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创新帮扶模式开启崭新生活——易地扶贫搬迁的皖和新村样本

2018年09月11日 10:07   来源:新疆日报   

  在距离皮山县城10公里的沙漠上,一座崭新的村落十分醒目,它就是由安徽省援建的皖和新村。安徽省为从根本上改变皮山县偏远山区农牧民贫困状况,在中央资金和安徽省援助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皖和新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来自皮山县8个乡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正在陆续搬迁到这里,住进了新楼房,有了固定收入,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7月下旬,记者两次来到皖和新村,探访这里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本报记者/鲁焰

  美丽新村惹人羡慕

  走进皖和新村大门,“皖和人民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大字格外醒目,记者看见左边是29座专为贫困户免费设立的小吃店和百货店,右边是一排排橘黄色的居民楼,中间是开阔的文化广场。据了解,总面积1.54万亩的皖和新村里,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公共服务区等4个功能区一应俱全,种植区有设施农业大棚640座,养殖区有棚圈100座,公共服务区包括村委会、幼儿园、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燃气管网等配套工程,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创造一种崭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皖和新村总投资2.99亿元(其中安徽援疆资金9000万元),2017年8月开工建设,今年5月全部完工。如今,居住在一栋栋四层楼房里的易地搬迁户共603户、2145人,生活便利:看病有设施完备的卫生院,上学有美观大方的学校,学龄前儿童有童趣十足的幼儿园。居民楼每一套房屋里都统一免费配备了电磁炉、橱柜、锅、洗手池等,这些贫困家庭只需领到钥匙,就可以一分钱不花地住进去。

  记者走进的几户人家,房屋都被主人装扮一新,甚至摆放了鲜艳的花卉,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59岁的阿布拉·亦依提今年1月从皮山县固玛镇菜其买里村搬进来,他们在红柳泥巴屋住了15年,每年冬天烧煤取暖要花费两吨煤1700多元钱,还烧不热;去年9月一场大雨又使房子的一面墙倒塌,看病到医院也很难。今年搬进新房,正值冬天,铺有地暖的房子格外暖和。生活一夜之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一家五口人做梦都没有想到。现在,他们又买了热水器,干活出汗了随时可以洗澡,还添置了冰箱、洗衣机。他感慨地告诉记者:“我们村有13户村民搬来,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种植、养殖都有了保障,让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

  特色养殖精准扶贫

  皖和新村的一切都是围绕精准扶贫大做文章。

  扶贫羊就是今年安徽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推出的一种精准扶贫模式:投资500万元为贫困户购买的“扶贫羊”已全部交给通过招标选择的养殖公司负责养殖,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为“股民”,年底拿分红。这样一来避免了贫困户分散养羊效益不高、抗疫病能力薄弱等风险,有利于发挥规模养殖优势和技术优势,贫困户可以腾出手来从事其他劳动,创造新财富。

  安徽援疆还投入3000万元资金,为皮山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3000头扶贫驴,以同样的方式让农牧民拿到分红,促进该县3000户贫困人口脱贫。今年年初,皮山县按照和田地区2018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计划,通过招标程序与山东东阿集团签订11700头驴(其中11000头生产母驴、600头种公驴)的采购协议,到山东、辽宁、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开展了驴采购工作。目前,皮山县驴存栏39609头,其中生产母驴37354头,种公驴2255头,贫困户饲养驴户数为25747户,入驻皮山县驴奶收购企业已有3家。其中,今年2月引进的花麒奶业公司入驻皖和新村养殖小区后,驴奶销售量增加到每日1.2吨,目前,皮山县科克铁热克等10个乡镇贫困户的驴奶已销售28吨。近日,昆仑绿源农业公司在皮山县的驴奶粉生产基地启动建设,这标志着皮山县驴产业正在向驴皮、驴奶、驴肉等驴产品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发展,带动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加速推进全县脱贫攻坚进程。

  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皖和新村是新村,更是按照现代生活管理模式打造的社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像城市人一样朝九晚五上班。皖和新村为每一户居民创造了创业就业的条件,家家户户都配备了养殖棚圈和设施农业大棚,他们可以自己种植、养殖,也可以将这些种植养殖设施有偿流转给企业,自己也去这些企业就近就业,学到一门技术,每月有固定收入。还有不少公益性岗位也可以安排就业,保障每家每户都有活干,都有收入。

  皖和新村干部的职责之一是督促农牧民按时上下班,一天工作8小时。村委会主任麦麦提敏·麦合木提告诉记者:“这个村工作岗位多,我们像城市社区一样进行管理,我们居民有390人在企业签合同成为产业工人。”

  31岁的麦麦提·托合提正在蔬菜大棚里干活,他们一家四口半年来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他们承包15亩土地年收入才1万元。妻子帕提古丽·艾力今年2月去皮山县之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就近就业,如今月薪可以拿到5000多元,成为企业中层干部。原本在外边打零工的麦麦提也于4月份去该公司上班,现在已经是班长,工资从2800元升到3800元。麦麦提夫妻还有一个梦想,他们已经掌握了夏季大棚种植技术,等他们再学会了秋冬季大棚种植技术后,准备自己成立蔬菜大棚种植合作社,带领村民们一起种菜。

  在皖和新村的商业区,麦麦提敏·依斯马依力免费得到一间商亭,从4月份开始烤羊肉、卖小吃,每个月可以收入1500元至2500元左右,比以前种地年收入1万元要多1倍以上。他的女儿在皮山县方圆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务工,月薪2500元,儿子儿媳也由政府统一组织到北疆务工,两个人月工资5000多元,他们家今年就可以脱贫。

  羊圈和大棚是“车间”,种植养殖基地是“工厂”,易地搬迁农民成为产业工人。记者来到皮山县方圆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这里通过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带着农牧民一起干,每只羊按照购羊款8%收益付给农民。有300多位农民在这里成为产业工人,如果干满26天,还可以拿到1000元。

  皖和新村党支部书记杨敬向记者介绍:“我们村已经入住皮山县8个乡的497户贫困户,按照城市化物业管理模式运作,通过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配套,带动搬迁户2145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每户每年可增收2万元,2019年年底可实现全部脱贫。”

  皖和新村成功地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最终彻底解决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难题,创立了一种精准脱贫的新模式。


(责任编辑:朱洁英)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