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山海同行 智慧扶贫——沪遵东西部人才扶贫协作成果丰硕

2019年04月25日 11:00   来源:贵州日报   

  提要

  有一种亲密叫山海相连,有一种精神叫对口帮扶。

  上海与遵义,相隔3600里,一个是“东方明珠”,一个是“西南名城”。

  上海与遵义,两座“红城”,一个是“中共一大”会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一个是“遵义会议”会址,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上海与遵义,机缘地牵手。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响应党中央“加强战备,建设三线战略大后方”的年代,1964年,大批装备制造为主的上海工业企业内迁遵义,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数以万计的上海工人和技术人员来到遵义,建起了一大批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今天,一批又一批的上海干部、专家、学者踏上遵义,开展东西部人才协作,构筑人才高地。

  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上海市对口帮扶遵义市。

  6年多来,按照“中央要求、上海所能、遵义所需、人才为要”的原则,沪遵两地密切互访,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进行对口交流,浪花飞溅,逐浪潮高。

  6年多来,帮扶与合作,内容不断丰富,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智力支持,扶贫之花,灿烂开放。

  6年多来,以人才为核心要素,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轴,以贫困地区为主战场,集中优势力量,整合优势资源,沪遵东西部人才协作成果丰硕。

  沪遵两地共建的“上海元素 遵义特色”漕河泾遵义科创绿洲产业园。

  高位对接 统筹推进人才协作机制愈加完善

  上海对遵义的帮扶是全方位的,这其中,人才协作最为显著。

  沪遵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协作工作,坚持高层对接、高位推动,以联席会议为平台,两地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对接调研,市直各部门密切配合,定期互访互通,深度交流合作,围绕教育、医疗卫生、科技、人力资源等领域,签署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协议》《上海帮扶遵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备忘录》《科技交流合作框架协议》《教育对口帮扶协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帮扶协议》《促进遵义市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系列合作协议,双方不断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广层面进行合作交流。

  突出重点 示范引领人才交流频度提速增效 

  教育是强国之本,健康是民生之基。

  教育和医疗,是双方人才协作的两大重点板块。

  沪遵两地深化教育合作,实施“金种子”校长培养计划、“影子校长”跟岗学习培养、中职联盟联合办学、上海名师遵义行、上海教师赴遵支教、“1+11”基础教育互助成长计划、高等教育对口支援等项目,促成遵义与上海78所学校签订帮扶协议,先后培训校长、教师7000多人,上海选派100名管理人员和教师到遵义支教。

  在医疗卫生领域,实施精准医疗帮扶、医学人才培训培养协议、115医学人才精英计划、千里送医到遵义、巡回医疗遵义行等项目,共建遵义市腔镜技能培训中心、儿童康复临床医学中心、结核病临床医学中心、肝病临床医学中心、艾滋病临床医学中心、消化病临床医学中心。成立上海市·遵义医学人才培训学院,在遵义市范围内选拔100名医师、100名护士、50名医院管理人员到上海进修,上海选派30批次1000人次专家人才到遵义艰苦边远和贫困地区开展咨询帮扶活动。“上海慈善光明行”让遵义市458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千里送医到遵义”为遵义市15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免费手术。双方签订异地医疗报销协议,解决了上海“三线”企业7000余名退休职工在沪住院垫资和两地奔波报销难题。上海先后安排财政资金2000多万元,为遵义市举办各类培训班130期,培训干部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3万余人,涵盖医疗卫生、农业产业、园区管理、法律服务等诸多领域。

  在就业方面,双方组织引导贫困家庭子女到东部省份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创新“校企对口”职业教育模式。9个受帮扶县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21期,开展就业培训1097人次,其中贫困人口就业培训941人次。举办专场招聘会48场,提供针对贫困户就业岗位6555个,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393人实现就业脱贫。

  同向发力 聚集合力人才专项行动硕果累累 

  智力支持,好戏连台。

  沪遵两地实施上海院士专家援遵和上海博士服务团援遵“双援行动”,邀请上海院士和国家级知名专家等抵遵开展智力帮扶活动。

  2017年11月到2018年8月,上海组织国家级知名专家团成员16名到遵义开展学术讲座、医疗咨询、产业考察等智力帮扶活动。

  “医疗卫生援黔团走进遵义”活动期间,10余名院士、100余名专家到遵,开展了院士大讲堂、院士专家进高校送人文、院士专家进医院送技术、专家进基层送健康义诊、远程医疗手术示范等活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宁光副院长为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和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授牌“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

  上海华山医院在遵义市建立了中国西部地区第一个神经外科周良辅院士工作站。

  国家级知名专家、同创普润(上海)机电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景晖,多次到遵义当地企业实地考察调研,与贵州省钛材料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签署高级钛研究生产合作协议,合作项目投入资金达1000万元、总投资2亿元。

  中科院院士田禾,受聘于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为该公司建设“特种化学电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指导,为我省为数不多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先进经验。

  作为全球汽车精英组织成员,国家级知名专家、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专家章桐,帮助贵州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迅速获得大量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为遵义市政府与多家公司签订的战略合作发挥积极主导作用。

  聚焦产业 牵线搭桥产业合作成效巩固提升 

  遵义市坚持把深化产业对接合作作为助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重要抓手,依托上海来遵专家人才的牵线搭桥、推介宣传,促进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工作“一体两用”“合二为一”,先后签署了园区共建、商务流通、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一批战略合作协议,成功举办了遵义(上海)重点产业合作项目推进会、上海中小企业遵义行等活动60余次,积极推动“沪企入遵”,共引进产业项目169个,总投资749.49亿元,到位319.63亿元,带动脱贫14085人。

