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秦勇
【人物名片】
曾义波,自贡市大安区回龙镇大同村的一名普通农民。2016年,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指引和扶持下,他用实际行动改变现状,建起了养鸡大棚,并且带动村民致富,从昔日的贫困户变成了“鸡司令”。
【先锋事迹】
每天一大早,42岁的曾义波就一头扎进鸡棚里。随着他将一勺勺的鸡料倒进食槽里,成群结队的鸡立即飞奔而来争先抢食。这是他日常工作常态。
“目前,两个鸡棚占地1700多平方米,养殖肉鸡1.6万只。我每年养殖3批鸡,2018年收入预计超过13万元。”顺着曾义波手指的方向,仅一条小路之隔,另一个鸡棚清晰可见。
谁能想到,如今,年收入达10余万元的“鸡司令”,曾经是个贫困户。
曾义波夫妇曾在外地打过零工。后来由于父亲年迈多病,孩子又在上学,为照顾家庭,夫妇俩不得不回家务农。“父亲从患病到去世,短短几年时间里花了10多万元,不仅用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下几万元的外债。”2014年,曾义波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大安区引进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与有意愿、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签订肉鸡养殖合同,提供肉鸡养殖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并为贫困户无偿提供2万元的养殖设备,肉鸡成熟后,由公司回购。
曾义波把握机会,决定尝试养鸡。依靠脱贫攻坚的好政策,曾义波多方筹集到11万元的启动资金,建起第一个占地800多平方米的养鸡大棚,首批放养了8400只鸡苗。“没有想到,几个月就挣了3万元。”尝到甜头后,2017年,他用赚得的钱又建了一个鸡棚,安装了自动化设备。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曾义波不仅还清了外债,成功脱贫,还注册了龙颈子专业合作社,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我脱贫了,还要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曾义波说。目前,村里的贫困户刘邦贤和彭贵才在曾义波的鸡棚打工,每个月有2000元收入。“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挺好的。”彭贵才说。
曾义波不仅带动贫困户就业,还举办科技宣传、农民夜校培训等活动,在全村掀起大搞科学种养的热潮,受益的农户也越来越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今,在曾义波的示范带动下,大同村有100多家农户先后发展了种养业,同时拉动饲料运输、农产品加工等其他行业发展,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4万元。【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曾义波由衷感叹:是党的好政策让他如此快地脱贫致富。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他脱不了贫,一双儿女也不可能继续上学读书。
虽然有好政策,但要脱贫,还得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曾义波身上有一股自强不息、敢闯敢拼的“硬汉”精神。当机遇来临时,他牢牢把握住,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发展。
吃水不忘挖井人。曾义波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目前已向大同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责任编辑:朱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