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这个冬天在家门口就有活儿干——汤原县扶贫产业敲响增收锣鼓

2018年12月03日 09:38   来源:黑龙江日报   

  □见习记者蒋平 本报记者董新英

  扶贫产业不在大小,能让贫困人群真正参与进来便是增收好项目。这个冬天,汤原县一些村屯里的小酒厂、服装厂、养鸭合作社等扶贫产业,在寒冷的冬季敲响了令人振奋的增收锣鼓。

  酒厂就在村里头酿出醇香好日子

  11月16日,汤原县吉祥乡守望村赵家窝棚酒业有限公司开启今冬第一锅烧酒的酿造。工人们将粮食粉碎、蒸馏、发酵、出酒……守望村村党支部书记赵海生对记者说,除了烧酒师傅是外聘的,酒厂用工基本上都是村民,其中有12人是贫困户。在守望村,赵海生带头成立了旺海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全村三分之二的土地都归到合作社集中种植,赵海生在收购粮食时,每公斤高出收购价2分钱收购本村村民粮食,收购的粮食都用来酿酒。

  走进赵家窝棚酒厂的酿造车间、罐装车间、生产车间,到处都是忙碌的人们。在蒸馏车间负责填料的村民肖士军今年44岁,他告诉记者,家里两口人,4亩地都流转到了合作社,他已经在酒厂干了4年,每个月能赚3000元,这个酒厂让他脱贫了。村民王佃三也是带地入社。他说,他在酒厂务工赚一份收入,合作社每年还给他分红3000元,日子越来越好了。63岁村民宋立君在酒厂当更夫,一个月2000元。他告诉记者,从酒厂建厂他就在这儿,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家。

  赵海生说,酒厂用工量很大,每年人工费五六十万元。这个冬天,酒厂开仓纳粮,开始酿酒,希望乡亲们来品尝烧出的第一坛粮食酒,这是他们亲手酿出的生活滋味,这滋味是醇香。

  村里建起服装厂亲手缝就幸福衣

  今年4月,汤原县竹帘镇兴顺村建起了一个名为“依人”的服装厂。这个冬天,有10人在服装厂务工,其中4人是贫困户。在缝纫机旁,记者注意到了一名男技工,他是兴顺村村民,名叫杨玉龙,今年53岁。杨玉龙告诉记者,他爱人患有残疾,老母亲89岁了,双目失明,20多岁的女儿在家里照顾妈妈和奶奶。而他本人患有小儿麻痹,是零起点开始学缝纫活的,一天能做三四套衣服。“虽然赚的钱不多,但够买米买面了,家里人因为我有这个活干都挺高兴的。”59岁的贫困户殷丽民有一些缝纫活的底子,也在这里务工,一个月能赚1500多元。“岁数大了,进城打工挺困难。现在村里建了服装厂,这活不累。各级包扶干部还帮着协调申请了5万元的扶贫贷款,俺在家办了个养猪场,这日子越过越有劲头!”殷丽民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

  竹帘镇党委书记孙建军说,这个服装厂是租用村里的旧办公室办起来的,租金用来带动村里的公益岗位。小小服装厂解决了村民务工的大难题,他们中有的身患残疾,有的年迈难找工作,无法外出务工却在家门口找到了营生。他告诉记者,兴顺村还有一个棉棒厂,也给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服装厂厂长蒋秀丽介绍说,现在服装厂配备了3台码边机、10台平机和1台蒸汽机,为了鼓励大家参与,培训时每天给参加培训的村民20元补助,现在他们都能熟练掌握缝纫机器。蒋秀丽说,建厂以来陆续接了几个学校的校服订单。“大伙儿的干劲都很足,你们看,现在正在做的就是一个中学的校服,一共1600多套,我们预计20天就能完成。”

  在村里建服装厂,或许不会产生多么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却能实实在在地解决困难群众“造血”弱、务工难的实际问题。他们在这里,用自己的双手缝就幸福衣。

  养鸭卖蛋一条龙做出扶贫大文章

  在汤原县鹤立镇东五公里处,有一个京鸭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打破了很多人“寒地难养鸭,冬季难下蛋”的思维误区。这个养鸭基地院内是加工区,院外是饲养区。

  汤原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孙振良是这个项目的包扶责任人。他告诉记者,今年7月份成立合作社,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建了6个大棚集中饲养鸭子,共计2.6万只,日产蛋量在2万枚左右。养鸭很有门道,合作社特意从哈尔滨市阿城区聘了养鸭师傅王利民,他已经养了20多年鸭子。在他的引导下,记者参观了院外的饲养区和院内的加工区。他告诉记者,一只鸭子的产蛋期10个月左右,一个周期内的产蛋量约为240枚左右。雏蛋售价每公斤20元,双黄蛋每公斤26元,正常鸭蛋每公斤13元左右。

  王利民向记者介绍:“从选鸭苗,到产鸭蛋,再到卖老鸭,刨除饲料和其他费用之后,年景好的时候,一只鸭子的净利润能达到100元,年景不好的时候,也能达到50至60元。”

  记者注意到,1号鸭棚标注着“汤原交警大队扶贫鸭舍”。汤原县公安交通警察大队派鹤立镇民盛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凌明智告诉记者,民盛村有17户贫困户,汤原县公安交通警察大队30余名干警平均每人出资4000元,一共筹集了12.6万元为这17户贫困户进行了垫资入企。“明年就有收益了,到时候把干警们垫付的资金归还,收益给贫困户分红,预计每年每户可分2000元。此外,还打算让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这里打工,捡鸭蛋,已经有两户村民有了工作意向。”

  张宪合今年61岁,是吉祥乡守望村村民。“鸭厂离我们家不远,我和老伴儿一起负责三个大棚。在这包吃包住,一年能赚4万元,还能帮衬孩子。”张宪合对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很满意。

  养鸭有技术,卖蛋有电商。孙振良告诉记者,合作社与森林亮子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大连开发区宜起购电商网络平台合作,通过互联网+公司+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形成了产蛋、烤蛋、销蛋的一条龙产业链,覆盖全镇贫困户。烤鸭蛋每盒30枚,售价99元,现在市场供不应求。

  一枚小鸭蛋,做出扶贫大文章。这个冬天,这里将是一个繁忙的季节。


(责任编辑:梁木)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