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天山脚下豫哈情

2018年10月08日 11:03   来源:新疆日报   

  □王礼光

  2017年2月20日,我怀着忐忑而激动的心情,从河南郑州乘机飞抵新疆哈密,开始了为期3年的援疆工作。回首一年半来的援疆历程,感慨颇多,收获颇丰。

  一封信

  飞抵哈密,在机场取托运行李时,我给妻子发微信报平安,妻子告诉我,儿子在行李箱里塞了一封信。一到公寓,顾不上收拾房间,我急忙打开行李箱,果然在夹层里放着一封信,我小心翼翼地抽出信纸展开。“亲爱的老爸:您好!当打开这封信的时候,你或许已经在几千里之外的新疆了。我和妈妈不在你身边,你一定要照顾好身体……我要多多吃饭,等你见到我时,我一定比你还高!”看到这里,我瞬间泪奔。想不到平时话不多的儿子竟然这么心细,这封信让我来新疆前对儿子的担心瞬间消失,感觉儿子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

  感动之余,我把儿子的信发到朋友圈,朋友们都很感动,纷纷转发。后方媒体《大河报》首先进行了采访报道,立刻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在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报道之后,我开始有些担心,怕儿子因媒体报道影响他的心理,产生不必要的负面效应,所以我让妻子跟儿子谈谈,要以平常心对待。还好,儿子的态度超乎了我的想象,在学校闭口不提这件事情,生活和学习上基本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援疆,有了亲人的理解和支持,就有了更大的动力!

  一家亲

  来哈密没多久,根据伊州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办公室的安排,我们伊州区指挥部的35名(其中鹤壁市10名)援疆干部人才,就与柳树沟乡快乐克小区的哈萨克族群众结成了亲戚,在村委会举行了热热闹闹的集体认亲仪式——一同参加升国旗、一同观看文艺演出、一同吃抓饭和手抓肉、一同种下象征平安幸福的苹果树。

  我的亲戚是一对80后夫妇,男主人包拉提坎·托坎在村委会当民兵,每个月有两千元钱的工资,女主人在家照顾年迈的婆婆,自己家还有牛羊若干,由哥哥帮着在山上放牧,家里的住房是河南援建的安居富民房。一家人的生活平淡而幸福。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与包拉提坎通电话,问问有没有困难。工作不忙的时候我就约上几个援友,带上礼物一起去快乐克小区“探亲”,在亲戚家,我逐渐习惯了喝奶茶、吃手抓肉。

  我和包拉提坎一家越走越近,关系越来越亲。在交往中我发现他家的房顶漏水,向指挥部反映后,通过摸底调查,统一为漏水的20多户亲戚修了房顶。冬天来临前,又给每户亲戚家送去两吨取暖煤。我们还邀请北京的专家到村里义诊……

  古尔邦节那天,我一到包拉提坎家,他的母亲就紧紧地拽着我的手,热情地把我领进房间,摆上了一大堆哈萨克族的特色美食来招待我。临走时,老人拿出一件哈萨克族的服饰给我穿上。村里的哈萨克族干部告诉我,这是送给最尊贵客人的礼物。

  其实,我做的还很不够,民族团结一家亲,需要大家继续共同努力。

  一片情

  初到哈密,远离亲人,人生地不熟,加上气候和饮食习惯的不适应,不时地会有浓烈的思乡之情。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交流,我发现哈密人非常热情、直爽,待人真诚,特别是单位领导同事的关心、关怀,让我深受感动,很快我就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思乡之情大为缓解。同一办公室的韩姐时不时地带我品尝当地的特色饮食,还帮我熟悉单位情况、介绍援疆项目管理、了解当地风俗习惯等,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多年的对口援疆工作,加强了豫哈两地的交流和沟通,也加深了两地人民的了解,哈密人民对河南的感情越来越深。暑假期间,家人来哈密探亲,一个周末我报团带他们到巴里坤游玩。在旅游大巴上,当地导游在点完游客名字后,特意说道:“这次车上有几位河南的游客,他们是我们的援疆干部和家属,他们为我们哈密的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让我们大家一起鼓掌对他们表示感谢!”车上的游客都热烈鼓掌,让我们感到援疆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

  援疆工作虽然辛苦,但通过一年多来的工作生活,我对援疆工作又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悟。既然我们来到了新疆,就要投身于边疆建设的大潮中,扑下身子扎下根,踏踏实实地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河南省郑州市援疆干部)


(责任编辑:朱洁英)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