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陈露耘
历经3个月、26万多人的扎实工作,我省“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数据日前出炉。大排查覆盖全省161个有脱贫任务的县(市、区)190余万户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是对2014年我省开始的精准扶贫的一次全面“体检”。
在脱贫攻坚即将收官的时刻,这样的全面“体检”意义重大。作为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是脱贫攻坚“成色”的保障。而要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首先要摸清问题“底数”。在四川,尽管贫困人口已从625万下降到2018年底的71万,但脱贫攻坚越往后,需要攻坚的骨头更硬,大排查从“精准”出发,既查漏补缺,又找准痛点难点,就是为我们有的放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摸清“底数”。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四川尤其凉山彝族地区脱贫攻坚更是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控制性因素。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四川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四川不能拖全国全面小康后腿,这是我们必须担起的历史责任。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保障脱贫攻坚“成色”,需要认清“底数”。这次“体检”从试点到全面推开,各地一村一村地查、一户一户地过、一项一项登记;从县级自查、市级抽查到省级核查,工作务实、过程扎实,从而实现排查结果真实:总体上看,全省“两不愁”问题基本解决;区域上看,重点难点在大小凉山地区;问题类型上看,短板主要集中在住房安全和安全饮水方面。
保障脱贫攻坚“成色”,更需要用好“底数”。摸清了底数,犹如医生对病人号准了脉,看准了病因,接下来该吃药的吃药,该手术的手术,从而达到治病目的。这需要我们将“底数”分析透彻,找准问题形成原因,做好详尽整改方案,分级分类分解任务,形成层层抓落实的整改格局;攻克坚中之坚,如凉山要把排查问题整改作为重中之重,补齐短板,确保问题一项一项解决,并逐一整改销号,整改过程中走形式走过场做样子的,严肃严厉追责问责;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进入决胜关键时期,用好“底数”保障“成色”需要注重方式方法。一方面最要紧的是防止松懈滑坡,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另一方面更需要用绣花功夫做精准文章,尤其是贫困村、贫困户能不能摘帽,必须比对严格标准、经过严格考核。如此,方能确保如期完成高质量脱贫任务。
(责任编辑:朱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