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扎根乡村开拓扶贫路 凝神聚力打赢攻坚战

2018年11月27日 11:35   来源:陕西日报   

  本报记者 沈谦

  10月中旬,走进位于秦岭南麓的城固县老庄镇双井村,远山如画、金橘飘香,宽阔的乡村水泥路伸向远方,整洁的农家庭院彼此相邻,占地1000多亩的树莓种植基地如绿色海洋,一望无际,一棵棵果树的枝头此时已是硕果累累,在秋风中向人们展示丰收的喜悦。看着这一切,熟悉双井村历史的人会由衷地感慨,昔日的荒山穷村已是“金山”富村。促成这一巨变的,是无私奉献的陕西省工信厅扶贫人,他们在扶贫路上倾注了无尽的汗水与智慧。

  聚合力促脱贫 结对帮扶下“真功”

  城固县老庄镇双井村是省工信厅“两联一包”帮扶村。双井村位于城固县北部丘陵地带,地处秦岭南麓,由于资源无特色、集体无积累、传统产业单一,致使村贫民困,全村共有675户2308人,仅贫困人口就有186户621人。为了让群众早日摆脱贫困,陕西省工信厅自2012年开始结对帮扶双井村以来,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助力全村脱贫出列。通过细致扎实的工作,2017年至2018年协助双井村160户576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6.9%下降至1.95%,符合整村脱贫出列标准,且已通过交叉检查。

  为了抓好扶贫工作,省工信厅党组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充分认识脱贫攻坚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和重要性,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检验“四个意识”“两个维护”的重要标尺,作为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全厅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省工信厅主要领导上任伊始,3次赴双井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分管领导多次安排部署结对帮扶,传导压力、递进推进。紧密结合“两联一包”实际,先后多次召开党组会、厅务会,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指定前任与现任两位第一书记同时驻村帮扶,确保了工作的有序推进。

  省工信厅坚持用“硬人”干“硬事”。先后选派4名优秀干部到县、镇挂职;1名厅级后备干部,1名厅级中长期培养对象,1名处级干部和7名优秀科级干部压茬轮换组成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实现了县、镇、村帮扶干部全覆盖。工作队同志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敢担当”的扶贫人精神,舍小家为大家,吃住在村、工作到户,坚持每月驻村工作不少于28天。协同村“两委”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程序要求,精准确定18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凝聚帮扶合力,与村“两委”成员一起商讨问题,一起学习政策,一起走村入户,给群众宣讲扶贫政策,帮群众搞懂帮扶措施,推动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以对贫困群众的真情实感,对工作的勤勉务实,赢得了贫困村群众的信赖,成为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省工信厅坚持建强帮扶干部队伍。以培养“懂政策、会帮扶、作风硬”的帮扶干部为目标,多次组织举办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邀请省扶贫办、城固县扶贫办专家集中授课,进一步提升了帮扶干部的政策知晓度和帮扶能力;广泛开展驻村工作队现场教学,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一线扶贫作用;编印扶贫政策汇编、帮扶工作指南、帮扶工作手册,为干部帮扶提供遵循;设立“一号工程-精准扶贫”微信群,广泛开展学习讨论活动;深入开展消费扶贫,鼓励帮扶干部发动身边人协助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帮扶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访实情、找差距,因户因人制定科学的帮扶措施,做到了精准施策、精准发力。

  省工信厅坚持推行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模式。紧密结合“结对帮扶”行动,广泛开展“支部+”共建活动,聚力强堡垒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强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强基础促进村容村貌改善,既“输血”又“造血”,进一步增强了村集体及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省工信厅坚持做好“一对一”联户结对帮扶。全厅处级以上干部和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与双井村186户贫困户一一结对,做到贫困户全覆盖、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全覆盖,并建立了帮扶工作台账。帮扶干部严格落实“月入户,常联系”帮扶制度,把“爱心卡”贴在墙上,把贫困户困难记在心头,无数次与贫困户促膝谈心,共商脱贫致富对策,精准施策、精准帮扶。自2012年帮扶双井村以来,省工信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据不完全统计,党员干部赴双井村结对帮扶2000余人次,累计捐助帮扶物资和慰问品折合人民币400多万元,进一步提升了帮扶成效。

  省工信厅坚持高标准推动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户脱贫退出。先于市、县制定“三步走”(核查、整改、模拟考核)工作方案,抽调精锐力量进驻扶贫一线,按照“三步走”工作要求,节假日不休息,严格对照“村七条”、“户五条”、收入脱贫线等相关脱贫要素,逐村逐户进行核查,共核查资料186份,入户座谈200多人次,整理出共性问题3大类12项,个性问题30余项;针对问题狠抓整改,8月份以来,结对帮扶干部人均入户6次以上,问题整改及时到位;邀请城固县扶贫办负责人协同相关人员模拟考核验收,进一步巩固提升了整改成果,确保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户脱贫退出均达标过线。

