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成都成华区扶贫工作做到丹巴群众心坎上

2018年07月19日 16:2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成都市成华区在对口帮扶甘孜州丹巴县的进程中,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全域援藏”新模式。从2016年至今,累计向丹巴县投入帮扶资金1.01亿元,2017年当年财政投入达到规定标准的155.7%,落实各类帮扶项目60个,超计划项目占比达66.7%。同时,成华区还组织富森美家居等30余家企业和组织向丹巴捐赠帮扶资金、物资累计1425.6万元,引进尚作农业等9家企业向丹巴投资达4640万元。

  今年,成华区被评为2017年度四川省对口帮扶先进集体,5名援藏队员被评为对口帮扶省级表彰先进个人。去年成华区委书记刘光强代表成都市在全省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了“全域援藏”主题发言。

位于高山峡谷间的美丽新村

  新村建设让峡谷旧村换新颜

  2018年7月,经过丹巴县和成华区的共同努力,丹巴县科里村旧貌换新颜,一个深藏于高山峡谷间的世外桃源顿现眼前。清澈的水流沿着拦泥大坝奔流而下,平坦的水泥路串连起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庭前院后、田间地头绿意盎然;自来水、太阳能、藏式路灯;古砖窑(遗址)、连心廊(兼购物中心)、文化广场……现代文明新村的画面映入眼底。

  新村建设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基石,近两年来,第四批成华区援藏队对丹巴县39个村进行了专项帮扶,投入资金累计达1550万元,其中科里村先期投入376万元,另投入旅游产业帮扶资金160余万元。

  “扶贫药方”把准村民“增收脉搏”

  身处丹巴县高半山的部分村庄,耕地闲置半闲置状况依然存在。针对这一现状,丹巴县和成华区援藏队仔细调研后,决定把卡卡村作为试验田并开出药方,即:“转产业、铺成本、找销路”。

  一年多来,成华区援藏队组织企业、医药、销售、电商等专家对卡卡村进行了科学会诊和全程指导,在一百亩闲置耕地上种下了中药材半夏和白芨,先期投入的一百多万元成本全部由成华区资助,来自成都的大医药公司也向村民许下了合格产品不低于市价全部收购的承诺。村支书兰卡登干算了一笔账,比照现在市场价,这一百亩中药材销售收入可使全村人均增收1至2万元,比过去种粮的收入将提高10到20倍。据援藏队队员、丹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易先鸿介绍,截至目前,援藏队参与支持打造的名贵中药材、优质水果、高效养殖等基地面积已达4000余亩,惠及46村4379人。

  路畅通了,文化旅游带来巨大收益

  甲居藏寨和党岭景区是丹巴县最优质的旅游文化资源,是实现文旅兴县的龙头,但通向这两个景区的道路却一直是重大瓶颈。党岭所在地是丹巴最大的牧区,修好这一条路,不仅事关发展和民生,更事关稳定与和谐。

成华区援建的“致富路”

  2014至2018年,两批成华援藏队累计投入7189万元,通向党岭的48公里和制约甲居通行能力的18.8公里通道全部完工,方便了群众出行,促进了旅游发展。

  修路只是基础,一边修路,成华区还专门成立文旅公司,完成丹巴县全域旅游策划方案,正积极引进旅游开发企业开发景区,打造五星级酒店,并在成都电视台开设《寻美丹巴》栏目并长期播出。2017年,甲居藏寨成功评为国家4A级景区,当年景区门票收入突破800万元,是2012年的500%。2017年,全县旅游总收入9.5亿元,比2012年增长322%。

  “全域援藏”模式创新推进

  除援藏队外,成华区辖区内的15个街道和管委会全面对接丹巴县15个乡镇,区直属部门则对接丹巴县相应的部门,而辖区的重点企业以及其它爱心企业和个人则直接对接丹巴县的农合组织和有特殊需求的单位。街道下属的部门、社区、居委会、党小组以及党员干部又分别对接乡镇下辖的村、组和特殊贫困户。为防止计划外对接帮扶流于形式,成华区还专门作出了“街道对口乡镇每年不得少于30万元投入”的硬性规定。

  刘洪兵,就是“全域援藏”模式下,部门对接打造“内生式”智力帮扶的典型。

  以前,刘洪兵是建卡贫困户,在成华区开展的“一户培训一人,一人带动一家”就业帮扶活动中,在培训导师的指导下,他的电焊技术不断提高、生意越来越好,经营门面从一个增加到四个,年收入超过10万元,还在最近的村委换届中当选为村长。以刘洪兵为代表,成华区已累计对丹巴贫困对象开展水电、旅游、餐饮、藏画等技能培训3540余人次,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1850人次,其中564人获得国家中高级职技证书。2017年5月,全省对口帮扶藏区贫困县就业扶贫现场会在丹巴县召开。

  此外,宣传口的新闻从业技能“传帮带”、教育口编制的四川康巴地区首个乡土教材《丹巴嘉绒文化》、文化口的嘉绒文化博物馆、卫计口的“血透析”软硬件改造提升、农牧口的田间地头实用技术指导、白莲池街道的“基层党建提升”、府青路街道的藏香猪养殖基地等一大批对口帮扶项目也相继实施,从不同层面和领域切实解决了丹巴县的迫切所需,“绣花式”帮扶落到了实处。

  扶贫更“扶智”

  地处海拔4000米雪山上的甲斯关牧业村学前教育学校,只有3名老师和26个纯牧区学生,实行藏汉双语教学。由于环境特殊,许多孩子上学之路要走上一整天,全部实行寄宿,师生们很少有下山的机会,更难以走出大山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

海拔4000米的牧区学校

  2018年“六一”期间,成华区援藏队协调成都市锦官城小学家委会联合启动了“雪莲花开”助学帮扶公益行动。以“藏汉一家亲”为主题,该行动计划用两到三年左右时间分四个阶段对甲斯关学校开展学习用品、教学设施、生活物资、人文关怀等爱心帮扶。5月初,成都的家长们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甲斯关,送去了钱物,更送去了浓浓的深情,并邀请孩子们“到成都家中作客”。

  20多天后,首批约10名甲斯关学校的师生家长们应约来到成都,走进都市课堂,观看音乐会、电影,参观天府广场、春熙路、博物馆、动物园,还以家庭为单位认了亲并到成都“亲人”家中作客。大都市之行,开拓了牧区孩子的视野,更加深了感情。临别之际,两地孩子们流泪拥抱、难舍难分。(邓章林 刘洋洋)(图片由成华区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