  遵义市始终坚持把产业协作扶贫作为关键,按照“民生为本、教育为先、产业为重、人才为要”的要求,把深化产业对接合作作为对口帮扶的重中之重,其中2017年引进企业47个,总投资169.7亿元,到位资金56.9亿元。

  通过援黔干部的牵线搭桥和全程推动,在上海的大力支持下,沪遵双方共建临港遵义科技城和遵义(上海)产业园区,为两地产业深度合作搭建有效载体,引进26家企业入驻,吸纳就业877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71人。

  成立沪遵旅游发展联盟,推出针对上海市场旅游特惠政策,开通沪客游遵旅游专列,启动上海市机关干部赴遵疗休养项目,沪客游遵量持续增长,仅2018年,上海游客来遵旅游人数达15.75万人。

  智慧和力量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挂任遵义国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的季稼桦,牵线引进2家大数据智能终端制造企业和1家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挂任遵义市商务局副局长的包闻杰努力协调,促成茅台集团与上海市商务委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建立“上海技术交易所遵义协同创新中心”“产业转移促进中心遵义分中心”等基地平台,促成遵义电子商会、茶业协会、酒类协会与上海对应商会及协会签署合作协议,帮助遵义在沪企业做大做强。

  积极推动“遵品入沪”,挂任遵义市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副主任的朱小林、包闻杰等牵线搭桥,先后两次在上海举办遵义生态农特产品上海行活动,在上海开设“遵义生态农特产品展销中心”,76家农产品企业生产的300多个商品长期在上海展示展销。

  挂任习水县委副书记的宋聚宗,积极推动遵菜入沪、遵水入沪,帮助挂帮县与普陀区农工商超市进行对接,销售产品价值近1000万元。上海岭硕农业科技公司落户赤水,生产100多吨高端水进沪,成功签下东航宁波公司订单。

  挂任道真自治县委副书记的周灵等,牵线引进企业4家,促成天津月坛集团与遵义铁投在道真合作建设经营中央厨房项目,推动道真蔬菜与上海农产品、西郊国际等2个批发市场对接,与食行生鲜、家乐宝等10个新业态终端产销对接。

  积极推动“沪客入遵”,通过援遵干部牵线搭桥,遵义与上海春秋国旅、携程、驴妈妈、国旅集团等企业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在上海成立了遵义旅游营销中心,开设了遵义旅游携程网旗舰店,集中展示遵义旅游资源和线路产品。

  几年来,在沪遵人才交流协作工作的牵引推动下,上海市对口帮扶遵义项目达550个,累计投入资金7.15亿元,30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山水相映,沪遵情深。

  上海和遵义,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与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追梦人,肩负使命与重托,借势发力顺势发展,潮起东方,澎湃高原。

  这是奋斗的时代,这是追梦的时代,人才为要,智慧为先,沪遵东西部人才协作,正成为东西部对口帮扶的典范、沪遵产业扶贫的典范。

  互派挂职 双向互动人才挂职培养趋于常态   

  “走出去”“引进来”,选派急需紧缺人才挂职交流。

  遵义市先后选派69名干部赴上海杨浦、普陀、奉贤、漕河泾等地挂职锻炼,两地干部互派挂职已成常态。

  上海市分3批次选派优秀干部到遵挂职,其中上海市委组织部选派31名援黔干部赴遵义市贫困县挂职帮扶,有8个县每县至少有1名县处级、1名科级上海援黔干部挂职。

  遵义市在引进3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到经济开发区、医院等重要领域挂职的基础上,引进3名金融人才挂任金融副县长,积极推动企业在新三板上市,推动全市互联网保险、金融扶贫、电子商务发展。

  “85”后干部华军挂任桐梓县扶贫办副主任后,以“帮助一个百姓、扶助一个家庭、做实每个项目、致富一片土地”的初心,回访近4年上海援建的20个已实施项目。

  挂任务川自治县委副书记的钟争光,指导建立的“黔女”家政就业基地,被商务部列为全国第一批“百城万村”家政扶贫试点,目前有一批“黔女”在上海成功就业,其中“黔女”舒继兰被上海市商务委评为“家政就业带头人”。

  来自上海的援黔干部,他们肩负着中央使命,承载着上海重托,满怀着老区情谊,把自己当作遵义人,把遵义当作第二故乡,把遵义人民当作亲人,扎根基层,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上海市援黔干部联络组连续3年被贵州省评为“全省社会扶贫先进集体”,涌现出黄庆伟、李忠兴等一批优秀援黔干部。

  为保障人才协作工作的有力推进,遵义市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严格按照《遵义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挂职管理办法》做好服务管理工作。同时,市级和受帮扶县(市)出台文件和相关保障政策,明确援遵干部分管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为遵黔干部提供工作生活必要条件。

  相关链接  

  遵义市“名城聚才工程”  

  遵义市精心打造“名城聚才工程”,深入实施“15851人才精英工程”“名师名校长工程”“凤还巢计划”“金种子计划”等人才培养工程,广泛开展“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凤还巢”计划、“黔北之光”“黔北工匠”、院士专家遵义行等专项工作,全市人才总量86万人,其中党政人才2.8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2.49万人,专业技术人才23.22万人,技能人才30.5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16.96万人。正高级职称人才1392名、副高级职称人才18627名,博士研究生502名、硕士研究生4923名。仅2018年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708名,其中博士107人、硕士529人、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64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91名,其中博士51人、硕士65人、正高职称42人、副高职称33人。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