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电网建设为四川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添动力

2018年10月08日 16:3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9月29日,位于四川省雅江县西俄洛镇杰珠村的35千伏西俄洛变电站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该站属于今年启动的国家电网公司“三区两州”深度贫困区电网建设计划项目。“这里海拔3600多米,施工环境恶劣,我们正在抓紧施工,预计变电站将在年底完工,投运后将解决当地电压低、经常停电等问题。”该项目建设负责人周先平说。

电力工人在工作现场

  9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依洛地坝乡则且村电网改造项目完工,户均配变容量将由原来的0.23千伏安提升到1.93千伏安,供电半径下降到500米以内,供电可靠率达99.6%,为该村如期脱贫摘帽注入强劲动力。

  这是国家电网公司在四川大力实施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两个缩影。

  根据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数据,2016-2017年,国家电网公司在四川累计投资137亿元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其中53.44亿元用于精准改善3473个贫困村电网状况。截至2017年底,6732个贫困村电网已满足未来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和产业发展的用电需求,完全匹配地方党委政府脱贫攻坚整体安排,为169万人脱贫提供电力保障,将确保无一人一户因电力原因影响脱贫。根据该公司“2018-2019年贫困村电网改造两年攻坚计划”,2019年底,将提前一年实现国家电网供区贫困村电网改造全覆盖。

  稳步提升农村电网供电能力

  通过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四川省农村电网(国网供区)各项指标显著提高,农网供电可靠率和综合电压合格率分别由从2015年的99.50%和98.40%提高到2017年的99.85%和99.20%,户均配变容量由1.48千伏安提高到1.61千伏安,全面消除农村现存“低电压”问题。通过“新甘石联网”、甘孜州“电力天路”等一批工程的实施,解决了阿坝壤塘、甘孜石渠等14个县域电网的“孤网”运行问题,实现县域电网全部接入国家电网主网。

  同时,光伏扶贫项目也为贫困村村民实现了增收。截至9月,四川省马边县永红乡五马村的光伏电站已经发电上网电量12万千瓦时,为该村带来了10万余元的收入。这是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因地施策,帮助五马村出探索出的一条脱贫之路。该公司为光伏发电项目提供了整套的电力技术服务,还投资建设了发电上网的配套工程。五马村光伏电站的成功让永红乡另外几个村子陆续加入,目前该乡光伏发电容量已达到660千瓦。

  加大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力度

  今年3月19日,国家电网公司召开了“三区两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动员会,投资210亿元,精准解决“三区两州”地区在供电能力、装备水平、供电质量等方面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其中,四川省涉及“三区两州”中的四川藏区(包括:甘孜藏区自治州、阿坝藏区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共36个贫困县、2809个贫困村。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三区两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专项建设方案要求,结合四川甘孜、阿坝、凉山“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扶贫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电网公司在2018-2020年三年规划投资53亿元,进一步解决“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农村电网发展存在的户均配变容量偏低、设备老旧、新增“低电压”等问题。

  结合各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时序调整和相关要求,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制定了“2018-2019年贫困村电网改造两年攻坚计划”。2018年投资20亿元,实施1193个贫困村农网改造项目,2018年底将提前实现乐山、泸州等10个地市全面完成贫困村电网改造;2019年将实施611个贫困村改造项目,提前一年实现国家电网供区贫困村电网改造全覆盖。

  对口帮扶地区供电水平全面领先

  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参与凉山州喜德县和乐山市马边县精准扶贫工作,并定点帮扶2个深度贫困乡和5个贫困村,目前已有4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该公司系统各基层单位按照地方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帮扶甘孜州康定市、乡城县及147个贫困村,目前已有70个村脱贫。该公司共派出驻村干部159名,另选派两名员工赴深度贫困乡镇挂职党委副书记。

  其中,凉山州喜德县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参与帮扶贫困县。截至2017年底,喜德县低压台区平均供电半径由2015年底的1100米缩短至500米,户均配变容量由0.8千伏安提高到1.3千伏安。预计2018年电网项目实施完成后,喜德县136个贫困村供电能力将全面满足脱贫攻坚需求,是全省首批实现贫困村电网改造全覆盖的县域之一。

  凉山州喜德县阿吼村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定点帮扶贫困村。2016年,投资179.17万元实施农网改造,户均配变容量由1.17千伏安提高到3.16千伏安,供电能力显著提升,户均用电量由改造前的20千伏安时/月提高到40千伏安时/月,实现贫困村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

  “产业+智力+爱心”扶贫模式效果显著

  近年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在扶贫工作中,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富有电网企业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产业+智力+爱心”扶贫模式。

  打造产业品牌。以“产业发展”为关键,创新工作思路,分别在马边县和喜德县成立扶贫开发农业公司,抽调公司员工专职负责农业公司运营,统一回购贫困户种植、养殖的农产品和畜牧产品,开启“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产业发展模式,成功打造“彝兴”和“丽火”两个绿色品牌。截至目前,两个农业公司累计实现产值达3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增收100万元以上。其中,阿吼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1000元增长到5000多元。

  强化智力发展。对外,坚持“授人以渔”教育扶贫理念,加强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免费培训400余名电力专业藏区学生,提高贫困地区电网运营管理能力,形成贫困群众与电网企业双赢局面;开办党课和农民夜校310期,广泛宣讲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对内,实施人才援藏,技能鉴定“送考进藏”、藏区对口帮扶等系列工程,不断提升藏区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技能水平,提升了贫困地区供电优质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为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爱心帮扶。在藏区、彝区等贫困地区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及电力希望小学,建立“川电留守学生之家”210所,捐资助学2700余人,让13万余留守学生受益。国网四川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马边县高石头村、喜德县阿吼村等147个村开展精准帮扶。推进党员服务队进农村、进老区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集中支援巴中等革命老区电力建设。深化“红细胞”“三本台账”等载体,在贫困乡、村等地建立“心连心”服务站,设置“电力片警”,定点联系残疾人、孤寡老人、贫困家庭等1.69万户,开展志愿服务3.53万次,真正架起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刘畅)


(责任编辑:朱洁英)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