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携手同谱“小康曲”——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工作两周年纪实

2018年07月13日 13:49   来源:西藏日报   

  长江,亚洲第一大河,横贯祖国东西,蜿蜒6000多公里,一头连着“世界屋脊”西藏,一头连着“东方明珠”上海。

  小康路上,上海和西藏携手同行。2016年6月,上海市第八批援藏队伍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东海之滨来到雪域高原,开启了新一轮的对口援藏工作。

  进藏两年,上海市共安排项目231个,合计投入资金11.1亿元,脱贫、教育、医疗“全面开花”……在珠峰脚下,上海市第八批援藏队伍始终牢记“援藏一任、造福一方”的神圣使命,用实际行动倾注真情大爱,在土地肥美的年楚大地上,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共同演绎“藏汉团结一家亲”的兄弟情谊。

  调研先行,摸透日喀则市情——从“陌生人”到“熟悉人”

  西藏是个特殊的地区,地理特殊、环境特殊、区位特殊……这有别于上海,对第八批援藏队伍而言,摆在首位的是:掌握西藏区情、弄通日喀则市情。

  知是行之始。

  “援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这是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一直思考的问题。

  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进藏以来,第八批援藏队伍紧紧抓住“调研”这个首要工作方法,第一时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了解日喀则实际情况和需求。

  (下转第三版)

  (紧接第一版) 如亚东小组一个月内调研总行程就超过1000公里,了解农牧民需求;拉孜小组实地走访、现场调研了全县100多个点。

  通过调研,掌握了情况,确定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正是在调研的基础上,上海市第八批援藏队伍按照国家要求、日喀则所需、上海所能的原则,形成了一条思路,即经济援藏、教育援藏、医疗援藏、就业援藏、科技援藏、干部人才援藏;提出了一个“1221”三年援藏工作重点,即:确立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目标、支持发展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提升教育和卫生两大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加快建设珠峰开发开放试验区。

  与此同时,第八批援藏队伍还积极通过多种形式学习中央治边稳藏战略、区情市情社情、西藏风士人情、民族宗教文化、藏语藏歌藏舞等,这是每位上海援藏干部必不可少的学习任务。

  谋定而后动。这打响了援藏的“第一枪”。

  精准施策,助力日喀则市脱贫攻坚——从“输血援助”到“造血帮扶”

  日喀则是西藏脱贫攻坚的三大主战场之一。

  对援藏队伍而言,打赢日喀则市脱贫攻坚战是摆在眼前的“第一要务”。

  围绕这一目标,上海市第八批援藏队伍精心谋划、精准定位、精准施策、精准发力。

  产业先行,抓住、发展、做大产业,这是脱贫的“关键法宝”,也是上海市第八批援藏队伍打出的“第一张牌”。

  两年来,上海市第八批援藏队伍以“建立好业绩、赢得好口碑、留下好经验”为工作标准,力争项目“形成产业链、形成造血能力”,推动日喀则市由“设施建设”向“产业建设”转型,着力增强“造血功能”。

  以此为主导,两年来,第八批援藏队伍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在江孜,共投资7563万元实施援藏项目31个,主攻两个产业:以红河谷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核心、辐射乡镇村居的现代农牧业和以宗山城堡、加日郊老街为核心、辐射帕拉庄园和紫金湿地的文化旅游业,着力打造脱贫攻坚的第一引擎。

  在定日,共投资10983万元实施援藏项目27个,重点打造定日县高原智慧农业园区项目,将农业观光、珠峰旅游、餐饮住宿等功能集中于一体,发展现代农业,并大力实施定日县洛谐旅游文化扶持项目。

  在萨迦,共投资13354万元实施援藏项目25个,全力发展吉定镇水泥制品厂、吉定镇冲达村新农村建设和萨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等。

