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脱贫靠运气的论断当休矣

2019年01月14日 13:36   来源:贵州日报   

  李长安 

  “扶贫靠运气”,说到底还是一些干部犯了脱贫急躁症。如果把原因归结于“运气不好”,工作就会越来越消极,怨天尤人,扶贫斗志就会由衰而竭,脱贫锐气就会大减,反而更加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运气真差,我怎么就帮扶到了一个卧病在床的老人。”“他运气好啊,帮扶对象奋发图强”……近日,有驻村干部在进行工作总结时发出了“扶贫靠运气”的牢骚,虽然音量小,却值得警惕。

  为什么有扶贫干部说自己“运气不好”呢?原来,有一部分干部忙忙碌碌一年到头,年终盘点时,帮扶对象增收并没有多少起色,而同事所挂钩的贫困户有的已经脱贫了。于是这些干部开始把原因归结到贫困户身上,总结出“病翁”“懒汉”难以脱贫等原因,认为自己“运气”不好,若自己的帮扶对象身强力壮,穷则思变,也可以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助其脱贫。

  扶贫工作没有运气可言。“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自然就包括脱贫致富能力相对弱一些的深度贫困户。“扶贫靠运气”,说到底还是一些干部犯了脱贫急躁症。光阴似箭,时光荏苒,如今已经来到2019年决战之年,距2020年的脱贫期限越来越近。对扶贫干部而言,如何让帮扶对象尽快脱贫、如期脱贫,既是一道硬任务,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可如果把原因归结于“运气不好”,工作就会越来越消极,扶贫斗志就会由衰而竭,脱贫锐气就会大减,反而更加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一分天注定,九分靠打拼。不可否认,与身强力壮的贫困户相比,老弱病残的贫困户内生动力相对不足,致富能力相对有限。但帮扶靠实干,脱贫更是干出来的。脱贫攻坚是一场“一干多支”的运动,不是贫困户个人的单边活动。回头看那些已经脱钩的干部,他们又有哪一个不是用辛勤和汗水换来了脱贫成绩?在授人以渔上费思量,在造血式帮扶上下深水,在产业扶贫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精雕细琢下足苦功、做好绣花功,何愁脱不了贫!

  “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帮扶对象是啥情况,扶贫干部心知肚明,也最有发言权。若贫困户能力差一点,扶贫干部就更辛苦一点,进行优劣互补。正所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只要干部更加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精准扶贫,帮扶到心,帮扶到点,心怀贫困户,念兹在兹,一以贯之,发扬“笨鸟先飞”的精神,相信实现帮扶对象脱贫的目标就一定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梁木)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