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授人以渔”让小康之路越走越宽

2020年08月07日 10:23   来源:广西日报   

  本报记者 唐正芳 通讯员 张 思 陈伟玲

  房屋错落有致,广场宽阔气派,社区道路干净整洁,学校、村民活动中心等配套设置齐全……7月22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专题采访组来到贵港市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木镇大成塘移民安置区,居民温信雄告诉记者:“住进了新房,有了新工作,收入也稳定,跟以前相比,变化真是翻天覆地!”

  2018年9月底,1325户5699人搬进这里。安置区的11个后续产业基地、8个就业扶贫车间,为1285户搬迁户2543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在该市新建成的10个移民搬迁安置小区里,3164户13873人告别旧泥房,生活生产条件大提升,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25789户脱贫户和贫困户在65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产业基地(园)带动下,或流转土地、或在基地务工、或领取分红获得收入,家底越来越厚实;今年以来,有24501人次的脱贫或贫困群众获得了科学种养的技能培训,“授人以渔”让小康之路越走越宽。

  老乡家园的“新市民”

  清晨,位于贵港市根竹镇的老乡家园——港北区移民安置小区苏醒起来。小区前面,老人们正在健身器材上健身;小区背后的微田园,大妈正在摘菜;小溪边,大嫂在洗衣服。老乡家园一天的生活开始了。

  该安置小区于2018年2月竣工投入使用。小区内建有休闲健身广场、卫生室、生活超市等,住着290户1273名已脱贫或今年将脱贫的群众。

  7时30分,老乡家园管委会主任、根竹镇根竹村委会副主任覃国讲准时打开大门。他先到小区12栋楼房巡查一遍,检查公共设施水电安全、卫生状况等,然后回到办公室,拿起钥匙打开老年人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等9个中心场所的大门。

  覃国讲是中里乡山花村六烈屯人,以前全家住在危房里。2017年,他家成为老乡家园第一批入住者,100平方米的新居,三房一厅一厨两卫,各种配套设施齐全。“这不就是城里人的生活吗?”覃国讲说。

  “既然住进城里了,就得像市民一样生活。”在大家的同心协力下,小区创建了“党支部+管委会”“合作社+就业+产业+商业”的“一部一会”和“一社三业”管理模式,解决后续扶持管理难题。

  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目标,该市加强对10个安置小区后续管理服务和扶持,强化集中安置区社会治理:建立基层党组织,创建“红色一家”特色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强化安置区党支部运行机制、村民自治机制和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务公开、民主协商等机制,引导安置区制定“村规民约”,促进搬迁群众互助互爱。

  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增收

  出门便是微菜园,道路两边花草树木绿化,走累了可到石凳石桌小憩一会;晚上,到小公园跳跳舞,到篮球场上打打球……如今,覃塘区大岭乡龙马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这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后的喜人变化。”大岭乡党委书记韦艺介绍。截至6月底,该乡完成村集体经济收入130多万元,比去年增加3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壮大后,又反哺村民,2019年仅龙马村投入乡村风貌改造就超9万元。

  大岭乡地处郁江畔,水草丰美。2019年,龙马村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采用“龙头企业+村民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将这片丢荒几十年的滩涂流转出租给一家公司饲养大闸蟹,第一年就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万元,第六年后将有6万元;村集体入股20万元资金,每年分红3万元。

  此外,大岭乡入股扶贫资金50万元,每年为127户贫困户分成7.5万元。村民何辉将0.7亩土地流转给公司,加上扶贫资金分红,去年领到1590元,“我还有低保兜底、产业奖补等,日子越过越好了。”

  像龙马村大闸蟹基地这种经营模式,目前大岭乡还有江兴村的集约化淡水虾养殖基地、古平村的光伏发电项目、大岭村的澳洲坚果种植基地等。其中,古平村通过打好“清理不规范合同、盘活村集体固定资产、一村一产业基地建设”三张牌,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7万元,今年有望突破50万元。依赖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大岭乡产业基地覆盖该乡10个行政村496户贫困户。2019年,仅此项群众就获益18万多元,并通过土地流转、聘请务工等带动村民增收。

  在“荷美覃塘”景区,采访组看到,处处荷叶田田、荷花飘香,游客纷纷前来观光,当地农民变成导游、摊主。覃塘区连续举办七届荷花节,打造旅游品牌,发展旅游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景区所在的覃塘街道龙凤村党支部书记覃富利说:“群众收入增加了,村里环境变好了,村民素质也提高了。”

  今年以来,该市原360个贫困村共培育65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产业基地(园),带贫率整体达到52%。通过打造乡村旅游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2019年仅覃塘区就有900多户3200多人通过旅游产业实现脱贫,人均增收1000多元,吸纳贫困人口就业600多人。

  种养有方齐奔小康

  “今年我家已经出栏肉猪100多头了。”桂平市油麻镇上运村脱贫户杨满光对记者说,这两年,养猪得钱!

  杨满光通过勤劳的双手走上致富路。2016年,他买进几头母猪,开始探索养猪,当年增收并脱掉贫困帽子。2017年,他参加当地政府举办的养猪技术培训班,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养殖方法,养殖规模从几头母猪扩大到如今的存栏量500多头,养殖场地从一两个猪圈扩大到300多亩。

  专业的养殖技术,加上精心防护和细心管理,杨满光获得丰厚的回报。当非洲猪瘟肆虐时,他的猪场毫发无损。如今,他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盖起了新楼房、添了新家具,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近年来,贵港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大培训活动,仅今年就举办各类培训395期,覆盖贫困村360个、培训贫困群众24501人次;共选聘2290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开展指导22860次,涉及贫困户58957人次。


(责任编辑:朱洁英)

分享到:
35.1K
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授人以渔”让小康之路越走越宽

2020-08-07 10:23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