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朝阳县精准脱贫打出漂亮组合拳

2019年01月17日 09:53   来源:辽宁日报   

  本报记者 张辉

  “快过年了,我得抓紧置办点儿年货,让全家老少都高兴高兴。在合作社的帮助下,我家摘下了贫困的帽子,走上了富裕路,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真是一天比一天好啊!”1月14日,进城办年货的朝阳县东大屯乡洞子沟村李大姐高兴之情溢于言表。自从加入了“半边天土地合作社”,李大姐家的生活与原来有了天壤之别。

  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脱贫攻坚是最大的责任、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民生——这是朝阳县委、县政府的共识。他们坚持党建助力、产业引领、政策兜底,全力在创新精准脱贫模式上下功夫,在突出因类施策、扶贫成果全覆盖上求实效,全县脱贫攻坚打出漂亮的组合拳。2018年,7395名贫困人口脱贫,32个省级贫困村销号、15个市级贫困村销号。

  党建统领

  构建三位一体扶贫大格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朝阳县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乡镇党政班子发挥主力作用,部门积极配合,村“两委”班子全力以赴,在全县形成了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各基层党委以镇乡为单位成立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群众“点菜”、干部“下厨”式全方位帮扶。完善干部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确保底子清、问题清、任务清。

  建立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县、乡、村4892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6762户贫困户。全县299个行政村,为每个村都选派了“第一书记”,使党员干部真正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产业支撑

  打造多元叠加扶贫模式

  因地制宜找准当地发展的路子,帮扶到户为群众打开“造血”的开关,朝阳县为“精准脱贫”做出了生动示范。坚持走产业化道路,着力推进“叠加式”产业扶贫,其中,“三大主导产业扶贫模式”即温氏养猪“1+3”产业扶贫、光伏电站产业扶贫、土地共营制扶贫;“两大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即扶贫工厂、标准化扶贫果园,确保脱贫效果可靠、托底、持续、稳定。

  温氏养猪“1+3”产业扶贫在全县推广。“1”指政府部门,“3”指企业(温氏集团)、养猪扶贫农场、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户以到户扶贫资金入股扶贫农场,参与养殖利润分成。目前,全县已建成扶贫家庭农场47处。

  光伏电站产业扶贫稳步铺开。通过政府帮助协调场地,企业出资方式,合作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截至目前,全县并网发电集中式光伏电站7处,装机容量117兆瓦。村级光伏电站44处,总装机容量达到134.5兆瓦。现已建成户用光伏电站108户(每户5千瓦至7千瓦),户均增收800元至1000元。

  土地共营制扶贫成效显著。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一经营,共同发展。2018年全县新登记土地股份合作社132家,入社农民9482人,入股土地3400公顷,带动960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扶贫工厂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就业搭建平台。2018年,全县共建成扶贫工厂19个,每个扶贫工厂每年拿出10万元至15万元用于贫困户分红,带动4000名贫困人口增收500元以上。还可解决1330人就地就业,其中贫困户210人,年工资收入超过2万元。

  标准化扶贫果园实现增收脱贫。积极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获取收益,并参与二次分红。在2017年建成标准化扶贫果园16个、流转土地161.7公顷基础上,2018年又建成标准化扶贫果园30个,流转土地320公顷,带动2000名贫困人口年均增收500元左右。

  政策兜底

  全面落实扶贫惠民政策

  贫困的原因各不相同,只有对症下药、因户施策,才能带领群众走上脱贫之路。朝阳县坚持产业扶贫做主导,特色产业做补充,健康、教育扶贫做救急,民政低保做兜底,行业扶贫做助力,多点帮扶,全面开花。让贫困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脱贫效果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

  在教育扶贫方面,自2016年以来,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17.6万元,救助升入高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49人。

  危房改造扶贫方面,自2016年起,全县分年度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85户、150户、1277户,贫困户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医疗救助扶贫方面,2018年,全县累计发放医疗救助补偿资金4035万元,累计兜底补偿患者4359人次,贫困人口参合率达到了100%,重特大疾病救助达100%,实现贫困人口就医“零负担”。

  民政兜底保障方面,2017年新增低保1407户、3178人,2018年,扩大低保政策兜底范围,低保标准由3720元提高到4176元;对返贫的贫困户,允许重新申请低保救助。


(责任编辑:梁木)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