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干部——韩城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纪实

2019年06月26日 09:52   来源:陕西日报   

  在韩城市委书记褚锦锋的印象里,西庄镇的楼枝村一直是个后进村。可是自从去年村干部换届后,这个村的大名却频频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先进名单里。就是因为换了两个村干部,村子就不一样了?就后进变先进了?6月12日,褚锦锋决定到楼枝村去看看。看看这个村到底是咋变的,看看干部是如何当好“领头羊”的?

  有了强班子,才有“强”村子

  楼枝村是个合并村,地处深山,交通不便,经济发展一直很落后。特别是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但是,现在的楼枝村已经不一样了。自从去年完成换届后,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陈存朝和村主任张军锋,不但想干事,而且会干事,一心扑在产业发展上,带领全村人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褚锦锋来到楼枝村,参观了他们村新建的蔬菜大棚、羊肚菌基地、红松基地和白皮松基地。陈存朝说,他们已经初步实现了产业转型,摒弃传统农作物的种植,把有限的土地通过流转,集中种植发展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特色产业。在刚刚收获了羊肚菌的大棚基地,张军锋告诉褚锦锋:“建大棚的这块地方,原来种植核桃树,一亩地一年收入不到500元,现在发展设施农业后,第一料羊肚菌,一亩地能收入8000元。菌一收,腾出地又种西红柿,每亩地还可以再收入2000元。”

  随同参观的韩城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高成文告诉褚锦锋,楼枝村其实只是一个缩影。自从全市对软弱涣散的村两委班子进行调整和加强之后,各个村的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芝阳镇北寿寺村党支部原书记是个“老好人”,但缺魄力、缺闯劲,使得整个班子缺乏组织力和战斗力,村上的工作都推不动。2017年,市上将这个村列为后进村,通过换届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换了一批新干部。结果,诸事顺利,进村的路畅通了,苹果产业也兴旺了……

  金城街道双楼村,原村主任工作力度不大,拖后腿,影响村上的整体工作,市纪委对其作出处理并重新选任了村主任。很快,村里的街道干净了,风气也焕然一新……

  2018年8月底,随着最后一个村子换届结束,韩城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第十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落下帷幕。在这场时长6个月的换届中,韩城市筑高门槛选好将,对标“五选八不选”原则,结合本市情况提高对基层干部的经济建设能力和实干要求,创设了“五选十三不选四承诺”的选人用人条件,从本村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个体工商户等中海选,千方百计、求贤若渴地选优配强了一批基层干部。凭借这次选举,韩城一举解决了基层干部中“守摊子不干活”现象,对排查出的9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进行整顿,又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开展中清退了58名干部,重新打造出一支纯洁、坚强的基层队伍。

  在这样“能者上、懈者退,高标准、严要求”的大环境下,真正的能人,开始崭露头角。

  西庄镇的道口梁村是全市40个新建合并村之一,这里地广人稀,遍地花椒。花椒可是韩城人的“宝物”。人常说:“家有10亩椒,收入都比干部高!”可是道口梁的花椒一度老是卖不了大价钱。为什么呢?因为花椒户个个单干,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村民都期望村里能有个好干部,把大家组织起来,一起抓生产,一起攻市场。可是面对新合并的村子,磨合难,矛盾多,谁能有本事把大伙儿聚拢到一起呢?去年,一个叫王荣安的“能人”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村子一下变了样。王荣安一上来,就给村上建了个花椒合作社,走共同富裕的路子。

  以前,村干部和花椒大户,各人自扫门前雪,埋头只顾自己挣钱。而大部分的花椒种植户,势单力薄,只能眼巴巴地望着老天赏饭吃:年景好,还能挣点小钱;遇到灾年,一年忙到头,竹篮打水一场空。王荣安搞的合作社,把村两委、供销社、加工企业和农户紧紧绑在了一起,成立了党建联合体,啥工作都好推动,种地的设备也先进了,品牌也打出去了,价格产量双增长。合伙赚到了钱,大伙儿自然高兴,村里的矛盾也一下子少了许多。

  从道口梁翻过去,就是涧东村。涧东村过去是个贫困村,村子穷了矛盾多,啥事在这个村都不好干。后来,村里换了名党支部书记,带来新作风,村风一下子变了很多。

  6月12日17时,涧东村村头的空地上聚了一群人,村支书兼主任孙振林也和村民们蹲在一起,边纳凉,边商量事儿:二组有一家人厕所修在院外头,占了别人的道儿,邻居嚷嚷着要拆,这家嚷嚷着要赔偿,矛盾很大。咋办?孙振林说好办!他把全村人叫到一起投票解决,“事主”架不住大伙儿的你一言我一语,乖乖拆了厕所。

