇下哈拉玛村是第一个将这一非遗项目活态传承,并探索产业化转化的地方。在下哈拉玛村的仓库里,已经装箱的各种碗袋,五颜六色,十分漂亮,上面还有标价签,大碗袋价格600多元,小的也要100多元。下哈拉玛村第一书记张文浩介绍,目前,村上已成立了红原县好手艺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专门负责碗袋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这里面盛满了脱贫群众的持续增收梦。”

  除了制作碗袋外,村里还开发出了花瓶、果盘、抽纸盒、手机套、钥匙袋等新产品。

  夏旭东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登林 整理


(责任编辑:朱洁英)

分享到:
35.1K
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巧手编织牦牛绒 织出牧民增收梦

2020-11-17 09:43 来源:四川日报
分享到: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