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永平县:“五种五养”挑起“脱贫大梁”

2018年11月22日 14:22   来源:云南日报   

  本报记者 博达 通讯员 杨福军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永平县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全县上下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了一条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2015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产业发展扶贫资金10.42亿元,先后有2236户7826人依托十大产业扶贫,实现脱贫致富。”永平县委书记阿泽新介绍,通过科学研判、科学规划,永平大力发展核桃、烤烟、生态茶、中药材、特色果蔬;生猪、肉牛、黑山羊、白鹅、博南山鸡“五种五养”十大产业,挑起“脱贫大梁”。

  “五种”拔地起  幸福日子节节高

  初冬,走进有“中国核桃第一村”美誉的厂街乡岩北村,登上观景台看万亩核桃园。刚换下绿装的核桃林中,掩映着一幢幢白墙青瓦的小洋楼。

  “你看,林在村中,村在林中。”村党总支书记毛刘忠伸出右手,对着正前方划了一个圈,喜滋滋地说:“我们岩北村村民凭借果大、仁白、气香、味甜的核桃果增收致富,兴办了幼儿园,修建了串户路,住上了‘核桃房’,开起了‘核桃车’。”他介绍道,当前全村核桃已发展到3.67万亩,总产值达2400多万元,人均种核桃收入达9000多元,全村核桃年收入在8万元以上的有100多户。

  目前,永平县核桃种植面积共有158.7万亩,种植规模位列云南前“三甲”,年产8万吨,产值15.93亿元,实现了“户户都栽核桃树、人人都花核桃钱”的梦想。

  一业兴带动多业旺,永平县还将产业延伸到烤烟、生态茶、中药材、特色果蔬等绿色产业上。博南山上5万亩高山生态茶,不施化肥、不喷洒农药,碧螺春、佛园香、龙岗翠羽等几个茶叶产品通过国家A级食品认证;林下“仿野生”种植的滇重楼、白芨、金银花、红豆杉、丹参等2.6万亩中药材,年产量8000多吨,产值2亿多元,带动农户增收4200万元;种植特色果蔬4.22万亩,产量达7.5万吨;优质烟叶种植基地达3.96万亩,烟农收入突破1.5亿元。

  “五养”鼓腰包  金字招牌天天亮

  “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有企业提供的各种保障,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自家养殖的鸡卖不出去了。现在鸡的价格比以前养殖的要贵两三倍,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龙街镇安吉村阴山组,建档立卡贫困户陶洪看着自家的“博南彩凤”山鸡,乐呵呵地笑了起来。

  “只有让特色产业挑起大梁,贫困群众才能有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永平县县长字云飞如是说。

  在产业政策推动下,龙街镇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携手云南三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博南彩凤”山鸡养殖作为“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当前,安吉村已有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养殖。按照合同,养殖条件较好的农户每批次可饲养200至300只鸡,每两个月投放一次,一年可养5批次,共计1500只。每只鸡可收益35至45元,扣除养殖成本35000元,每年每户可增收25000元。

  山上有产业,山下有事业。这是永平县在“五养”中创造出来的独特模式,尤其是以“博南彩凤”山鸡为主做成的永平黄焖鸡,在云南享有“万店共烹永平黄焖鸡”的美誉。

  永平县健全“村有脱贫产业、有带动主体、有合作经济组织,户有增收产业项目、有劳动能力、有技能”的产业扶贫机制,通过“党支部+公司(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发动群众养殖博南山鸡122万只、肉牛9.7万头、生猪28万头、黑山羊15.6万只、永平白鹅999万羽,形成了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高原特色产业。

  在产业发展上,永平多曲合奏,为脱贫攻坚筑牢发展基石,挑起“脱贫大梁”。


(责任编辑:梁木)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