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光伏扶贫 让阳光创造幸福

2018年08月09日 10:09   来源:农民日报   

  编者按: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的光伏扶贫工程,在大江南北陆续落地生根已近6年时间。它既能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又能对光伏产业发展起到显著推动作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近日全国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设管理工作会召开,充分研究光伏扶贫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怎样及时高效地解决光伏扶贫中出现的问题,贫困户屋顶用不完的电该如何处理,怎样在光伏资产产权不变、受益群众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光伏扶贫效率?请看本报记者从山西、山东和安徽等地发回的报道。

  山西吉县

  合理分配实现利益共享微信群里处理运营难题

  “只要有阳光,我们村就有收入”

  前些天,山西吉县窑渠村贫困户张广良的卡上准时收到了1300元钱。这是该村100千瓦村级光伏发电站建成并网发电后,向村里贫困人口派发的“阳光收入”。看着一年一笔钱、连续三年打到卡上,对于这个光伏板板,老张终于放下了顾虑。

  临汾市吉县处于吕梁山集中连片贫困区,下辖的窑渠村是个有着350多户人的贫困村,人均年收入在2015年以前只有2000多元。

  三年前,地处山区、日照充足的吉县成为了国家光伏扶贫试点县。窑渠村也率先被选为光伏扶贫村,建设村级光伏电站。

  在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下,一座100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在村口的荒地上建成。10排光伏发电板整齐划一,400块蓝色多晶硅组件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配电室内,一条条电缆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源源不断地将电流传输到了电网……

  “晒着太阳,这些蓝色的板板就能挣了钱?”阳光照在硅晶板上有些刺眼,也照的张广良有些发慌,习惯了种粮打粮卖粮的他起初对此并不看好。

  2015年,窑渠村的100千瓦村级光伏发电站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达到13万千瓦时,年发电盈利10万余元。

  “在光伏电站的收益分配上,我们制定了《吉县光伏扶贫项目管理办法》,重点帮扶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低保户、五保户、残疾、智障、大病等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和受灾人口。”吉县扶贫开发中心主任党建明介绍。

  按照20%用于扶持无劳动能力的深度贫困人口,40%用于救助本村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因意外伤害等原因致贫的农户,4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贫困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公益性事业及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张广良和很多贫困户第一次拿到了光伏收益分红。

  从那以后,他和村民对这些光伏板板上了心。刮风下雨的时候总会跑过来瞧瞧有没有事。村民的担心折射的是光伏电站建成后的运维问题。

  2017年年底,一场厚厚的雪覆盖了整个村庄和光伏电站,雪后突如其来的降温更叫村民对光伏硅晶板忧心忡忡。与此同时,由一个微信群发出的指挥调度,一天时间内就将所有电站的积雪清理干净,把积雪对设备的影响降为零。

  原来,临汾从市到县都设立了村级电站运维管理微信工作群,方便电站发生故障时及时交流。群成员包括分管的扶贫人员、乡长、村干部、国家电网技术员、电站管理员、运维技术人员。

  此次窑渠村高效的积雪清理,就得益于吉县光伏扶贫运营维护单位在微信群里及时发布的科学清理电站积雪的方法,并统一指挥各电站管理员进行清理。

  与此同时,为解决部分县村级电站出现故障但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排除的问题,山西省结合村级扶贫电站“小、散、远”的特点,启动了“千里眼”监测工程,将全省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录入系统,实现“小的放大管、散的集中管、远的拉近管”。

  这样,村级光伏电站既有了与贫困户共享的收益分配机制,也形成了持续运行的管护机制。张广良和村民的担心也就此消除。

  “现在我们每天最关心的是天气,只要有阳光,我们村就有收入。”窑渠村党支部书记刘创立说。

  安徽长长丰丰

  因地制宜建电站集体农户均受益

  “光伏电站已建好,就等着并网发电了。”近日,记者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左店乡代集村的办公楼顶看到,60块光伏板一字排开,阳光下闪闪发亮,着实壮观。村干部高坤廷正和几位村民议论这个“光伏银行”给村里带来的效益。2017年,村里屋顶和余户塘埂上的光伏发电,共为村里集体带来8万多元收入。

  2015年,该县扶贫部门在贫困村代集村的村委会屋顶安装了60块光伏板。2016年又为该村在余户塘埂安装了120块、容量60千瓦的光伏发电板。

  近年来,长丰县积极探索“光伏经济”发展新路。2015年以来,该县先后在左店乡创新村、水湖镇费岗村等24个省级美好乡村示范村,试点建设权属村集体所有、收益归村集体使用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光伏电站利用村委会(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卫生室、敬老院等集体公共用房的屋面或村集体的荒地,建设30千瓦的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并网发电收益主要用于村公益事业。每个光伏电站建设资金约27万元,其中合肥市承担建设资金15万元,长丰县承担配套资金12万元。

