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问道脱贫“最后一公里”

2019年07月10日 10:00   来源:吉林日报   

  杨治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在这关键时期,问道脱贫的“最后一公里”,找准方法对策,就显得格外重要。

  精确“趟路子”,就是对扶贫线路、脱贫思路、逐贫出路,要精准确立。结合政策和村情户情,因地制宜,理清发展思路,不能好高骛远、贪大求洋,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总结过去经验,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放松对脱贫目标的追求。从输血到造血,多渠道、多元化,多措并举,拓展增收路径。实行严格责任制,不脱贫不脱钩,就像跑五公里,跑到最后一公里,这时候更需要人带跑鼓劲。实行严格评估,以合理标准,以科学程序,精确验收,增强脱贫绩效的可信度,不能因为脱贫处于扫尾阶段,就把考核标准降低,而放任自流。

  精细“开方子”,就是对内容配方、产业魔方、政策复方,要精准细化。正确处理扶贫速度、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越在关键时刻,越要提高效果和效率,越是要坚持精准扶贫的思路;要精细内容配方,物质与精神脱贫,相辅相成,两手抓两手硬,尤其是精神脱贫,更加重视,否则,一旦扶贫政策取消,就很容易返贫;产业扶贫占据重要的地位,是提升内生动力的关键,必须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魔方,要精细发展,如土鸡蛋、优质水果、家庭手工刺锈、乡村旅游等,来不得半点粗略;精细政策复方,比如,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发展政策、区域合作政策、土地政策、交通政策、教育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这些政策实施重点与思路,不能“一刀切”,针对不同特点要精细化。

  精深“夯底子”,就是对发展功底、改革托底、实施铺底、回头看基底,要精准夯深打实。越是脱贫攻坚最后阶段,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扶贫队伍建设,严格考核督察问责。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脱贫发展根基,打造脱贫发展引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端发力,提高农业体系质量与效率,推动资源收益分配结构性改革,比如水电、煤炭、油气等资源丰富的地区,把部分占用资源转变为村民的股权,加大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比如重大项目工程,集中连片倾斜,增强脱贫发展能力。按照“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组织回头看,补齐短板,不漏掉一户一人。

  精准“瞄靶子”,就是要精确打靶,正中十环,不得脱靶、偏靶、流靶,更不允许打不出子弹。精准脱贫对象,到村到户,清楚哪村贫,明白哪户穷,找准致贫原因;精准脱贫项目,把急需的项目,尤其起到关键作用的,一点打通经脉,精准安排在范围之内;精准安排资金,集中火力攻克难点,要攻就攻彻底,不脱贫不收兵,切忌撒面面药,这里一点那里一点,实际没有效果,搞得不痛不痒;精准脱贫措施,分类施策,因户而异,弄清特点,查询原因,寻找办法,做到一户一策;精准用人,派出合适人选,用好干部,整合资源,由单打独斗变成握拳出击;精准脱贫成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逐户销号,脱贫到人,不能含含糊糊。越是最后阶段爬坡上坎,越是对精准要求更严格。

  行胜于言,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扑下身去实干。坚定信心,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勇敢担当,鼓起“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劲头,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态势,苦干加巧干,一定能打赢扶贫开发这场输不起的战斗。


(责任编辑:梁木)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