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稳定购销关系助贫困地区农产品“出山”

2018年08月01日 10:19   来源:农民日报   

  编者按我国西北一些地区由于标准化程度低、市场体系不完善、品牌不强、产销渠道不畅通等原因,出产的优质农产品常常面临“愁嫁”。做好西北贫困地区的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助力产业扶贫,对于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日,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第二场活动来到西北贫困地区,以期帮助这些地区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建立长效对接机制。

  2018西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搭桥”

  对接大市场高原夏菜才能卖得俏

  本报记者赵宇恒

  7月26日早上9点,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食用农产品准出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核对停放在甘肃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的70辆货车的农产品准出证明。这些货车满载娃娃菜、散花、青笋、马铃薯、洋葱、牛奶、猪肉等10多个品种的农产品,将在一个多小时后启程运往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各大终端市场。

  “3个一包,30包一箱,有的车上装了300箱我们公司的娃娃菜,最远的是要卖到东南亚地区的。”兰州贯党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的现场负责人郭鹏鑫笑着介绍,为了将新鲜的菜品及时打包装车,头天晚上工人们工作到了凌晨。

  在交易中心的另一端,包括贯党公司经营的农产品在内的甘肃优质草食畜、高原夏菜、兰州百合、苦水玫瑰、陕西猕猴桃、宁夏富硒西瓜、青海黑枸杞等20多个大类、3000多个品种的西北贫困地区特色优势农产品在现场展示展销。

  据了解,借由此次2018西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暨甘肃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甘肃将贫困地区农产品经销企业整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价格话语权,通过农产品抱团出山把当地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推向世界。

  “软硬兼施”,品质有保障

  兰州市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中心的流动检测车上,检测员谢华娟和任燕香对菠菜、油麦菜、西芹等菜品进行抽样快检。“14辆车上抽取的农产品样本全部合格。”谢华娟向记者展示了检测结果。

  兰州市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中心的负责人司继勇告诉记者,目前,兰州农产品在销往各地时,需要提供“两证一单”,即农产品产地准出证明、农产品检测合格证和货运单。“这也便于销地市场对农产品进行追溯。”

  不仅监管部门严把质量关,企业自身也会在运输过程中想尽办法保证品质、减少损耗。“有些菜品运输路途远,我们在包装时,会在每个保鲜箱的中间放上一个冰瓶。”郭鹏鑫介绍,有些采购方购买的量足够大,可以从产地加工厂直接通过冷链运输运往销地。“贵是贵了点,但是农产品质量更有保障了。”

  此外,甘肃省还在硬件上着力保障贫困地区农产品品质,完善贫困地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体系。根据当地日前印发的《关于扶持贫困村果蔬保鲜库发展的意见》,当地将安排专项扶持资金扶持果蔬保鲜库建设,将在全省有果蔬保鲜库需求的48个贫困县846个贫困村,新建果蔬保鲜库975座,新增果蔬保鲜储藏能力38.1万吨;209个贫困村购置移动保鲜库,有效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村,实现对有需求贫困村的全覆盖。

  营销掣肘,知名度待提升

  “我们之前在杭州做过市场调查,消费者对甘肃的高原夏菜并不是特别了解。”郭鹏鑫说。对贯党公司来说,包括娃娃菜、西芹在内的不少高原夏菜主要消费市场在南方,然而苦于知名度不够高,价格表现比较一般。

  老家安徽的祝腊荣已经在甘肃做了20多年的洋葱生意,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嘉峪关、酒泉等地收来的洋葱价格基本在0.3元/斤左右,她运到兰州再销往外地时销售价是0.4元/斤,加上运费、人工、包装等成本,一袋70多斤的洋葱反倒要赔1~2元。而在终端消费市场,精选洋葱则可以卖到6元/斤左右。

  郭鹏鑫和祝腊荣的苦恼并非个例。由于西北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许多土特产“藏在深闺人未知”。但同时,当地也保持着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原生态特征。以甘肃高原夏菜为例,当地蔬菜生长地区海拔高、降雨少、光照足,干物质积累多,病虫害轻,化肥农药施用少,是真正的绿色生态、优质安全蔬菜。经过多年发展,甘肃还形成了露地与设施、正茬与复种、精细菜与高原夏菜并存的格局,实现了周年生产、四季供应,并被农业农村部列为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点生产区域、西北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和“西菜东调”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