  抓产业引树莓 为民打造“摇钱树”

  精准扶贫,产业是根。2016年,省工信厅立足包扶村地域优势,经过多方调研和论证,为双井村引进了陕西昊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树莓产业示范园项目,培育发展以树莓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提出并制定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致力推动树莓育苗技术研发、拓展树莓种植基地、打造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中国秦岭树莓品牌。

  双井村地处秦岭南麓,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土壤肥沃、排水畅通,是树莓的最佳适生区。树莓被誉为第三代黄金水果,富含19种氨基酸,其特殊的营养价值被世界粮农组织所公认,被欧洲人称为“生命之果、贵族水果”。

  “树莓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栽培管理技术简单,具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而且附加值高、深加工潜力强。”金秋时节,双井村树莓产业示范园负责人马纯一边介绍着树莓的生长特点,一边查看树莓的生长状况。

  据了解,截至目前省工信厅推动陕西昊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投资1300多万元,流转土地1450多亩,种植苗木120万棵,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区、种植基地初具规模。今年,省工信厅又积极协调吉利集团、比亚迪股份公司各投入100万元资金支持双井村树莓产业园,进一步壮大了企业规模,增强了企业影响力。

  今后将通过树莓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树莓产业链,打造产业优势:

  第一产业,丰富树莓种植品类。在发展加工型树莓的同时,引种欧洲鲜食树莓5个品种,形成树莓鲜果、加工、中药材三大品类。

  第二产业,推进树莓深加工和整株利用。叶子做茶,果实做果酒、饮料,加工中产生的果泥做面膜,树莓根茎育苗。

  第三产业,融合树莓种植与生态旅游共同发展。协调中国旅游集团西北公司运营第一书记成果游等旅游线路,推动树莓种植与生态旅游相得益彰。

  省工信厅在大力扶持树莓产业的同时,助推双井村进一步发展传统种养业,在原有柑橘700亩的基础上,支持贫困户拓展种植面积200多亩。成立1个养猪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0户37人。成立1个养牛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0户42人。发展种植天麻100亩、茯苓30亩,带动30户贫困户增收。

  驻双井村第一书记张康宁介绍,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沉淀,双井村已经具备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可能。下一步,省工信厅将在持续推动双井村树莓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扶贫产业,推动陕西瑞丰农业科技公司完成中药材浙贝试种;推进“稻鳖共养”和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项目实施;推进柑橘果胶和囊胞深加工,为联系县、联系镇、包扶村长远发展开辟新途径。

  抓改革强民生 提升群众幸福度

  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牵引,省工信厅扶贫人扑下身子、沉下心,推动产业发展、开拓扶贫渠道、美化村容村貌,双井村脱贫变化绚丽多彩。

  在引导双井村群众发展树莓产业的同时,省工信厅大刀阔斧进行创新,通过实施“三变”改革,创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基金+扶贫基金”的“4+1”扶贫模式,引导双井村的几家种植大户创办了3个树莓专业合作社。目前,85户参与土地流转的贫困户户均年稳定收益1000元;树莓产业园优先吸纳双井村贫困群众在园务工,2017年至2018年安排90户贫困户在园区务工(采摘、除草、管护等),户均年增收3658元。同时,为双井村残疾人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配股,计划分红20年,实现了双井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

  省工信厅聚焦“两率两度”,下大力补齐双井村民生短板,在出行道路、安全饮用水、安全用电等方面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村容村貌得到了显著改善。他们筹集资金40余万元,修缮村内水泥道路5公里,帮助完成村内15条道路现场勘察设计及施工,方便了村民出行;先后投资80余万元打水井、建水塔、铺管道,彻底解决了1000余人安全饮水问题;协调社会力量筹集资金10余万元,对全村群众入户电路进行全面改造升级,保证了全村安全用电;协调社会力量为双井村安装太阳能LED景观灯,美化了村容村貌;积极组织文化下乡,联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到双井村慰问演出,为村民送上“文化大餐”,充实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在省工信厅的牵头下,一批批项目顺利实施,使双井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为群众带来了实惠。近期,省工信厅委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镇化研究院和西藏民族大学旅游系,结合双井村实际,编制乡村发展规划,为双井村未来的发展绘制了美丽蓝图。

  立足当前,双井村脱贫攻坚之舟风帆正劲,展望未来,双井村脱贫致富的蓝图锦绣万千。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省工信厅扶贫人正以“拼搏创新、苦干实干”的精神,在攻坚中担当、在担当中跨越,必将交出一份令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责任编辑:梁木)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