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以先进为标杆 聚攻坚正能量

2018年11月16日 09:33   来源:广西日报   

  ■编者按

  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举全区之力推动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在我区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他们中有扶贫济困的企业家,有一心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村干部、第一书记、致富能人,也有无私奉献的军人。今年10月中旬,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表彰了一批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我区莫文珍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何方礼、梁丽娜两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黄定寿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潘健章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和引导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攻坚精神、“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大爱精神、“自力更生、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敢想敢干、勇于探索”的首创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咬定目标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决把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打赢打好,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一个人掉队。

  本期的“脱贫攻坚”特别推出莫文珍、何方礼、梁丽娜、黄定寿、潘健章5人的先进事迹。

  莫文珍:

  在荒坡上辟出一条致富路

  今年66岁的莫文珍,曾任田阳县那坡镇尚兴村党支部书记、全国第十届人大代表,2000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现任县人大代表、县“农民讲习所”义务教员。31年前,莫文珍带领全村群众开始易地扶贫安置搬迁,用8年时间将全村14个自然屯、220户1300多人从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大山深处搬迁出来,先后在几十座荒坡上种植芒果,发展副业、输出劳务,终于“搬了出来、稳了下来、富了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移民新村。莫文珍带领村民探索芒果种植和良种培育技术,2017年仅芒果产业实现收入近千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520元。

  如今,上了年纪的莫文珍依然奔跑在扶贫一线,为田阳县乃至百色市近130万亩芒果产业的发展壮大不懈奋斗。

  何方礼:

  与红瑶女童结下不解之缘

  武警广西柳州支队政委何方礼,25年军旅生涯,他从列兵到大校,一直把爱国为民作为人生价值追求。在他入伍当年,就与红瑶女童结下不解之缘。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深山瑶寨的红瑶百姓,固守着千年陋习,把女童闭锁在贫困的瑶寨里。1992年,刚来到柳州服役的何方礼去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走访慰问,辍学在家的红瑶女童那一双双渴望读书改变命运的眼睛,触动了他的内心。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她们圆读书梦。回到部队后,他在官兵中倡议“少吸一包烟,圆一个红瑶女童读书梦”的助学活动,带头每月向红瑶女童寄出8元、10元不等。官兵们共筹集1800多元,帮助6名女童读完小学。

  1996年,红瑶女童班因经费不足陷入困境,何方礼心急如焚。他背着相机深入瑶寨,翻山越岭拍摄并策划举办“红瑶女童的心声”图片展,相继在融水、柳州、南宁等地机关学校、军营警营、街道社区流动展出,争取到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价值300多万元,红瑶女童班顺利开班。在他的长期坚守和官兵们的接力传承下,至今,女童班已成功开办了11届。

  何方礼和他的战友们,用关爱彻底改写了红瑶女童上不了学的历史。如今,国家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让红瑶女童在学校“进得来,读得起,留得住”。柳州市在全国率先实施的农村学生“免费午餐”,为山区孩子“吃饱饭,上好学”提供了保障。

  梁丽娜:

  不负总书记的嘱托

  陆川县乌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乌石镇陆河村党总支部书记梁丽娜,她放弃城市优越生活,在农村扎根的7年时间里,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因地制宜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完成了贫困村陆河村的整村脱贫摘帽。

  2017年4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梁丽娜参加了座谈会,并向习近平总书记承诺,“回到村里以后,我要多深入村民家中,和大家多沟通、多交流,共同探讨村子的发展,研究怎么脱贫致富,让村民都知道、都了解党的各项政策,带领村民早日脱贫致富!”

  2017年底,陆河村脱贫108户373人,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不足2500元增加到7560元,贫困发生率已经降到2.74%,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梁丽娜不负总书记的嘱托,兑现了庄严承诺。

  黄定寿:

  办企业为更好地回报社会

  黄定寿是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农村长大的他对农民的生活疾苦非常了解,对农村农民有很深的情感。大学毕业后,他就暗自下决心改变农村贫困地区落后面貌。这样的理念不断推动他创办公司为农服务。

  20年来,他一直坚持“以农为本、以猪为业、以猪富农”的经营宗旨,指导农户开展从猪场选址规划建设到猪仔供应以及饲料配送、屠宰加工、销售等一系列生猪产业链业务,目的就是为了让农民增收、企业增利。目前,“龙宝猪产业化”行动已惠及全区21个省区级贫困县、新增规模猪场117个,贫困户年均增收4533元。

  黄定寿担任公司扶贫领导小组组长时,摒弃以往单一的扶贫模式,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方式,创新推出“一十百千万”精准扶贫养殖小区新理念、新模式。该模式运行两年多来,带动全区22个县(市、区)2.3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据统计,扬翔公司以“授人以渔”的产业扶贫方式,带动贫困村村民累计创收超过10亿元,约25万贫困村民实现了养猪脱贫致富。

  潘健章:

  探索企业带动脱贫新路

  2015年7月,上林县成为粤桂两地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试点县。10月,该县在北京扶贫牵手行动启动签约仪式上,与广东河清村签署3个项目合作协议。

  在此背景下,潘健章作为粤桂两地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主任,积极响应国家“东部帮西部、先富帮后富”的号召,联手广东4家水产公司,率先到上林县成立澳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探索“双培双带双促”创新型企业带动脱贫的路子。

  “双培”,即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扶贫特色产业。一进入上林,潘健章便以澳益公司为依托,建设示范孵化基地,着力打造集高效渔业养殖、农旅结合、人文宣传展示为一体的扶贫特色产业。同时,积极搭建粤桂产业合作培育对接平台,成功助力高值渔产业成为主导扶贫产业之一。

  早在2015年,粤桂培训基地就与上林县政府达成共识,形成了“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的“双培”试点工作思路,实行致富带头人培育跟着产业培育走策略。为激活产业孵化关键环节,潘健章采取广东基地集中培训和上林本地再培训两地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培育壮大高值渔产业和其他特色产业项目,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目前,上林县的2个渔业基地,孵化带动17个合作社,带动全县发展高值渔养殖面积达3000亩。直接带动周边205户贫困户增收5000元至3万元;吸纳30名贫困劳动力在基地常年务工增收;带动6个贫困村通过土地流转、资产收益扶贫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至10万元。

  “双促”,即促进本土人才回归创业,促进贫困村基层党建。在粤桂培训基地经过培训的学员,又回归上林县再培训。县里已先后组织3期303名学员赴广东河清村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基地安排产业项目对接,学员与企业签约率达88%,20多名学员成功创业。

  (本报记者 周 映 袁 琳 实习生 张 雯/采写)


(责任编辑:梁木)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