  村民说,振林这人会“当官”,不武断,凡事倾听群众的意见。每次遇到修路、脱贫、占地、低保等跟村民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村上都会召集村里人开会,大家商量探讨,得出结果后村民全体签字,然后再上村两委及监委联席会。孙振林说,这样做的好处是,决策失误少,干事阻力小。这个村过去没有集体经济,孙振林想利用河坝地发展设施农业,他把想法一说,大家一商量,都很拥护,4座大棚说建就建了起来。

  有了好干部,才有好产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凡是集体经济搞得好的村子,一定是有一个好的班子和好的“领头羊”。

  韩城市委组织部明确规定,村干部任职期间,村集体经济发展增速年均低于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速低于10%的,得主动辞职。在基层组织建设上,从选人、培训到考察,韩城始终把“发展”二字放在前位,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发展”新模式,为基层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目前,全市127个村集体经济进入规划建设,20个村已形成了村产业积累,一批城镇化扶贫项目快速建设,秦汉旅游、神农葡萄、天寿杏仁、星亮葫芦、绿健源食用菌、拱棚蔬菜、大球盖菇种植等产业示范点相继建成,村集体经济发展蒸蒸日上。

  龙门镇的渚北村地处黄河岸边,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多年来,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渚北人只会唱春播秋收一首歌,只会弹土里刨食一个调。这片瘠薄的土地似乎永远抠不出金子。党支部书记卫喜红上任后,决心带领群众离开土地寻找新出路。他把目光盯在了龙门镇这个工业区。

  龙门是韩城最大的工业重镇,到处是企业,处处是工厂,商机很多。过去,村子里的一些人也打过工业区的主意,想揽活,想跑运输,可是由于散户力量小,议价能力差,人脉资源又有限,所以效果一直不理想。而邻近的下峪口村,围绕着工业区发展得红红火火。多年来,富起来的下峪口人家家有轿车、家家住小楼,而渚北村的人只能靠小打小闹喝点“稀”的。

  卫喜红先是把村里的运输散户集中起来,成立了渚北汽车运输队;以村上的名义和各个企业搞联合,迅速掘到了第一桶金;最后又用挣来的钱,成立了一个贸易公司,依托龙钢公司,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村子富起来了,群众如何富?人看人,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渚北村的干部给出的方案是:全面落实“党支部+‘三变’改革”模式,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每个村民成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东。大河有水小河满。去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14万元,人均年收入2.5万元。

  好班子带出好干部,好干部干出好事业。今天的渚北村早已不是旧模样。群众富了不说,各种待遇也提高了很多。村上出资18万元为全体股东缴纳了医疗保险;出资4万元为45周岁以上股东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出资24.3万元为60岁以上股东发放养老津贴。大病、意外伤害都有村子补助,村里便民服务室、医疗室、党员活动室、文化娱乐室一应俱全。卫喜红说,渚北村的目标是:到明年,人均增收突破5000元,真真正正实现“农村城镇化、农民职工化、日子小康化”的新生活。

  谈到农村的新生活,龙门镇的阳山庄村算是楷模。

  阳山庄村的集体经济可以用“富得流油”来形容。这个村家家户户都在城里有房子,家家户户不分男女老少,每人每年至少分红1.5万元。谈起这样的好日子,村民们说:这得感谢村干部,特别是年近七十的村主任高民权。高民权当干部前,是个修车的师傅,自己的生意非常好。后来,他撂下自己的生意不干了,带着大家办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在集体经济没有一分钱积累的情况下,他用自己的房子做抵押,贷款建起了村里第一家选矿厂。一根导火索,迅速引爆了村子的产业,选矿企业迅速发展到了60多家,用了不到7年的时间,使阳山庄成了亿元村。一个小小的村子,突然间拥有了好几亿元的积蓄,村里很多人不免心生满足,觉得这样的日子就美得很,只要守着这个“铁”饭碗,就是烂到底,阳山庄也不愁没有好日子!可是村党支部一班人站得高,看得远,面向市场,在传统产业之外,寻找新的商机,先后投资多个领域,使阳山庄成为拥有以采矿业为骨干,集商贸、服务、教育、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体系,走上了强势对外扩张的新路子。

  干部埋头干,村子面貌变

  韩城农村面貌的巨变,除了村干部“领头羊”作用发挥得好外,扶贫过程中到农村任职第一书记的年轻干部,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任期两年,每年驻任职扶贫村的时间不少于220天;在任期间所在基层党组织突出问题未解决的,不得卸任。2016年7月30日,243个从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出的青年干部肩扛组织的信任,走出市区,走进田间地头。3年间,韩城不断加大驻村第一书记、农村优秀青年、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使用力度,让新的年轻血液源源不断地送到基层组织,保证了基层组织第一书记全覆盖、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基层班子成员中至少有一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

