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天山脚下达西村“振兴记”

2018年07月19日 11:0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疆尉犁县达西村,一座随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边疆“模范村”,各民族村民从盐碱地踏出一条致富路,人均纯收入自20世纪90年代初到如今翻了38倍,过上了“口袋里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的生活。

  “达西”意为盐碱地,恰当描述了这个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缘的小村。过去达西是有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一亩地的棉花产量只有40斤。

  20世纪80年代,有高中学历又会算账的沙吾尔·芒力克被推举为村支书,他带着村民挖排碱渠,种防风林,“沙尘一来树苗跑,一年补种四五回”的恶劣条件慢慢改变。“刚开始村民不乐意,觉得占用耕地,但秋收时产量明显提高。”沙吾尔说,如今村里2.5万亩地均有防风林带庇护,排排行行的树林让村庄绿意渐浓。

  除发展农业,达西村还开垦荒地投资建设了面粉厂、砖厂、蔬菜大棚、农贸市场、夜市等,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不断壮大。1999年,村干部到华西村“取经”。“当时他们人均收入几万元,我们只有几千元,有很多东西要学。”沙吾尔说,他与村干部们看报纸、读杂志,反复研究发展门道。“晚上躺着,突然想出致富点子,就起来记到床头的本子上,现在还是这个习惯。”

  去年,达西村集体各项收入达230万元,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有136户住进了别墅、楼房,村里管道天然气、柏油路整齐布局,棉花种植用滴灌、采摘用机械。

  攀升的不仅是收入,更是幸福指数。1991年开始,达西村陆续制定18项村民优惠政策,涉及教育、医疗、养老等补助,让村民都享受到集体经济收入带来的实惠。

  “很多孩子因为这个政策才上了大学。”早年从四川广元来到达西村打工的李培刚,用木匠手艺勤恳创业,如今几个孩子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而当年孩子的部分学费就来源于村民优惠政策。从1991年起,村里考上中专、大专、本科的学生有480人。

  达西村村委会公示牌上清楚地记着每年优惠政策发放金额,公示牌最后一段写着:从1991年至2016年,为村民发放的各项优惠政策,总计4218万元。

  达西村还探索出一套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共36条,三年更新一次。沙吾尔说,20世纪80年代制定“村规民约”时,全村花了两个月讨论,直到每个人同意并签字,“不得乱砍伐树木”“村民要诚信守法”“村民要管理好自家牲畜”……这些都被写进约定中。

  达西村是多民族混居村。2009年,村委会就倡议各族村民“结对子”,互帮互助。现在171户汉族与300余户维吾尔族村民结对认亲,逢年过节聚在一起很热闹。李培刚说,汉族村民有种植棉花、蔬菜大棚的经验,维吾尔族老乡常来请教种植技术,而养殖牛羊则是他们的长项,“我们互相学习”。

  互帮互助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了达西人共同创业致富的大门。刘涛曾是名村医,2013年,她和丈夫在村里开办农家乐,将屋后果园种上香梨、葡萄、桃子,雇了村里维吾尔族厨师负责烹制少数民族特色美食,吸引了不少县城来的休闲度假客人。

  为了鼓励更多创业者,尉犁县投资打造“达西风情园”,将各民族创业者聚合起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发展达西旅游业,村民正迎来更红火的日子。 

  (记者白佳丽)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18日电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