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增收门路广 脱贫信心足——和政县实施“1+3+5”产业扶持工程

2018年11月06日 10:13   来源:甘肃日报   

  本报记者王睿君 通讯员李斌

  和政县立足实际,实施“1+3+5”产业扶持工程,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松鸣镇狼土泉村,气候长年高寒阴湿,农作物产量较低,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18年,全村467户群众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68户。

  为了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和政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鼓励贫困户发展畜牧养殖、中药材、油菜、啤特果等符合当地实际并具有发展优势的特色产业。

  为了充分调动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走上脱贫致富路的信心,2017年,和政县全面实施“1+3+5”产业扶持工程,建立了富民产业发展奖补机制,即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名稳定务工人员,且稳定连续务工时间半年以上,年存栏牛3头(或猪30头、羊30只、鸡300只,年规模存栏时间累积8个月)以上,种植中药材或啤特果、油菜、玉米等5亩以上。凡是完成产业发展三项指标或两项指标或单项指标2倍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每年发放3000—5000元的富民产业发展奖补资金;贫困户劳动力参加挖掘机操作、装载机操作、烹饪、电气焊、瓦工、电工、钢筋工、家政服务等劳动技能培训,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证书》,并实现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每人一次性补助3000元,且一直扶持到2020年。

  受益于“1+3+5”产业扶持工程,具有中药材种植传统的狼土泉村走上了一条中药材种植与脱贫攻坚结合、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联结的特色产业扶贫之路。

  走进狼土泉村,平坦的通村公路、崭新的房屋展现在眼前,村民石虎脸上洋溢着满足而幸福的笑容。2014年,他家被确定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石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镇里举办的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班。现如今,不但收入大幅提高,他还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植能手。

  “去年,我种了10亩当归,收入4万元左右;今年,我又种植了15亩当归,收入肯定能增加不少。”石虎高兴地说。

  2017年,石虎一家成功地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脱贫之后,松鸣镇根据县里出台的“1+3+5”产业扶持工程鼓励性扶持政策,给石虎发放了5000元的产业补助资金,进一步激发了他继续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信心。

  “今年我养殖了3头牛,儿子从2月份去新疆务工,工作稳定,收入也很稳定。前几天我领到了产业扶持工程奖补资金5000元,我通过产业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松鸣镇中心村建档立卡户郑玉清拿到富民产业发展奖补资金后兴奋地说。

  像石虎和郑玉清一样,符合“1+3+5”产业扶持工程奖补条件,领到奖补资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和政县还很多。

  “对贫困户而言,我们不但给予精神上的支持,还投入大量资金,鼓励扶持他们发展产业,真正实现长期稳定脱贫。”和政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

  2017年,和政县着眼于夯实贫困群众发展基础,采取“政府直补到户带农户”的模式,统筹整个各类扶贫资金8087万元,对2014年以来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户均1万元的标准开展全覆盖基础性扶持。在此基础上,为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采取“政府奖补激励带农户”的模式,对完成“1+3+5”产业发展指标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补助3000—5000元,最大限度地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通过政策推动,和政县贫困户自我发展的潜能不断得到激发,富民产业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和政县已为达到奖补标准的5865户建档立卡户发放“1+3+5”产业扶持工程奖补资金2252.95万元。

  在产业扶持政策的带动下,和政县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帮助群众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扶贫项目,形成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产业扶贫新格局。


(责任编辑:梁木)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