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峨眉山市红山村探索土地规模经营 “后进生”三年成“标兵”

2018年06月08日 10:35   来源:四川日报   

  6月6日,峨眉山市桂花桥镇红山村的水产养殖产业园内,大小不一的鱼塘边围坐着游客;鱼塘周围,黄灿灿的向日葵形成一条800米的“金色”长廊;果园采摘区里,枇杷刚谢幕,桃子正当时,脆红李、葡萄又翘首以待。

  “这三年真不容易!”看到曾经的“后进生”成为乡村旅游示范村,该村党支部书记凌品中感慨。

  近年来,红山村改变过去粗放的农业经营模式,积极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新模式,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载体,建农业主题公园,逐步走出一条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的乡村振兴之路。□本报记者吴晓彤

  转变:4000余亩土地整村流转

  在凌品中记忆中,三年前的红山村是另一番景象:村里山沟河谷随处可见禽粪和垃圾,泥泞小路蜿蜒乡间,四处都是撂荒的田地。

  2014年,从红山村走出去的企业家凌品中,回到红山村当起了领头人,他决定改变家乡的状况。

  他很快发现,不少村民太过保守,还停留在“种瓜卖瓜,种豆卖豆”的“老”农业思想上。“要发展必须要有产业,要树立‘大农业’观念。”凌品中得知峨眉山市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水稻产业)正在择选实施乡镇,“这对我们来说,正是走上现代农业之路的机会。”

  但要把这个想法变为现实,需要盘活全村的土地资源,由村上统一规划实施。“这是基础性条件。”凌品中说,为了抓住红山村“翻身”的机会,他和村干部用了四个月时间走村入户解答政策,终于让941户村民全部签字,同意将土地交由村上集中实施现代农业项目。

  2015年末,依靠该项目,红山村争取到了来自省级部门的1800万元资金,建成了4000余亩高标准农田。

  波折:乡村振兴不能只靠企业

  高标准农田建成了,村上却没有资金经营,凌品中想到了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不久,红山村以每亩800元的价格将土地流转给峨眉山禾天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村民拿到了土地承包费,但村上依旧没有集体收入。”于是,经全体村民开会同意,村“两委”又带着村民改造非耕地,整合全村土地的“边角余料”,将新增加的550亩耕地一并流转给禾天下,“村上赚到了‘第一桶金’,每年稳定收入50万元。”

  然而,2016年禾天下因资金链问题面临经营风险,“本来3月就该付租金,一直到9月都没有付给村民。”凌品中思前想后找出办法:他说服村干部,经与禾天下协商,从企业承包的4500余亩土地中分流出2200余亩,由村支部带头成立“峨眉山市家园农业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以资金、劳动力等入股参与土地经营,“这不仅缓解了禾天下当时的资金压力,也让我们认识到,村里的发展不能只依靠一家企业,而要科学规划,整村推进,全民参与。”

  凌品中请来了专业规划院,为红山村设计了整村发展规划方案——园区以优质粮油为主导,规划布局“一区五园”,建红山村农业主题公园,呈现出水果、花卉、垂钓相融合的业态。

  曙光:全村参与建设农业主题公园

  6日下午,村民吴定华正在翠葡萄园内疏果,“这是我自己的土地,承包给合作社,另外我还承包了几十亩的土地种植果蔗。”

  他是2016年辞去城里的工作回乡的,因为“看到了家乡的变化”。如今这100余亩葡萄园预计年收入能达到百万。

  在这些“领头雁”和“致富能手”的努力下,不到一年时间,红山村建成优质稻、水产果蔬、中药材等几十个特色产业园,34户农户入股1200万元,先后成立了家园农业合作社、果蔬种植合作社、金顶柑橘种植合作社等10余家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帮助村里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红山村还整合扶贫资金专门组建了乡源中药材合作社,将35户贫困户纳入合作社参与经营和务工。

  “依托合作社,村民可通过土地流转、年终分红、在产业园务工等多种途径致富。”凌品中自豪地说,“仅打工这一项,去年村里就开了360多万元的工资,农忙时还要引进其他村的村民,现在村民每年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

  “现在村里卫生好了,道路好了,生活环境好了,还装了路灯……”吴定华坦言,大家富起来了,村里矛盾也少了,在村规民约约束下形成了好风气,“红山村现在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大家幸福感倍增。”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