  在亚东,共投资16297万元实施援藏项目27个,重点以产业扶贫、教卫民生、新城镇建设为方向。

  在拉孜,共投资1.3亿余元大力改建拉孜上海广场,大力发展拉孜卫生服务中心,大力建设“智慧拉孜”项目和拉孜县中学乒羽馆,积极开展中国堆谐文化旅游塈雅江骑行活动。

  此外,承担对口援藏任务的上海五区相关街道(镇)分别与对口援建的五县的17个乡镇27个贫困村签订了“携手奔小康”行动协议。还安排近5000万资金推进“四个一”民生工程,即每县建一座合格水厂、一个制氧站、一个标准化二级医院、每个乡镇打一口深水井,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

  “上海援藏资金80%以上投向民生工程,30%以上直接用于精准扶贫工作。两年来,我们第八批援藏队伍探索出了六大精准扶贫模式,即配套扶贫、效益分红扶贫、创造就业扶贫、技能培训扶贫、金融杠杆扶贫、教育医疗扶贫,为日喀则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力量。”上海第八批援藏干部总领队倪俊南说。

  拓展创新,抓住日喀则市两大短板——从“摸石过河”到“上海模式”

  长期以来,教育和卫生是日喀则市发展的短板。决胜日喀则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发展教育和卫生,已刻不容缓。

  毋庸置疑,大力实施组团式教育援藏和医疗援藏是上海市援藏工作的重要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

  2017年第一次实现100%上线,重点本科率和本科上线率位居自治区第一;中考稳居自治区第一……

  这是两年来两批74名援藏教师援助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交出的一份答卷。

  从摸着石头过河起步。

  由于日喀则教育在很多基础方面同上海教育不一样,开展教育援藏绝不能照抄照搬,要走一条日喀则特色教育路。这是上海教育援藏人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上海教育援藏队伍不断摸索、不断总结。

  开展党建标准化建设项目、创造“特需课程”的教育帮扶理念、形成青年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梯队培养机制、开展个性化校本课程建设、成立素质教育促进中心、提出智慧校园“1+3+X”建设规划、搭建“1+5+X”远程联动平台、大力推进学校硬件建设……

  上海教育援藏队伍在探索中前进着。

  有理由相信:这些好做法、好经验必将继续在日喀则教育事业中书写精彩华章。

  医疗援藏,全力打造“上海模式”。

  南郊,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气派矗立,这是西藏自治区单体投资最大、总体布局最合理、硬件设施最先进的医院之一,也是上海医疗援藏的一个显著标志。

  对上海医疗援藏队伍而言,新院区先进的硬件仅仅是“面子”,不仅要“面子”,而且还要“里子”。

  着眼于大力提升日喀则市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上海市围绕日喀则人民医院“创三甲”这一中心工作全面发力,重点聚焦医院内涵建设和综合实力提升,精心打造组团式医疗援藏“上海模式”。

  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大力实施以院包科,着力打造医疗援藏品牌。

  围绕以院包科,上海10家医院已与日喀则人民医院正式签署了“以院包科”合作协议书,分别对口帮扶9个科室;全力打造“上海(日喀则)临床医学诊疗中心”,建设西藏西部医学高地;积极建立西藏首家医学科学院士专家工作站,强力推进医院建成“西藏西部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正式开通医院远程影像诊疗中心,探索建立新型医疗联合体……

  与此同时,以创三甲为引领,援藏团队还在人员结构、组织结构、医疗服务、科研教学、医院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如从上海23家三级甲等医院选派62名医疗骨干赴藏开展医疗援藏;制定了150项规章制度和71项专科发展规划并积极改革绩效考核方案;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进行师徒式培养,91项临床医疗新技术已被本地医务人员掌握。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院长米玛多吉介绍说,医院“创三甲”的顺利成功离不开上海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三批组团式援藏人才都是来自上海的三级甲等医院,覆盖各个临床亚学科和管理部门。大家始终心系医院发展、心系群众健康,大力实施创三甲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为医院提供了强大支援。

  此外,上海援藏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体现骨干带动作用,为日喀则改革、发展、稳定献计献策。如编制规划日喀则经济开发区、在全区率先引进OFO共享单车4000多辆、在全区率先完成高原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和技术体系研究、首次把藏戏带到乌镇戏剧节等。

  情注边疆,践行大爱。“既然来了,就要做点实事。我们在远方,谱写着我们自己的诗歌。”上海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茅腾如是说。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