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没有爱民心 何来“万年饱”

2018年09月18日 15:04   来源:山西日报   

  中阳县提前一年脱贫摘帽,给人最大的启示是什么呢?9月12日,省委脱贫攻坚第一督导组在山西日报第三版发表长文《脱贫攻坚看中阳》,回望中阳县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所举典型事例和先进个人尤其感人。笔者读后禁不住感慨:没有爱民心,何来“万年饱”?

  需要指出的是,“万年饱”乃村名,且就在中阳县,借用于此,也算是一语双关。而据说,这村名还是汉光武帝刘秀所赐,只是千百年来,万年饱村从来吃饱也难,直到此番打响脱贫攻坚战,而今村民丰衣足食,普遍花销不愁,终于实至名归。这说明,脱贫攻坚,居功至伟。

  话说回来,中阳县是8月8日经山西省政府批准而正式脱贫摘帽的,同时脱贫摘帽的还有右玉和吉县,此前皆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重要性在于,这是自脱贫攻坚以来,山西首次实现贫困县数量净减少,也是山西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三县同步脱贫摘帽,办法特点各有千秋。从报道看,右玉长于“增收增绿齐步走”,吉县重在“做大做强苹果产业”,中阳则是密织“健康扶贫兜底网”。但实际上,像右玉一样,中阳也是打赢了“增绿”与“增收”两场战役;与吉县相似,中阳的特色产业同样了不得,不仅20万亩核桃开始稳定增收,而且是全省第一个实现经济林、生态林“双覆盖”的县份。

  一时脱贫易,长久脱贫难。人们最担心的是,脱贫之果是“授予鱼”所结,而非“授予渔”所得,既没有生发“造血功能”,也未能激发内生动力,更担忧会不会因病返贫致贫。正所谓,脱贫要经得起时间、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但从实际看,无论右玉、吉县还是中阳,齐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文章,皆有特色产业形成规模为支撑,尤其中阳密织“健康扶贫兜底网”,都令人称道,更无须多虑。

  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些事,一旦经历了,便会没齿难忘。笔者对中阳县脱贫攻坚的认知就是这样。去年年底到中阳县大调研,就曾听到他们的豪言壮语,看到他们的拼搏精神,如县里提出号召并要求,且四套班子以身作则做到“白天都到一线干,晚上研究怎么办”;县委书记在全县干部大会上发话“担起就当,担不起就不要当”;规定所有扶贫干部工作日必须住村,做到与百姓“三同”;吕梁市记协驻神圪坎达村扶贫工作队为帮助发展旅游不惜拿出自家积蓄,第一书记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等等。所有这些,无不是深怀爱民之心所能做到,也无不显示出,中阳脱贫攻坚是动了真格的,是带着感情真扶贫。

  还有一句话讲得好,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里就沉淀有多少真情。省委脱贫攻坚第一督导组进驻吕梁一年来,深入中阳县13次,累计调研26乡镇(次)33行政村(次),开展座谈交流35次,召开情况汇报和工作反馈会6次,访谈224名干部526名群众,走访贫困户(含非贫困户)249户,调研企业、合作社和扶贫项目26个(次),总结经验及亮点21个,发现问题119个,提出工作建议83条。如此殚精竭虑、尽职尽责,同样是不忘初心所致,深怀爱民之心使然。

  仔细分析,没有爱民之心,何谈爱民之举,更遑论敢担当善作为,如期乃至提前实现脱贫摘帽?!所以说,有时候热爱比专业更重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打赢脱贫攻坚战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甚至于说,党员干部之于各项工作,有爱民之心方百事皆成,无爱民之心则百事皆废,也一点都不为过。

  徐补生


(责任编辑:朱洁英)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