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2018年11月15日 10:13   来源:甘肃日报   

  彭雯

  在做好“摘帽”减法的同时,还要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准度、深度、稳度上的加法,才能打赢打好这场硬仗

  皋兰县、崆峒区等18个县市区日前摘掉“贫困帽”,甘肃贫困县从75个减少到57个。这则难度极大、付出艰辛努力而做出的减法题,给我们带来振奋与信心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道更复杂的难题——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我们面临的硬仗中的硬仗。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破解深度贫困的新阶段。深度贫困地区表现在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发生率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基础设施和住房差;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脱贫任务重。甘肃深度贫困地区涉及35个县市区、40个深度贫困乡镇、3720个深度贫困村,这些地区是这场战役中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难中之难。不啃下这块硬骨头,补齐这块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承诺就难以兑现。

  解好这道难题,打好这场硬仗,首先要找准致贫原因,对症下药。深度贫困地区“贫有千种,困有百样”。有的地区因自然条件恶劣,生存环境艰难;有的地区因历史原因长期封闭,社会发展滞后,观念落后;有的地区因现实因素,发展产业缺少基础和条件,等等。如何结合深度贫困地区自身特点以及多样化的致贫原因,在脱贫工作中将精细、精确、精微的要求具体化,极大地考验着各级干部的勇气、担当与智慧。

  要坚持“一户一策”为纲,在准度上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必须牢牢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不动摇,扶贫措施要再精准、更精准。完善和落实“一户一策”到户精准脱贫计划,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是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工作方式实现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的重要载体。距离2020年实现脱贫目标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帮扶干部要沉下心、俯下身,一镇、一村、一户地做好摸底调研工作。“一户一策”不是分糖果,也不能生搬硬套、轮流坐庄。每一户每一策,都要基于走访调研得来的大量真实有效的基础信息,以及贫困户的积极参与,由此才能规划和确定科学合理且能真正发挥作用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菜单式扶贫”等精准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要坚持精神扶贫为先,在深度上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深度贫困地区因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差等客观原因致贫的“硬贫困”本就不易解决,而精神上存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等主观原因的“软贫困”问题则更为棘手。贫困群众自身的意愿、能力和努力直接决定了脱贫工作的成效。在一些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足的现象比较多见。如果缺少脱贫致富的锐气,没有勤劳实干的勇气,再好的政策,再多的资金,再好的帮扶,也只会使脱贫脱得了一时,脱不了一世。“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要彻底治愈“软贫困”,从根子上铲除贫困,唯有坚持精神扶贫,形成“内部自我脱贫”与“外部多元扶贫”的有机统一,里应外合、良性互动。要以思想引导为前提,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和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深入细致地做好教育引导、思想发动工作,充分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真正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要以能力建设为抓手,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责任意识和市场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和劳务培训,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市场竞争、就业创业的能力素质,推动扶贫开发模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要坚持以稳定脱贫为本,在稳度上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持久战,“打赢”的终点不是脱贫“摘帽”,而是建立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打好”的考量当然是在规定时间内按标准脱贫,但更重要的是脱贫质量、脱贫成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稳定脱贫要坚决防止“数字脱贫”。“计算”出来的脱贫成效有百害而无一利,既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也侵犯群众的利益,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背离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初心和宗旨。必须要制定科学的验收办法,明确退出、摘帽的标准和程序,严格考评,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确保脱贫结果真实,保证脱贫工作质量。稳定脱贫还要坚决防止返贫。返贫原因多归结为因病、因灾或因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除了要做好民生保障、政策护航、动态监测、“回头看”等治标之策,还要落实发展培育有特色且稳定增收的产业这一治本良方,“变‘给票子’为‘给路子’”,唯有扶贫产业落地生根才能有效防止返贫,带动稳定脱贫致富。

  攻克深度贫困之路注定是一条荆棘丛生、崎岖难行之路,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做好“摘帽”减法的同时,还要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准度、深度、稳度上的加法,才能打赢打好这场硬仗。


(责任编辑:梁木)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