  刚开始,群众对这些城里娃并不看好,觉得他们来到农村不过是走走过场、镀镀金,不会有啥大作为。但是渐渐地,村民和村干部们发现,这些年轻人不简单,不但有激情,有干劲,而且有思想,有先进的理念。他们的到来,在很短的时间里,给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变化。他们以一当十,深刻地改变了一个村和一群人的命运。

  今年4月初,板桥镇共裕村村民刘伟家4岁的孩子忽然不停咳嗽,一个月都没好。最后送到西安看病,诊断结果出来了:急性白血病。对一个靠种地一年收入不到2万元、家里又没有积蓄的农户来说,这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啊!这时候,几个年轻的姑娘主动为刘伟发起募集捐款项目,很快帮他解决了看病难题。这几个姑娘不是别人,正是刚刚来到共裕的驻村工作队队员。

  2018年3月,韩城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副队长王静带着6个90后女警,被组织部派到共裕村帮助扶贫。刚到村上时,每个人都是迷茫的:7个城里姑娘,不了解农村情况,也没有基层工作经历,活儿要从何干起?

  村里年轻人很少,懂电脑的年轻人更少。可是这对一批都是90后的年轻驻村队员来说,那都不是事儿。几名年轻人让网络走进了乡村。她们建了个微信公众号,并将工作动态、扶贫政策等信息每天发布到“共裕村村民群”“共裕村党员群”里,村民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在群里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在一群年轻姑娘的带动下,当地村干部也实现了“3年前还在用老人机,如今变成微信达人”的跨越。

  通过网络的力量,她们帮助村民开阔了眼界,掌握了信息,了解了市场,由此因势利导,很快帮助村子发展起了中蜂养殖和菊花茶两大支柱产业,给共裕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芝川镇的郝庄村,今年因为樱桃在韩城出了大名。

  在樱桃产业示范园里,刘学智打理着他的4亩樱桃树。他今年在樱桃上赚了整整4万元,比以前种苹果时的收入高了2倍还要多。就像丢进池水里的一个石子,小小的樱桃在郝庄村产生巨大影响力。辐射范围从贫困户到村集体,再到每一个村民。这个新兴产业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能干的第一书记——王波。

  郝庄村人原来是种苹果树的。村里苹果树大部分是1991年从河南引进的,到现在树龄过长,产量下去了,病虫害上来了。再加上苹果市场饱和,一亩地一年忙到头,从土里连4500元都刨不出来。从市里委派过来的第一书记王波成了那个“敢吃螃蟹的人”。2018年,他用市上批的35万元扶贫资金购入2万多株樱桃树苗子,免费发给村民,种下了500亩,今年年初又追加了200亩。

  正是收获的好时节,王波忙得脚不着地。“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党支部。我这个第一书记就是组织派到基层,带领大家长期致富的。我把产业的底子打好了,以后不管我在不在村里,郝庄村的群众都能一直靠着产业发展受益下去。”王波说。

  村民刘社钱从开园后每天都要来自家地里转一圈,看着越来越少的樱桃笑得合不拢嘴:“樱桃种植周期短,管理方便,一年最多3个月耗在园子里,一亩还能赚8000元!我今年又把家里4亩苹果树拔了栽成樱桃树,这次啥都是村里包办,我连苗子钱都不用掏。”

  这阵子,王波又盯上了村里的400亩黄小米。他自掏腰包买了几斤种子派发给3户农民,叮嘱他们好好种:“这个种好了,以后就是你们的摇钱树!”村民接过种子笑嘻嘻地说:“我们信您,王书记给的种子,我们当宝贝种!”

  就像王波这样的年轻人,在韩城的第一书记队伍里还有很多很多。楼枝村的刘钊,把一个偏远的小村子,发展成了盛产羊肚菌的聚宝盆;水利局的李涛给桥头村办起了养兔场……

  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在产业发展中,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韩城市委特别注重发挥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配班子、强队伍、整作风、鼓干劲等一系列措施,使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发挥出了桥头堡和先锋队的作用。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时处处走在前头、干在前头,带领群众闯出一条又一条的致富路,使农村落后的面貌在短短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韩城,富起来的村子越来越多,他们的产业、发展模式虽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都有一个坚强的村两委班子做后盾,都有一群“先干一步”的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全市1059个基层党组织和2万多名党员,就像条条根须,深深扎进大地,让希望之树枝繁叶茂。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