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江西上饶铅山县汪二镇柏树源村,白墙黛瓦、依山傍水,果树迎客、篱笆引路,前庭后院、养花种菜。
“我们正在开发周围的山岭,准备种上桃树、梨树、杨梅树,发展果业集体经济。”柏树源村村民小组组长许步生指着远处的丘陵,信心满满。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江西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从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出发,围绕山清水秀、村容整洁、民风淳朴、留住乡愁的建设标准,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在鹰潭市余江区平定乡洪桥村鲁王村,一栋栋规制统一的三层小楼拔地而起,曾经的空心房和宅基地变为绿茵草坪,智能化深埋式垃圾处理站建在村口,平整的硬化道路通到家门前。洪桥村党支部书记鲁亮海说,2015年余江区开始推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鲁王村在此基础上加强了环境整治建设力度,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鲁王村的变迁,是江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江西统筹推进村庄整治和产业发展,以清洁工程为抓手,加强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目前,全省农村垃圾收集清运网络行政村覆盖率、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行政村覆盖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均明显提升。全省绝大多数农户都过上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居优美村镇的美好生活。
在宜春市靖安县双溪镇大桥村北潦河段,村级河长甘立林一大早就撑着竹筏清洁河道。他说:“以前经常有村民往河道乱倒垃圾,污染很严重。自从实行了河长制,加强管理,落实责任,情况改善很多。”
近年来,江西坚持以机制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为重点,以加快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系统完整的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制度体系为核心,着力建立健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水生生态保护修复、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等制度,不断探索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模式,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模式和制度支撑。2015年江西建立了五级河长制体系,解决了一批影响河湖健康的突出问题。今年5月,又明确在全省湖泊实施湖长制,进一步加强湖泊保护管理,形成水陆共治的强大合力。
在“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该县狠抓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绿色转化,以最坚定的决心保护了青山绿水,生态质量领跑江西,获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我们积极探索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聘请1000多名贫困户作为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发放工资1万元,以绿色转化为引领,释放生态建设红利,成为生态扶贫的生动例子。”婺源县林业局局长吴进良说。
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江西开展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又一个着力点。江西正逐步构建覆盖全省、统一规范的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以期到2020年实现森林、湿地、水流、耕地4个重点领域的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江西省委书记、省长刘奇说,“江西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切实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和建设,深入推进‘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着力呈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田园风光、美丽画卷,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奠定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见习记者 马荣瑞)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