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解析新机遇下都江堰全域旅游的创新之变

2019年07月18日 16:0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服务业的新支柱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日益提高,在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对于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壮大旅游产业。这为旅游业的发展标定了方向,指明了任务重点。在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发展成为今天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内容,在新机遇下如何发展全域旅游?就成为了摆在执政者面前的一个必答题。

  成都都江堰,是一座因水而兴、因堰而名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三遗”之城。近年来,都江堰着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国际生态旅游名城”,强力突出发展全域旅游,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成功探索出一条将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开放与合作相结合的全域旅游都江堰模式。

  激励与责任:“天府旅游名县”

  旅游经济再添动力

  2月22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新闻通气会,对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的实施意见》进行了通报并解读。这也是四川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县域旅游发展的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

  开展“天府旅游名县”建设,是全省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推动县域文化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提升四川旅游品质的重要举措。

拜水都江堰(何勃 摄影

  据悉,都江堰先后荣获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一张张“国家级”甚至“世界级”名片的背后,是都江堰市这座城市对文化和旅游不懈奋斗与追求。

  “旅游特色鲜明”、“产业实力雄厚”、“发展环境优良”“服务设施完善”“综合效应突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每一项评审要求都江堰“勾选”的坚定有力。今年4月,都江堰市被评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

  从经济角度来说,此次获评势必会进一步提升都江堰旅游影响力,助推都江堰旅游经济大步向前发展,从而带动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大利好是,都江堰不仅享受省财政给予的一次性3000万奖励政策,还从项目资金、公共服务建设、重点旅游项目、贴息贷款、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优先支持。

  “都江堰得益于青城山、都江堰、大熊猫等世界级旅游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更受益于全省旅游的发展带动,既是激励更是责任。如何用好天府旅游名县这个金字招牌,在四川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中精彩作答,在全省文化旅游整合发展中争当排头兵,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都江堰市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标既定,行动路线图同步跟进。据介绍,《都江堰市天府旅游名县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已经出炉,该行动计划将从20个方面聚焦空间布局优化、顶级IP打造、多元场景培育、国际营销拓展、品质服务提升,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发展与管理服务水平,把都江堰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名片、四川旅游标杆,形成都江堰的全球、全国、全省定位。

  5月14日,天府旅游名县联盟成立暨提升建设推进会在都江堰市举行,10个“天府旅游名县”和30个“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共同组建“天府旅游名县文旅发展联盟”,共同搭建区域旅游发展一体化新平台,协同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为四川建设全国一流世界旅游目的地贡献更大力量。都江堰市以此为契机,与联盟成员加大合作力度,通过资源整合、渠道共建、市场共享,实现互利共赢。

  变革与创新:推进全域旅游

  旅游产业蒸蒸日上

  如何推进全域旅游?要求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重新定位,进行深远变革,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

  变革,都江堰实施旅游管理部门职能整合调整,推动适旅化改革,推动资源要素配置、政府管理职能集中。建立旅游综合管理机制,组建旅游警察队伍、旅游专业法庭、旅游工商分局。推进旅游经营市场化,制订出台加快促进旅游主导产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旅游产业扶持与奖励办法等扶持政策14项,连续三年每年投入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超亿元,设立50亿元文旅产业发展基金,全力构建“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全域旅游运营平台+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的文化旅游发展金融支持体系。

  创新,是推动都江堰旅游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据都江堰市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首个县级旅游大数据研究中心、全国首个5G智慧景区落地都江堰,推出“一部手机游都江堰”,打造智慧零售、生态旅居等新技术新业态,让旅游服务24小时在线;通过成立成都市首家县级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工商、旅游法庭,完善“1+3+N”管理机制等;通过以旅游业为主导设立三大产业功能区,14项旅游支持政策、连续三年过亿元财政投入、50亿元腾邦梧桐旅游发展基金,让旅游业的潜力竞相释放。

都江堰宝瓶口(何勃 摄影)

  一个旅游城市的产业发展前景,可以从以下三点基础数据中寻找一些依据。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可以有效反应其景点的人气指数;固定资产投资额则能反应该地对旅游产业的重视程度;招商引资成果则代表其对于大型企业的吸引力,这也是一个旅游城市走向规模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该市共接待游客2488.74万人次,名列全省县级城市第一;接待入境游客70.8万人次,占全省总量的21.1%;旅游综合收入258.33亿元,居全省县级城市前三,游客人均消费突破千元。

  据都江堰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都江堰成都融创文旅城完成总工程量的80%,文旅项目实现主体封顶、完成投资62亿元,全年新引进重大项目34个,总投资788亿元,文旅项目达29个,北京复华等3个项目投资均超100亿元,旅游产业链不断延伸。