  2016年,为了帮助全县45个重点贫困村打下产业基础,夯实发展基石,长丰县利用财政扶贫资金,为全县45个重点贫困村建设了村集体光伏电站,让贫困村有了第一个见效益的主导产业,让村集体经济有了发展壮大的第一桶金。

  高坤廷算了一笔账:村里这座光伏电站使用年限为25年,并网发电,加政府补贴,村集体年收入有8万多元,这些可为村里环境卫生维护以及一些小型公益设施维修提供财力支持。

  2013年,合肥市试点建设100个光伏下乡扶贫工程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其中长丰县50个,为每户安装一个2.5千瓦的小型家庭户用光伏电站,在25年使用周期内,扣除自用部分,农户可年均增收约2500~3000元。为扩大光伏扶贫覆盖面,长丰县坚持按照市县两级财政全额买单的方式,设立光伏推广应用和光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免费为符合住房建站条件的特困农户建设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

  烈日炎炎,高温盛夏,走进长丰县杨庙镇十井社区,这里屋顶上整齐地排列着太阳能光伏板,作为合肥市首批“光伏扶贫”试点,绿色光伏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建成并网后,农户不仅省下了电费,用不完的电还能卖给合肥供电公司,并享受国家、地方相关政策补贴,平均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左右。

  谈论起自家屋顶上的电站,村民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一位李姓村民说:“光伏电站让家里增收,家中新买了电视机和空调,多亏了政策好,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红火!”

  合肥市已累计并网扶贫光伏项目6517户,容量约28506千瓦,越来越多的用户从中受益,相关部门加强对这些光伏发电站的管理,定期进行检修。迄今为止,合肥还未发生一起“弃风弃光”现象,绿色能源发展速度始终稳居全国前列。

  东山山邑平

  “飞地模式”破解项目管护难

  7月的齐鲁大地热浪翻滚,在地处沂蒙山区的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温水镇南林村东部的一处荒山,此时已被漫山遍野的太阳能光伏电板覆盖,在炙热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该处是平邑整合光伏扶贫项目,利用“飞地模式”建设的一处光伏扶贫园区,园区总投资额达3800万元,日发电量达3万千瓦时,可带动95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南林村光伏扶贫产业园,是平邑一处典型的产业扶贫园区。光伏扶贫项目建设,虽然经济社会效益良好,但是项目建设受多重因素制约:由于上级发改委等部门批复建设的是分布式光伏电站,要求6兆瓦以下规模10千伏线路并网,所以在电站选址上,不仅要考虑乡镇电网消纳能力,还要考虑国土、林业、环保、规划等部门规划许可,考虑选址当地的村情、民情、地形、施工条件等因素。为此,该县采用“飞地模式”,实现“节约土地、集约化管理”,在光伏资产产权不变、受益群众不变前提下,集中资金投放,选择符合条件的地方推进集中连片建设。

  据平邑县扶贫办相关人员介绍,推广“飞地模式”建设光伏扶贫园区,已体现出“三大优势”。首先,统一集中实施能够节约大量资金。由于选址相对集中,光伏电站在建设过程易于实施,接入线路改造、生产道路建设等配套设施相对较少,相比于分散建设,有效降低了成本;光伏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十分大,集中选址可以使发电板局部集中于最佳的发电环境,提高发电效率。其次,方便管理和维护,有效破解了建后管护难题。集中建设后,通过聘请专业运维团队,定期清理光伏板面,定期维护电站设施,专业措施预防防火等。第三是更加安全。集中式建设,供电公司更方便对电网进行无功和电压控制,实现电网频率调节,保证电站运行安全和电网安全。

  在通过“飞地模式”搬走了影响光伏项目建设的“拦路虎”后,平邑成立了平邑阳光富民光伏发电有限公司,负责电站的安全运营,由专业队伍做好运维中各项事宜。同时,专门购买综合保险,就光伏电站出现意外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人员伤害、生产中断等问题进行保险理赔,降低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为确保光伏收益发放到位,平邑出台了《光伏扶贫项目收益分配方案》,对收益发放明确了资产产权、收益带动范围和收益分配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光伏扶贫收益用于贫困户。

  截至目前,平邑总投资4亿多元的22个分布式村级光伏发电站已全部并网发电,截至今年6月30日已实现发电量6100万度,将带动1万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项目落地村通过对外租赁土地实现收益,资金重点村和贫困户通过分红受益,实现三方共赢。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