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村民致富的领路人

2019年03月03日 10:15   来源:新疆日报   

  □本报记者/王蕾

  7月8日,记者走进托克逊县伊拉湖镇郭若村,一派新气象映入眼帘:防渗渠纵横相连,柏油路平坦相通,安居房鳞次栉比。提起如今生活的变化,村民们无一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多亏村里有位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好书记啊。”

  村民口中的好书记就是郭若村党支部书记艾合买提·热吉甫。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7个年头的艾合买提·热吉甫始终坚信,贫困不会生根,落后不会永远。

  “去年我的2座大棚蔬菜卖了2.3万元,今年想扩大种植规模,挣更多的钱。”8日,村民西克然木·艾孜买提对前来大棚查看蔬菜长势的艾合买提·热吉甫说。

  西克然木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一家4口人守着12亩棉花地,年收入仅有5000多元,生活十分困难。自从种植大棚蔬菜,西克然木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如今银行里有了存款。

  过去,郭若村农作物种植结构单一,一些贫困户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2009年,刚开始推行种植大棚蔬菜的时候,不少贫困户因为没有种植经验和技术存在顾虑,并不支持。”艾合买提·热吉甫说。为了让村民吃上“定心丸”,他邀请设施农业方面的专家和技术员到地头给村民们手把手教技术,确定修建28座大棚进行试种,对参与种植的村民免费传授技术。通过示范引领,看到前景的村民也纷纷加入种植,如今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温室大棚208座,年产值200多万元,户均增收9000元。

  2013年,郭若村被确定为自治区级贫困村,村集体收入只有5万元,全村806户村民中贫困户占了21%。为了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艾合买提·热吉甫带领村民相继成立绿色果蔬合作社、打馕合作社、养殖合作社等;组织村民外出务工;组织家庭妇女参加缝纫培训,提升就业能力。通过一系列措施,郭若村在2016年实现脱贫“摘帽”,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至2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

  “现在合作社每天都能卖3000多个馕,能有4000多元的收入。”葡萄园馕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努斯来丁·阿亚斯说。为了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艾合买提·热吉甫看准市场需求,引导村民成立了打馕合作社。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多方筹措资金建了60座馕坑,并与当地的市场、超市、学校进行对接,每天都有稳定数量的订单。合作社里的61名员工大多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今员工平均每月能有2100元的收入。

  郭若村有枣树3200亩、哈密瓜860亩、杏树1100亩。为了方便村民销售农产品,今年6月,艾合买提·热吉甫争取到50万元扶贫资金,在村里建设了占地14亩的农产品交易市场。

  把信任当责任,把村民当亲人。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如今的郭若村村美民富。“党支部带着大家干,村民的凝聚力也逐步增强。”艾合买提·热吉甫说,“总书记说过,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为村民做实事,帮助他们致富,就是我最大的光荣。”


(责任编辑:朱洁英)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