  以数据结合这三点来看,都江堰旅游发展正蒸蒸日上。

  旅游方式的转变,可以更好促使旅游地提高服务质量,让游客感觉物超所值,从而提高游客的回头率。游客回头率和旅游质量的提高则是旅游方式转变的一个优势体现。从都江堰近年各项数据的井喷来看,政策层面促使旅游方式的转变将成为都江堰在未来旅游格局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而文创旅游是全国比较“火”的一种突破方式。近年来,国内一些著名的旅游地主动“走下神坛”,摇身一变成为了众人皆可触碰的网红型旅游打卡地,既洋气又接地气。在旅游领域,文化创意产品是丰富旅游体验和提升旅游档次的主要途径。文创与旅游的结合,使旅游形式得以丰富,使旅游无形的体验与文创有形的产品相结合,从而开拓出一片新的市场和资源。

  据悉,都江堰市一大批文创旅游项目已纷纷落地并加快建设,特别是成都融创文旅城项目将于2020年建成,将吸引全国的客商到都江堰考察,提前找寻合作机会,抢占文化交流、文创旅游等项目先机。4月18日,在山东青岛举办了一场以都江堰市文创旅游为主题的亲商沙龙活动。33家在国际国内文创旅游、会议会展等产业领域有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文创旅游新风向,对都江堰文创旅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措施与亮点:提速国际化

  四川旅游必看都江堰

  近年来,都江堰始终坚持开放理念,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同时,正加速迈向国际舞台。据都江堰市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都江堰旅游经济的发展有五大措施。

  构建以功能区建设发展旅游新模式。设立李冰文化创意旅游、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四川青城山旅游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功能区,推动三次产业向旅游上下游聚焦。引进成都融创文化旅游城等36个文旅产业项目,投资总额达917亿元。

  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将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深入实施川西林盘保护、都江堰精华灌区修复工程,成功打造七里诗乡、灌区映像等乡村旅游示范点。通过将财政补助资金作为股份量化到集体经济中,采取土地资源入股+财政资金入股的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引导村民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到玫瑰花溪谷等乡村旅游项目,实现全域旅游、全民参与、共建共享。

  完善旅游全行程服务体系。以满足便捷旅行为中心,全面推进城市旅游轨道交通、都江堰至四姑娘山旅游轨道交通建设,实现成灌高铁公交化运营,形成“快旅慢游”现代交通服务体系。发起组建全国景区直通车联盟,实现市域内、跨区域旅游行程“点对点”无缝对接,减少了游客交通中转环节。建立全国首个景区异地候机室,从都江堰前往成都双流机场乘机的游客可以在景区直接购票、办理值机,并享受直通车和机场快速通道服务。

  探索西部内陆城市国际开发的新路径。都江堰市坚持以开放促发展,设立海外都江堰推广站7个,加入世界历史都市联盟等国际组织5个,国际友城22个,位居全国县级城市前列。同时,举行系列旅游文化推介会,与世界500强德国途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放水节等64项节会活动为核心,打造一批国际化开放平台,逐步成为中国主场外交新窗口。

  在全国率先实现智慧景区向智慧城市拓展。依托景区数字化信息网络管理体系,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完成涉旅全部门的数据整合,实现旅游交通、景区景点、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等旅游动态实时监测,形成应急指挥联动、多平台旅游信息传播、可视化旅游应急响应、全天候旅游在线服务管理体系。

  在都江堰发展全域旅游措施的背后,呈现出许多宝贵的旅游发展经验和亮点。

  来到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的第三卫生间里,除了普通卫生间应该具备的设施与功能外,安全抓手、呼叫按钮、轮椅回转通道、儿童坐便位、婴儿护理台、儿童安全座椅等一应俱全,大大方便了特殊人群,无数游客为此点赞。

  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第三卫生间的改造提升只是都江堰市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过程当中的一个缩影。两年多来,旅游大假期间面向游客开放机关食堂和停车场等一系列惠客措施,不断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软硬件配套,不仅为都江堰市正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分”,还让“国际生态旅游名城”的魅力和内涵得以展现。

  而在都江堰古城区开通5G基站则是另一个亮点。今年上半年,都江堰市将陆续建成并开通更多5G站点,覆盖大部分景区、城区、乡镇等,届时在更多5G网络支持下就能实现智慧旅游应用,都江堰或将成为全国首个5G智慧旅游城市。

  “未来,都江堰市将一如既往夯实生态之基塑造旅游城市之美,立足文化之魂彰显天府之国人文之美,把开放作为旅游之势做强旅游城市国际品牌,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形成到‘四川旅游必看都江堰’的共识。”都江堰市副市长陈丽娜在今年全国旅游景区发展与文创产品开发座谈会这样表示。

  近日,都江堰发布了一组数据,向外界透露了未来发展的目标:到2021年,接待入境游客突破120万,“大灌区、大熊猫、大青城”三大核心旅游IP基本形成,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50亿元。这意味着,未来3年时间,都江堰旅游综合收入将大幅提升,旅游经济将日益增长。在新时代、新机遇下都江堰已迈入发展快车道。(林杰 刘畅)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