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我与老邢话“护驾”

2018年08月20日 10:5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汪鹏

  河北省新河县城沿省道安新线往北行约5公里处,有一个很有历史渊源的护驾村。8月9日,笔者就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等到护驾村进行了调研。

  全村都姓耿 就我家姓邢

  从安新线拐入护驾村东口,“和谐文明村庄”的牌子映入眼帘。走进村内“朝阳大街”,碰到一个皮肤黝黑、略显驼背的“老汉”骑着三轮车转悠。包联护驾村的新河镇干部张建勇说,这就是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邢殿峰。简单的寒暄过后,笔者的一个疑问脱口而出,您怎么不姓耿?

  据《新河史话》记载,明永乐二年,耿姓由山西洪桐县迁到新河落户,因同族先人汉东光候耿纯曾护卫光武帝刘秀,故改村名为“护驾村”,护驾村自然是耿纯的后代。老邢介绍,全村都姓耿,就他这一户外姓,但是是耿家的亲戚。舅舅死于抗战期间,撇下年幼的表弟,母亲搬到护驾村陪外婆定居下来。村委会副主任耿建新说,虽然老邢是外姓,但姓耿的从没把他当外人,我们跟着他干服气提气。

  有作为有正气 大家才服气

  张建勇说,大家服气,是老邢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改革开放初期,30来岁的邢殿峰干起了跑运输,成了为数不多的万元户,后来开了纸管厂,每年纳税1万多元,带动了不少村民增收。由于各方面成绩突出,邢殿峰被推选为新河县政协委员,199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11月,望腾乡(后并入新河镇)党委找到邢殿峰,希望他把村里事“挑”起来。老邢说,自己习惯干点具体事,不适合“当官”。但一想到乡亲们过的那个日子,就应了这个事。“临危受命”,面对10余万的“白条”账和各种纠纷,邢殿峰拿出了干企业的劲头,大刀阔斧清理债务、无证宅基地等“毒瘤”,同时公开招标,实现村两个扬水站高效运转,让村民灌溉及时浇上了便宜水。

  事非经过不知难,老邢说着说着哽咽了。耿建新说,这三斧子抡下去,老邢一炮打响了,村里再也没有上访的。我笑问老邢,“主政”20多年,最大的心得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说,有作为有正气,大家才服气。

  脱贫攻坚是大事 党员必须冲在前

  服气提气等朴实的话语,或许是对一名村干部的最高褒奖。看着大队部悬挂的“讲党性、讲团结、树正气”“为党旗增辉 为百姓办事”“依法治村 学法守法”等标语和“邢台市移风易俗文明乡风示范村”等牌匾,加深了我们对“服气提气”等评价的理解。

  在老邢看来,脱贫攻坚是最大的事,也是全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护驾村有193户762人,目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17人。为了打好打赢脱贫硬仗,老邢在“精准”上出了狠招。打开村党支部会议记录本,大多是研究扶贫事项。贫困户耿敬川,本人因车祸不能劳动,媳妇有智力障碍,村“两委”就把他家列为特殊帮扶对象,数次开会研究帮扶其一家三口稳定脱贫的特殊措施。耿建新的母亲重病,本可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为了确保精准识别的公信力,经过衡量比对、“过筛子”,老邢提议从贫困户中剔除。

  耿建新说,他没有丝毫怨气,老邢就是硬气,在涉及群众的利益面前,总是先从党员、干部的亲戚朋友“开刀”。老邢笑着说,这不是硬气的问题,党员就是党员,关键时刻,必须冲在前,必须做好榜样,这事没商量。

  乡村振兴鼓人心 扎根农村人才少

  走在护驾村绿树成荫的道路上,走进美丽幸福乡村文化活动广场和专门的村史馆、图书室,不难体会广大村民的幸福感。老邢说,这是各级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

  近年来,村“两委”以建设“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主题公园为契机,从开办“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建设”宣传橱窗、树立耿纯雕塑、制作短视频“耿纯的故事”等方面,挖掘护驾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凝聚决战脱贫、决胜小康的智慧力量。

  老邢说,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鼓舞人心,但年轻人都想在城里打工或做买卖,不愿扎根村里创业。这是目前最大的困惑。新河镇党委书记李刚表示,全力支持护驾村“村庄公园化、生活现代化”等推动乡村振兴的设想。年轻人不愿搞农业,给“两委”换届也带来了困扰。镇党委一直引导年轻致富能手充实到基层战斗堡垒,但他们在县城打工每月挣三千多,回来当村干部,才领几百块钱还操心……

  老邢的困惑和李刚的担忧,其实指出了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普遍面临的“痛点”——缺乏人才支撑。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基础在村,关键在产业,核心在人才。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土专家”“田秀才”,是护驾村谋划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朱洁英)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