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史店乡:红葱带红百姓日子

2019年06月28日 08:38   来源:宁夏日报   

  6月24日,海原县史店乡苍湾村苍上自然村,烈日下,一排身着各色衣服的妇女正在红葱地里忙着锄草。

  红葱已长到40厘米左右,排列整齐、郁郁葱葱。“晒呀,咋能不晒,但我们乐意!希望一年四季有活干、天天有活干。”33岁的冯雪兰擦了一把汗,她家离干活的地方不远。“在地里锄草,合作社每小时给15元工钱,一年下来能挣2万多元。这些收入对我们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帮助太大了,在合作社打工,还能就近照顾家里老小,我很满意。”

  冯雪兰所说的合作社,是由苍湾村村民马学东带头成立的海原县祥泰种植专业合作社,马学东是当地闻名的种红葱能手。2018年1月,合作社成立后,流转土地种植红葱,当年收入50多万元,带动100多名村民增收。

  今年,马学东流转土地3000亩,其中2700亩种红葱、300亩种红蒜。他对自己种植技术很有信心,“去年,我们种的葱最壮的单根1.5公斤,葱头大得像鸡腿,葱白肉质细腻、辛辣爽脆,来收购的商贩叫它鸡腿葱。因为品质好,一收获就被外来的客商收购一空。”

  在不远处的牛团自然村,海原李海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海也带着村民在地里忙活。和马学东不同,李海今年才“入行”种红葱,他带着在新疆经商和承揽工程挣的100多万元,一口气流转土地近2000亩种红葱,“预计今年能挣上百万元。”

  史店红葱受市场追捧,其种植技术要追溯到苍湾村的油坊院。“种红葱是油坊院的传统产业,也是父辈传承给我的生存技能。”马学东说。

  位于南华山下的油坊院自然村,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有四季不断的潺潺山泉。1982年,干旱缺水的海原还有很多人在四处找水吃时,喝着山泉水的油坊院人已经开始琢磨怎样挣钱。当年,村民田成治看到市场上红葱少、价格贵,便买来葱苗试种了3亩,没想到在地势偏高、气候凉爽、土地肥沃的油坊院一种便成功,头一年就收获5000公斤,运到固原卖了1000多元(当年职工工资每月才几十元),一下子成了村里的“头条新闻”。第二年,油坊院人便开始大面积种红葱,红葱一度成为油坊院人的增收利器。

  然而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年轻人大量进城务工,失去劳力的油坊院红葱种植被迫中断。

  近年来,随着海原县产业扶贫政策的推进,年轻人又陆续回到村里,险被遗忘的苍湾红葱又逐渐焕发昔日光彩。

  有了马学东、包德贵等红葱种植带头人的成功引领,史店乡红葱产业迅速壮大。2018年,海原县因势利导,将红葱产业确定为史店乡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给予产业扶贫支持,集中连片种植每亩300元到500元补贴,引导红葱产业扩规提质。史店乡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鼓励种植大户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集中连片打造红葱种植基地。目前,史店乡仅苍湾、史店两个村就种植红葱上万亩。

  合作社纷纷推广先进种植和管理技术,基地亩产红葱最高达2000多公斤。依托红葱种植基地,当地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今年,农户流转土地每亩可收入200元,流转费逐年提高。同时,基地种植、除草、收获期间,每天务工人数200多人,每人每天至少挣100元。

  “现在史店的红葱种植有了规模,但产业层次还比较低,除了卖葱,没有形成冷链、加工等产业链。”史店乡党委副书记马学忠说,乡上已经在谋划争取资金建设冷库等设施,提高红葱产业水平,让红葱带红百姓日子。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