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张晓兰:把“帮扶”让给别人 用勤劳脱贫致富

2019年03月10日 10:06   来源:陕西日报   

  本报记者 艾永华

  “现在我丈夫的身体好多了,我们家已经渡过难关,我要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张晓兰说,“只要肯吃苦,就一定会过上好日子的。”

  3月1日,在位于甘泉县城南太皇路的琪琪香菇面馆内,来光顾的顾客络绎不绝。店内干净整洁,热气腾腾的香菇面香气袭人。店主人叫张晓兰,正在热情地招呼客人:“快请里边坐,吃了我家的面保你还会再来的。”

  好日子陷入困顿

  今年50岁的张晓兰是甘泉县劳山乡美泉村村民。由于村里的耕地少,一家人全在城里务工。虽说是打工,收入却不少,“我在饭店当服务员,丈夫在工地当小工,两人年收入3万多元。”张晓兰说,“儿子从17岁开始学厨师,在大酒店工作,工资从最初每月800元一直涨到后来的5000元。一家三口一年的收入加起来近10万元,日子过得很幸福。”

  本来,张晓兰家在村里属于过得好的人家。2016年6月的一天,张晓兰的丈夫张占江突然胃出血,紧急送往医院后,被查出患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丈夫的病改变了张晓兰一家人的命运,好端端的日子突然陷入困顿。为了给张占江治病,一家人到延安、西安、天津等地四处求医,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花了20多万元。“为了给丈夫看病,儿子张琪也辞去了在酒店当厨师的工作,家里再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多年的积蓄花光后,家里还欠下了一屁股债,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张晓兰说,“有人劝我既然大医院都治不了张占江的病,就认命吧,免得人财两空。可我决不能听天由命,我要不惜一切代价治好丈夫的病。”

  政府帮我渡过难关

  2016年年底,经村民大会评议,张晓兰一家被评为贫困户。2017年5月,张占江最后一次住院治疗,又花费了10万元,因享受贫困户政策,报销了9万多元的医疗费。“这次治疗的效果很好,丈夫的身体一天天地好起来了。”张晓兰说,“因为我们是贫困户,所以报销了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非常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全家渡过难关。”

  为了帮助张晓兰家增加收入,劳山乡政府根据张晓兰曾上过高中、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实际情况帮她争取到乡政府扶贫信息员的工作岗位,每月工资1580元。张晓兰格外珍惜这份工作,每天都早早地赶到乡政府配合扶贫干部采集数据、整理资料,忙个不停。张晓兰认真细致的工作赢得大家的一致好评。她说:“我要对得起这份工资,对得起党和政府的帮扶之恩。”

  经过坚持不懈治疗和张晓兰的精心呵护,张占江的身体逐渐康复。于是,张晓兰有了新的想法:自己在饭店当过服务员,儿子在大酒店干过厨师,与其让儿子再去打工,不如母子俩开个小饭馆岂不更好?“不能永远依靠政府的帮扶,我要通过自己的劳动甩掉贫困户的帽子,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张晓兰说。

  把政府的帮扶让给更需要的人

  2018年9月,张晓兰做出了一个令人佩服的举动:她主动辞掉了扶贫信息员的工作。张晓兰说:“要不是政府的帮扶,绝没有我今天的日子。现在丈夫的病好了,我们家再没有什么拖累了,这每月1580元工资的工作岗位应该让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张晓兰是个精明能干的利索女人,说干就干。在劳山乡政府工作之余,张晓兰东拼西凑借到了5万元,在甘泉县城南太皇路上租了一家店铺,以儿子张琪的名字取名琪琪香菇面。2018年8月22日,在一阵清脆的鞭炮声中,饭馆开张了。

  琪琪香菇面馆并不大,但干净整洁,明厨亮灶。饭馆里除了主打品牌香菇面,还有炝锅面、炒面、菜盖面、菜盖饭等主食和各种精美的凉菜。为了打响琪琪香菇面的品牌,张晓兰用来和面的水都是从5公里外拉回来的优质泉水。张晓兰说:“开饭馆,挣的是良心钱,首先要讲究卫生,让客人吃得放心;其次是舍得下真本实料,饭菜要保质保量,让客人吃得可口、满意;再就是价格要公道,这样才能吸引顾客。”张晓兰对饭菜的定价很低,每碗香菇面比同类饭馆便宜两三元,还对客人带的五六岁以下的小孩全部免费。

  年纪轻轻的张琪练就做饭好手艺,来店里光顾的食客无不为他的厨艺竖起大拇指。由于张晓兰家的饭菜量足味美、价格实惠,且张晓兰服务热情,来吃饭的回头客越来越多,琪琪香菇面馆生意兴隆,平均每天可卖出400多元。2018年,张晓兰家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眼看一家人的生活蒸蒸日上,张晓兰乐得合不拢嘴。她说:“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张琪能娶回一个漂亮媳妇,来年再生一个大胖小子。”

  记者手记

  为自力更生的人点赞  

   “把每月1580元工资的工作岗位让给更需要帮助的人。”甘泉县在册贫困户张晓兰通过自主创业,主动将公益性岗位让出的故事赢得当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在采访中,记者听张晓兰讲述了她陪丈夫战胜病魔的经历和生活的艰辛。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张晓兰并没有气馁,她用坚强的意志扛起一个家庭的重担,在政府的帮助下渡过难关,摆脱贫困。特别是在她家刚刚走出困境时,她就主动放弃政府的帮助,把政府的帮扶资源让给更需要的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这种知恩图报、自力更生的高贵品质很值得我们点赞,也是广大群众学习的榜样。

  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告别贫穷,走向富裕。俗话说,帮困不帮懒,救急不救穷。希望更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像张晓兰一样,通过政府的帮扶树立起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朱洁英)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