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好风景为天山脚下农牧民带来好“钱景”

2018年07月13日 09:5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地处东天山脚下的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曾是边境贫困县之一。近年来,当地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把旅游扶贫作为重要抓手,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扶贫新路子。

  巴里坤湖是新疆知名自然风景区,紧邻景区的海子沿乡三个村却是“老大难”贫困村。“守着聚宝盆,过着穷日子”,这让海子沿乡党委书记刘军辉感到惋惜,他决定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

  3年来,当地政府进行巴里坤湖旅游开发,先后建设环湖公路、浮桥、停车场等,在景区修建房屋供贫困户免费经营农家乐、牧家乐,引入马拉车、骑骆驼、“驾马驯鹰”等旅游项目。

  项目带来就业。卡子湖村的达吾列提汗·巴依旦在巴里坤湖景区当上了环卫工。“一个月1000元,不用出去跑,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心里踏实。”

  更重要的是,此举激发了村民旅游脱贫的心气。村民自己动手,自家住宿房装修一新,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此体验。

  以前在外打工的马吾列提·阿散夏尔甫夫妇回来开了农家宾馆,白天餐饮,晚上住宿。“光一个夏天的收入就比我俩打工一年收入还多1万元。”

  黄油、酸奶子、奶疙瘩、刺绣等有了销路,价格明显提高,仅奶疙瘩就从2016年的每公斤40元涨到现在的90元。不少村民摇身一变成了“店掌柜”,参与到旅游、饮食、民俗产品销售,实现了增收致富。

  海子沿乡靠景区带动脱贫,远离景区的山村又该如何脱贫致富呢?走进巴里坤县石人子乡韩家庄村,沿路墙壁上一幅幅色彩艳丽的蒙古民族风情画卷映入眼帘,不远处,蒙古包飘出袅袅炊烟。

  韩家庄村是蒙古族聚集的牧业村,也是重点贫困村。将民族文化和乡村旅游结合带动偏远贫困村脱贫,是韩家庄村选择的路径。

  几年前,在外跑长途车的蒙古族汉子蔡建忠回村创业,把家里的老房子改建成蒙古包,开起家庭宾馆。“有山有水有民居,越是原生态的民族村落,越能吸引外地游客眼球。”蔡建忠说,2016年农家宾馆建成后,几个月就陆续来了700多人的休闲度假游客,少则待两三天,多则住十天半月。

  人多了,挣钱的机会也就多了。村里养了几十年羊的贫困户成了蔡建忠的“供应商”。“自己养的羊不够游客吃,还得从外面进,去年一共宰了快50只,一只羊能卖800-1000块钱。”蔡建忠说。

  巴里坤县还将乡村旅游发展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这是大红柳峡乡昌家庄子村以前的写照。这几年,村里不仅先后硬化、亮化了道路,对街边民宅进行外墙和庭院改造,还成立了专门的保洁队伍。

  如今的昌家庄子村,平整的道路像条墨色丝带,串联着一栋栋古香古色的富民安居房,风景如画,天蓝水清,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山还是那片山,村子已旧貌换新颜。三塘湖镇中湖村依托自身“杏乡”资源,开展山乡休闲度假、生态农业旅游,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果园及农庄。当地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加入合作社,年终持股分红。不仅南来北往的人在这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村民口袋也渐渐鼓了起来。

  看着村子新变化,村民干劲十足。接下来乡亲们计划将自家房屋修缮为民宿,让游客留得下、住得久。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