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校农结合”助农致富

2019年08月27日 09:42   来源:贵州日报   余志勇

  “校农结合”的深入实施,不仅能充足保障地方学校后勤、夯实教育服务能力基础,让学生吃上绿色环保优质的本地农产品,而且能助力脱贫攻坚,帮助更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近日,省教育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校农结合”工作助推农村产业革命和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挖掘潜力,大幅度提升贵州贫困地区农产品供给数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助推我省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如何将生产优势转化为规模优势,将规模优势转化成市场优势?回答好这个问题,才能让小农户有效对接大市场,让农产品生产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分享更多发展红利。为此,《意见》指出,教育部门要按照配餐食谱要求和学生人数,认真测算学校食堂学生营养餐农产品品种和数量需求,以县(市、区、特区)为单位按学期制订各类农产品采购需求清单,提供给商务部门组织采购和农业部门规划生产,保障学生供餐农产品需要。在此我们看到的“校农结合”,不只是简单的农产品买卖,更是通过打通销路增强的村民发展产业致富信心的暖心之举。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食堂共有17890个,就餐学生达620万人,几乎占全省常住人口的六分之一。每月采购的大米、面粉、食用油、肉类及蔬菜等常用农产品高达10万吨以上,价值约10亿元。如果将这一个庞大而稳定的消费市场优先让给贫困地区,可带动100万贫困人口增收。可见,“校农结合”的深入实施,不仅能充足保障地方学校后勤、夯实教育服务能力基础,让学生吃上绿色环保优质的本地农产品,而且能助力脱贫攻坚,帮助更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搭建起连接贫困农户和消费市场之间桥梁,需要多方努力。不仅要在短期内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的痛点,还要从长远考虑,用市场的力量来撬动农村产业发展,用产业的力量增强贫困村自主发展能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校农结合”瞄准的就是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意见》按照“政府统筹、就近采购、全省调配、集中配送”的思路,建立省、市(州)、县(市、区、特区)农产品购销平台和网络。商务部门牵头整合各方物流资源,组织市场主体企业组建省级“校农结合”主体运营公司或联合体,统筹协调、指导全省及各市(州)、县(市、区、特区)农产品的供需、配送、生产等各个环节,重点培育能够直接连通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配送流通企业等,解决好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制约农产品销售痛点、难点和堵点,让贫困地区的产品真正流动起来。

  相信,在“校农结合”的深入实施中,只要做好农产品生产的质量把控,引导当地村民认识市场、调整种养思路,树立品质意识,生产精品、有机、无公害的农产品,定能靠品质树立品牌赢取市场,不断激发贫困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