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扶贫亦扶志 新县展新姿

2018年09月21日 14:42   来源:河南日报   

  □信阳观察记者胡巨成刘宏冰本报通讯员钱洪波王丽君

  老区儿女多壮志,昂首阔步奔小康。

  脱贫攻坚中,新县36万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勇拼搏,在信阳率先摘下了贫困县的帽子。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新县坚持把精神扶贫作为关键突破口,多措并举,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振脱贫“精气神”,在全县掀起“人人战脱贫、户户勇致富”的火热场面。

  1

  志智双扶致富信心立起来

  “以前,家家争当贫困户,人人都想吃低保,三天两头来村闹,甚至还大言不惭地说国家便宜不占白不占。”回想起从前扶贫的情景,箭厂河乡戴畈村支部书记石彩清感慨良多。以往,戴畈村的情况在新县并非个案,好逸恶劳、争长霸短、自私自利现象在各个乡镇时有发生。

  “我虽然是粗人一个,但从没想过等靠要,现在党和政府又是教种养技术,又是发分红款的,只要不是懒人,谁都能脱贫……”去年9月的一个夜晚,陡山河乡“幸福大讲堂”上,李湾村贫困户李富远说起自己的脱贫经历,憨实的话语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到场的贫困户们纷纷表示,要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这只是新县开展“幸福大讲堂”的一个小片段。领导干部带头讲、帮扶干部示范讲、脱贫户们现身讲……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极大地鼓舞着干部群众勇战贫困的信心。

  “幸福大讲堂”不仅是群众现身说法的演讲台,更是群众畅所欲言、反映合理诉求的群言堂。

  “集中安置点的房子很漂亮,但是希望能在小区里多搞些绿化。”今年春天,泗店乡“幸福大讲堂”上,计河村第一书记陈飚向县长夏明夫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这个建议好,乡里要马上落实。我们把群众搬出来了,后续的基础配套、公共服务、就业保障都要统筹考虑。”夏明夫当场表态,而后,各集中安置点的水电路配套、绿化工程先后启动,全县建成扶贫车间18个,提供就业岗位近千个,375名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此外,他们还通过“昼访夜谈”,倾听民众心声,回应群众意愿,制定出台支持贫困村党员创业和贫困群众创业的系列优惠政策,定期举办产业技能培训,选派85名科技特派员驻村指导帮扶,鼓励引导农村400多名“能人”党员带头发展产业。派出文明实践小分队,把党的好思想、好政策及时送到社区小区、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群众知识丰富了,心头敞亮了,致富路子宽了,脱贫信心更足了。

  “月工资3000元,还有全勤奖加提成,营业额好的话,一年能拿4万多元呢。”20岁的贫困户欧阳玉在茅屋冲家庭农场当收银员,致富信心满满。众多像欧阳玉一样的贫困户克服等靠要思想,摒弃懒贪占习气,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争先脱贫、脱贫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勇往直前,自觉投身脱贫攻坚战场。

  2

  知行合一思想阵地强起来

  今年春节前,在乡里表彰大会上领到“环保卫生星”奖牌的浒湾乡郑店村熊大爷兴奋地说:“这面奖牌对我们家来说是一个荣誉,更是鞭策,今后我们不仅要坚持做好自己房前屋后的卫生,还要动员、引导周边邻居共同行动,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

  以往的乡村,村庄垃圾遍地,道路杂草丛生;留守老人独守空房,儿女务工多年不归;邻里之间常因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如何让群众明礼知耻,筑起道德底线,成为脱贫攻坚面临的一大课题。

  新县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广泛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组、进家庭、进学校、进车间、进工地“五进”活动,牢牢占领城乡思想阵地。

  “刚开始还以为只是做做样子,没想到真的打扫得这么干净。”千斤乡喻冲村村民蒋齐正看着窗明几净的屋子不由得赞叹道。2017年7月起,“清洁庭院”行动在全县铺开,帮扶人集中入户帮助群众开展卫生整治,实现贫困户家庭“六净一规范”,户容庭貌焕然一新,家庭精神面貌也得到提振。

  该县及时组织村“两委”成员、“新乡贤”、“样板户”成立“户容庭貌评比委员会”,定期开展家庭卫生评比,户户参评,月月开榜,引导村民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邻居好,是个宝,他们比儿女还贴心呢!”72岁的胡文祥老人儿女都在外地,生病的时候经常是邻居来照顾他。“一帮一”“多帮一”,多种形式的邻里互助活动让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倍感温暖。

