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新时代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市民化路径

2019年04月03日 09:49   来源:贵州日报   

  黄榜泉

  黔西南州农村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深山区,实施易地搬迁工程,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拔掉“穷根”的关键所在。“十三五”期间,黔西南州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3.85万人,这一大批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镇,面临一个市民化问题,在新时代要按照新要求,实现搬迁人口新市民化,不仅“身进城”还要“心进城”,不断推进新市民化。

  坚持正确导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脱贫攻坚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2019年2月23日,省委书记孙志刚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推进会上指出:“要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夺取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全面胜利”。其中,为做好“后半篇文章”,必须加快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市民化步伐。黔西南州高度重视搬迁人口市民化工作,并积极探索市民化有效路径,州委、州政府2017年12月15日出台《黔西南州新市民计划(试行)》,指导全州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市民化实践工作,近年来,搬迁人口市民化路径越来越清晰,成效越来越明显。

  加快融入步伐。加大移民融入新市民社区力度,不断加快新市民化步伐,是夺取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胜利的客观要求。加快城镇化、跨区域搬迁步伐,加快新市民社区住房、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速度,加快移民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转变,加快就业方式变革,促进移民快速融入新环境,享受新生活,成为新市民。

  拓宽社区群众就业渠道。移民受教育水平限制,技能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城市工作岗位的要求。为提升其技能水平,政府可以鼓励通过开展职业院校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订单式”教育培训。鼓励用人单位、各类培训机构和其他中介组织,为移民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技能培训,拓宽劳务输出渠道。

  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新市民社区文化生活,促进来自不同地方移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创造条件增进移民与新社区周边原居民交往,逐渐淡化移民与原居民之间的界线,从而拓展移民的社会关系网络。加大新市民社区文体娱乐场所建设力度,通过丰富新市民社区文化内涵,结合新市民社区建设实际,实现创新发展,从而培育移民对新市民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树新风育新人。紧紧抓住新时代学习大讲堂等学习平台,借助国家打造学习型强国东风,加强新市民普法教育,引导新市民树立法制观念、城市文明规则意识。加强尊老爱幼教育及感恩教育,培养新市民“公共秩序”意识,在新市区社区营造融洽、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培育讲文明、讲安全、讲卫生和守秩序的新市民,增强新市民幸福感。

  开展社区便民服务。建立新市民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和居民委员会及工会委员会、妇女组织、调解组织、警务室(派出所)等群众自治管理机构。新市民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原则上在新市民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完善社区服务管理,构建社区数字化网格管理平台,实现党的领导和群众自治相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社区。组建安居楼委会,发挥搬迁群众中的“新乡贤”作用,落实干部对各安居楼进行包保,建立安居服务群,随时了解群众服务需求,为群众提供及时周到服务。

  搭建社区干群连心桥。通过结队帮扶、分片包干、一对一宣传指导等形式,融洽干群关系。新市民社区干部只有不断增进与新社区群众的交流与了解,融入群众生活,关心群众诉求,了解他们对新社区的不适应性,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使新社区群众心理上逐渐模糊他们的移民身份,使他们从心理上认同新社区、新生活,这样才能使移民在空间上,通过搬迁实现“身”融入新社区,而且在观念、言行、心理上使移民的“心”融入新社区。

  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兴仁市在水一方新居住区探索创新党建“三建三精准”,做到党群统建、结对联建、吸收共建,精准识别、精准设岗、精准评估。充分发挥了新市民社区基层党组织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扎实抓好基层党建体系建设,强化政治功能,健全组织体系,配强干部队伍,完善工作机制,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优化新市民社区党组织建设,在外出务工地建立新市民社区流动党组织,设立基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和社会组织,统筹推进新市民社区组织建设全覆盖等内容。并积极探索在楼宇、园区、产业链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建立健全无职无岗党员设岗定责、领岗履职等制度,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黔西南州政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梁木)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