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瞧,“第一书记”的服务

2020年02月10日 10:54   来源:青海日报   

  本报记者 陈 曦 通讯员 宁 组

  “我们的‘老年之家’终于建成了,不仅能够满足全村97名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服务,还能让留守儿童有个活动空间。”在西宁市湟中县土门关乡上山庄村,“第一书记”赵瑜满心欢喜地介绍着新建成的老年之家。

  作为上山庄村的第二任“第一书记”,老年之家是赵瑜到岗之后,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兴建的为民服务设施,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西宁市330个贫困村先后两批“第一书记”前赴后继,扎根基层、情系基层,带领着贫困群众精准发力拔穷根,攻坚克难谋致富,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面对面讲解,

  解决“等靠要”的问题

  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关镇林家台村的党员活动室里,“第一书记”祁加子正在给贫困户们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省市委有关扶贫政策,并针对群众提出的疑问,逐一解答。面对热情高涨的贫困群众,原计划上午11时结束的政策讲解会,过了晌午时间依然没有结束的样子……

  “都说和老百姓利益切身相关的事情,所以大家也都关心,我们‘第一书记’帮就是要帮群众真正所需、所急。”祁加子说。

  而在西宁市三县,这样的“第一书记”以及这样的场景却频频出现。

  近年来,西宁市始终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积极引导“第一书记”从贫困群众思想发动、宣传教育和情感沟通等工作入手,不断夯实脱贫攻坚的思想基础。

  大通县通过“第一书记”上台讲学的方式,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党的农业农村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宣传贯彻中央、省市县委关于脱贫攻坚各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工作措施,确保党的决策部署第一时间传达学习、攻坚任务第一时间安排部署、困难问题第一时间研究解决。

  湟源县结合中央“一号文件”宣讲,积极组织“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成员,通过日常入户走访的方式,了解群众的顾虑和期盼,鼓励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拔掉“思想穷根”。截至目前,全市贫困村“第一书记”累计走访慰问、宣讲政策达到36000余次。

  湟中县着眼于解决贫困户“等靠要”思想问题,引导广大“第一书记”通过微信政策问答、召开政策介绍会和发放宣传彩页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村民群众的思想教育。

  手挽手前进,

  解决“不会干”的问题

  刚到湟源县东峡乡下勃项村当“第一书记”时,颜秀娟才28岁。“派个娃娃来我们村当‘第一书记’,她能干点啥,无非就是走个过场?”初来乍到,部分村民对刚来的“第一书记”充满了质疑。

  “我也只是个年轻人,来的时候确实也很紧张,但是踏实做事,一心为群众是我那时候唯一能做的。”颜秀娟说道。

  面对这些困难,颜秀娟边学习边摸索,坚持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同步推进,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广大党员,积极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并最终带领下勃项村实现了脱贫“摘帽”,如今的她,被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为“小颜书记”。

  在西宁,像颜秀娟这样的“第一书记”还有很多。他们用责任与奉献,让老百姓把他们真正当成了一家人!

  脱贫攻坚以来,全市330名“第一书记”切实将党建工作责任扛在肩上,从抓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开展主题党日等基础工作入手,协助村党支部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持续规范组织生活,强化党员教育管理,逐步解决部分农村党组织党建工作“不会干”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积极完善村“两委”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全面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的要求,推动村级组织规范运行,确保村内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2019年以来,“第一书记”共组织召开组织生活会1000余次,讲党课1700余场,发展党员500余人,进一步提升了贫困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传、帮、带”作用,深入开展后备人才“223”培养计划,培养村级后备干部5116人,储备农村入党积极分子2000余人,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肩并肩建设,

  解决“一厘米”的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景阳镇土关村的乡亲们很是自豪,媒体上刊登出村庄获得2019年度亚洲城市景观奖亚军的好消息后,几天内就传遍了整个村庄,老老少少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纷纷为他们的“第一书记”杨生洲竖起了大拇指。

  驻村以来,杨生洲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争取并牵头组织实施了脱贫攻坚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共同缔造示范村建设项目。通过实施居住条件改善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使得过去贫穷落后的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并且把村庄生态之美推向了世界。

  在西宁,还有很多的村庄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找到了自身的发展道路,也让大家看到了不一样的精神面貌!

  脱贫攻坚“冲锋号”吹响以来,西宁市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贫困村发展的重要“支点”,引导广大“第一书记”们紧紧围绕农村在水、电、路、网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运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大力实施村庄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宽带网络提档升级等工作,实现所有贫困村安全饮水、道路硬化、安全用电、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并同步完成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村内环卫设施、文体活动设施等建设,全市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2018年至今,全市“第一书记”累计协调重点产业发展项目315个,落实项目资金及帮扶物资折价2000余万元。


(责任编辑:朱洁英)

分享到:
35.1K
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瞧,“第一书记”的服务

2020-02-10 10:54 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到: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