  乡风文明建设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文明村镇三年创建计划持续推进,努力实现2020年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60%。为激励先进,该县给成功创建全国、省级、市级文明村镇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3万元、1万元,极大调动了文明创建的积极性,乡镇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全县乡风文明整体持续上升。

  他们还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73个贫困村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256个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组织戏曲杂技、舞龙舞狮、文艺踩街、灯谜竞猜等民俗文化活动和图书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开展大别山民间文化艺术节、民歌大赛、民俗文化展演、农民春晚、农民运动会等活动,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品尝到“文化大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今的新县,明礼知耻,邻里守望,已成为众多群众的行动自觉,自立自强、勤劳务实、尊老爱幼、友爱谦让等优秀品质深入人心。

  3 

  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吹起来

  “自从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不办,确实避免了不必要的人情消费,省下了一大笔人情礼节开支。”对县里开展的移风易俗工作,箭厂河乡仁畈村村支书肖万鹤非常赞同。

  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多年形成的陋习,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往来不胜其苦,贫困户更是难以负担。

  为此,新县积极倡导“一约四会”建设,以自然村组和姓氏宗族为单位,引导完善村规民约,组建红白理事会,明确婚丧嫁娶饭菜烟酒标准,将一些日常习俗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发放倡议书、设置宣传栏、发布公益广告,以及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地灯戏、小品、三句半等文艺作品,开展好家风先进事迹宣讲团等多种形式,号召党员和乡村干部带头示范,大力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倡树文明新风。

  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不赌博,不搞封建迷信已成为农村的文明新风尚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追求。据该县民政部门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新县7000余起婚丧嫁娶事务中,节约资金达3200余万元。

  4 

  孝善敬老传统美德树起来

  “感谢村孝善理事会给予的帮助,我们贫困老人以后再也不用愁吃愁穿了。”泗店乡陆湾村彭湾组老人陈长根、杨桂华夫妇拿到孝善基金时,心里满是感激。

  新县大力开展孝善敬老活动,扎实推进家庭孝心养老、社会善心敬老建设,解决了60岁以上贫困人群的养老问题。至今,新县已成立孝善理事会261个,30个行政村设立了孝善基金,累计募集社会企业和爱心人士捐款19万元,全县像陈长根、杨桂华老人一样领到孝善基金的老人达2400人。

  通过开展“幸福家园”行动,社会累计为贫困户捐赠电扇125台、电饭煲206个、开水煲196个、热水瓶2000余个,配置电视机800台、取暖器200余个,贫困户的基本生活、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他们还广泛募集粮油、衣物、文具等爱心物资,在全县建起206个村级“幸福驿站”,科学设置产业发展、政策知晓、孝善敬老、移风易俗等10项指标,鼓励贫困群众用个人实际行动兑换德行积分,在“幸福驿站”用积分换回生活必需品。

  文明风尚好,慈孝榜样多。好媳妇李本丽,悉心照顾植物人丈夫和患病公婆十几年,荣登“中国好人榜”,并于2017年11月当选为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最美孝心女孩朱梦珍,荣获信阳市2018年度第一季度新时代好少年;孝老爱亲刘桂珍,青丝白发终不悔,照顾年迈多病双亲和两个残疾弟弟23年;道德模范邵荣莲,面对夫残女折,公婆辞世,困难压顶不低头,艰辛拼搏14年……

  一个典型一面旗,一面旗帜一首歌。在精准脱贫过程中,新县持续加大先进典型评选力度,道德模范、“最美系列”、“好婆媳、好妯娌”、星级文明户、新县好人、新乡贤等评选活动争相登台,胡兰书、张爱华、岑新顺、张思恩……一大批先进典型相继亮相,每一个故事都感人至深。

  新县还以评选表彰“孝善敬老典型”为契机,在广大群众中间选树平民英雄,以身边人感动身边人,用身边事教化身边人。广大群众更加深入地领会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真谛和精髓,孝亲敬老、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截至目前,新县共评选出各级各类先进典型5000余名,其中道德模范60余人,“最美系列”900余人,好婆媳600余对,好妯娌1300余对,新县好人180人,新乡贤30余人,星级文明户随处可见……

  一张张勤劳朴实的面孔,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汇聚成了一条生生不息的“好人河”,在老区新县的红土地上汩汩流淌,润泽四方。


(责任编辑:朱洁英)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