  “现在就是知道的人少,多举办一些今天这样的活动对我们的高原夏菜销售肯定有帮助。”郭鹏鑫说。

  “甘肃一些贫困地区的好产品没能闯出好市场。”甘肃省畜牧产业管理局农业推广研究员杨杜录介绍,在今年4月对甘肃永登县平城、通远和七山三个深度贫困乡镇的调研中,他发现,当地的中药材、蔬菜、牛羊肉、马铃薯等农产品很多都能满足绿色或有机农产品的认证条件,但实际申报认证“三品一标”的农产品少,不少产品仍是无包装、无商标、无品牌,附加值低,生产规模小,优质农产品没能在市场上闯出名堂。

  对此,杨杜录认为,贫困地区一方面要注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提升产品知名度和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信任度,以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带动农户增收;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利用农超对接、电商平台等,让特色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帮助贫困地区农户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销售成本,保障增收。

  信息支撑,产销渠道更畅通

  熙熙攘攘的展厅中,一块显示着产销对接实时信息的电子屏幕引得大家纷纷驻足研究。在初级农产品产销对接公益服务平台的产销对接调度监控系统中,供应方与采购方的相关信息、签约量与签约金额,乃至七日内的交易额和价格指数趋势等信息一目了然。

  据初级农产品产销对接公益服务平台的现场负责人介绍,该平台为初级农产品采购商与提供者建立了免费、直接的线上对接渠道,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提供实时行情分析,解决初级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供需对接、诚信风险、装运损耗风险、交货时间风险、支付结算风险等问题,从而促进产销的有效对接。

  贫困地区农产品“出山”更需要稳定的销售市场,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也需要相应的长效机制。7月初成立的甘肃省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为当地贫困地区农产品与终端大市场的对接提供了新的平台。

  甘肃省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会长刘玉清介绍,为了使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协会将通过建立信息大平台,加强分析预测和预警,为促进企业稳定增收、保障贫困户收益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对下半年大规模上市的马铃薯、中药材、苹果、蔬菜会提早做好产销对接,精准对接专业批发市场。

  “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能力还有待提升。”杨杜录认为,由于规模、资金等的限制,一些贫困地区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缺少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难以发挥应有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对此,刘玉清表示,产销协会将引导会员企业打造从产地到销地完整产业链的订单农业,按照供应平台销售订单要求,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收储基地和产品分拣中心,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益。同时,还将根据甘肃省精准扶贫工作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完成全省特色优质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工作,将会员单位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农产品,纳入统一搭建的农产品供应链平台进行销售。

  电商援手安远农产品“走得远” 

  本报记者高雅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人民政府与精选美食社交电商每日一淘签订电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解决当地偏远山区农产品销路难题。

  安远拥有脐橙、猕猴桃、紫山药、百香果等多种特色优质的农产品,但由于缺乏冷链物流及仓储设施,产品运营能力不足,当地种植户们更多是等着收购商来收产品,甚至主动上门寻求收购,在收购价上颇为被动。不仅如此,由于收购方和之后流通环节里的中间商、平台方大多分散,缺乏统一的力量和种植户一起合力为农产品打造品牌,优质农产品却难以实现优价。

  为此,安远县与每日一淘合作,确立了“四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即“打造一款特色商品,培训一支电商团队,帮扶一家龙头企业,受益一批贫困家庭”,以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销路问题。

  每日一淘COO淡焦成认为,贫困地区农产品“卖难”的根源其实是供需不平衡,即种植端对需求端的认知存在偏差。而电商平台可以通过前端的多元化布局和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总结更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定位、包装、规格和营销方式,同上游一起探讨种植端、养殖端的优化。以安远为例,结合电商平台对市场需求的分析研判,种植期短、种植难度低、土壤条件适宜的甜心红薯,成为了安远县贫困户增收的佳选。

  据了解,通过安远县电商扶贫项目电商代表世果汇,每日一淘已经同当地签订了甜心红薯包销协议。种植户把红薯送到世果汇的加工车间后,世果汇会挑选重量在2至8两、没有虫蛀的红薯,再给每个红薯都套上防震泡沫网,并以每5斤一箱的分量分装,再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这一方面解决了过去农产品流转经常遇到的中间商层层加价、磕碰损耗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农户解决了销售之忧,让农户更专注于提高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产品标准化水平。

  据当地电商办工作人员透露,此次电商扶贫红利惠及当地4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可实现每季红薯销售净增收300万元。

  据悉,每日一淘还将协助安远县搭建冷链物流、智能仓储、可追溯体系,并为当地培训专业的电商团队,不只帮安远卖一种、卖一时的产品,还将帮助当地强化造血能力,拥有可持续的发展力。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