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张华:转战扶贫战场不改军人本色,用生命交无悔答卷

2019年08月12日 09:4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追记军转干部、广西靖西市汤亮村第一书记张华

  张华转业不到一年,便主动申请到中越边境地区的深度贫困村任第一书记,退伍不退军人本色,把扶贫作为人生第二战场,发扬不成功不收兵的军人作风,带领全村脱贫摘帽。近日张华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将自己蓬勃的生命献给了扶贫事业,年仅42岁。

  张华去世后,他的办公桌上留着吃剩的半瓶药和一本本写得密密麻麻的扶贫日记。大家认为,张华同志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用短暂的一生书写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转战第二战场,不改军人本色

  白衬衫、西裤,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皮鞋擦得锃亮,走路腰背挺直“带风”,一看就“当过兵”。这是张华初到汤亮村时,留给村民的第一印象。

  张华2017年10月转业到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工作,2018年主动申请到百色靖西市安宁乡汤亮村任第一书记。汤亮村位于大山之中,地处边远,全村1328人中有贫困户88户326人,贫困发生率达24%。

  考虑到村里条件太差,最初乡里准备将张华的住宿安排到乡政府宿舍,但是张华拒绝了,他拿着行李住进了“不具备住宿条件”的村委会办公楼。楼里不通自来水,他就用桶到溶洞口挑水;没有厨房,就简单支个锅;没有厕所,就到村民家借用。

  “刚到村里那段时间,张书记都是到我家吃饭,最后偷偷给我留下了300元饭钱。”村党支部书记王启倍说。

  为尽快吃透村里的情况,张华网购了一辆电动车,白天到田间地头找群众交流,晚上走家串户了解贫困户想法。

  不过几天,村民们发现张华变了。皮鞋西裤换成了运动鞋牛仔裤,裤子上经常沾着泥土,人也晒黑了。

  王启倍说,张华对待扶贫工作就像打仗一样,总是风风火火,从不叫苦叫累。过去“村两委”干部开会时,总是有人迟到,这对张华来说无法接受,他总是第一个到会议室,笔直地站在会议室等大家。没过几次,大家开会不敢迟到了,而且有些会议经常开到深夜。

  5月27日,靖西遭遇百年一遇大雨,市区许多道路被洪水淹没,车辆无法通行,在市里开会的张华对汤亮村牵肠挂肚,不顾大家劝阻,坚持要赶回村里。冒着危险回到村里后,他立刻组织转移受灾群众,涉水查看农作物被淹情况,协调处置安全隐患点。

  事后,张华对同事说:“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作为第一书记一定要和他们站在一起。”

  “军人出身的他,身上有一种时刻准备冲锋陷阵的精神。”汤亮村驻村工作队员岑业鹏说,“他天天惦记着扶贫工作,总不肯让自己稍稍休息一会儿,这次终于能够"休息"了。”

  有军人的硬朗,也有颗柔软的心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张华不但有着军人的硬朗作风,还有着柔软的内心,始终心系着群众,特别是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

  80岁的潘姆勤老人一听记者问到张华书记,眼泪立刻流下来。“他知道我牙口不好,经常拿饼干面条这些好消化的东西给我。”老人叹息着说,张书记就是自己的亲人。

  村民潘桥开16岁的女儿因病辍学在家,自卑自闭。张华知道情况后,一次次上门开导、鼓励,女孩从最初的躲在房间到最后听到张华的声音就主动搬凳子迎接。潘桥开说:“张书记的劝导让女儿重燃了对生活的希望。得知书记去世的消息,她难过得哭了好久。”

  马良屯66岁的五保户杨从宜,家里的房屋没有门窗,每逢雨天,满屋子都是水。张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找人帮老人安装上了大门和窗户。

  “每当看到群众那真诚的笑容、真诚的谢意,我心里就充满了温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更足了。”2018年10月17日,张华在驻村日记中写道。

  驻村400多天,张华走遍了所有的贫困户。有的困难户,他反复看望,帮助解决困难,一起商量脱贫办法,他也走进了群众的心坎里。

  村里的发展同样让张华牵肠挂肚。汤亮村九分石头一分田,面对这个缺产业、出行难、洪涝灾害多发的贫困村,张华在摸清情况后,用军人的作风,带领村干部和群众修路、修水柜、修建排洪引水渠、发展种桑养蚕……

  从汤浓屯到另外两个屯有3.5公里的产业路,由于山路崎岖,村民只能用马驮运物资,产业难发展。实地查看情况后,张华带着村干部加班加点做方案,到县里争取项目,并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法委79.6万元的资金支持,2018年这条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山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

  村里缺水少地,如何发展产业?张华调研后认为,村里有一定的种桑养蚕基础,之所以参与的贫困户不多,是因为大家缺技术、怕风险。为此,他从养蚕业发达的河池市宜州区请来专家,到农户家里现场示范,并指导建立现代化养蚕厂房。经过努力,汤亮村桑树面积从2018年初的180余亩,发展到年底的680多亩,参与的养蚕贫困户从10户,扩展到48户。

  村民吃水不安全,他向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反映后,自治区党委政法委为全村326户全部免费安装了净水器;村里一到晚上黑灯瞎火,他联系广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基金捐赠120盏太阳能路灯……汤亮村一点点的变化,都如卸掉张华心中的一块石头。

  现在的汤亮村,一条条新修建的产业路延伸至田间地头、大山深处,一座座崭新的现代化蚕房整齐划一。2018年底,汤亮村贫困率下降至1.9%,实现整村脱贫。

  村民王正乡说,每次路过张书记办公室,总是情不自禁地看一眼,“多么希望张书记还坐在那里办公。”

  生前遗愿:将他的心脏器官捐献

  是什么样的初心,让张华对贫困群众如此牵挂,直到病倒在工作岗位上?

  张华生前的战友、同事和家人表示,不论是在保家卫国的军旅生涯,还是在脱贫攻坚的一线,张华始终都是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来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妻子在崇左市工作,儿子在南宁读初中,老母亲在江西老家,张华一家人分居四地,家人聚少离多。驻村以来,张华经常一个月回不了家一次。

  但对于家人,张华也尽力用心守护。张华的同事靖西市安宁乡果布村第一书记杨帆说,张华有时周末会与他一起相约回南宁,他经常会利用在返程路上的时间与家人视频,特别是对于远在江西老家的母亲,张华关心得最多,经常在视频中嘘寒问暖:“妈妈身体怎么样?最近饭量是否还好?不用担心我,我在这边一切都好。”

  因长期不在家,张华的儿子也慢慢变得坚强。“一路走好,父亲,我的英雄,祖国的好军人,好干部。”在张华去世后,他14岁的儿子韬韬在QQ空间里写道。

  张华家人遵照他生前意愿,将他的心脏器官捐献,妻子周志丽在微信朋友圈写道:“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的你,谢谢你,谢谢你16年的陪伴,谢谢你对儿子14年的培养,谢谢你24年对国家、人民的奉献,如果句号在所难免,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