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从农村新行当透视“三农”新变化

2018年06月08日 10:0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者按:随着农业的转型升级,现在的农村涌现出很多新行当:熟练操作无人机的“飞手”、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掌管”千亩土地的“田保姆”、物联网智能大棚操控员等,新生代职业农民正逐渐成为现代农业主力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文明、绿色的“生态思维”正切实影响着新农民,涌现出一批河段长、“树保姆”、保洁员、垃圾分拣员、“鸟管家”等;农民的腰包鼓了,脑袋也要“富”起来,要享受美好生活,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正不断迸发,农村人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飞手·网红·田保姆 助力新生产

  随着农业转型升级,农田中出现了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行当:熟练操作无人机的“飞手”、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掌管”千亩土地的“田保姆”、物联网智能大棚操控员、农民气象员……专家们称,这标志着新生代职业农民正在登台,将逐渐成为现代农业主力军。

   

  能“上天”、会“上网”

  农业生产“颠覆想象”

  20岁的吴迪高中毕业不久,就成了村里有名的技术人才。

  他是江西省高安市荷岭镇久洋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的一名无人机“飞手”。合作社流转的1300亩地要打药,全靠社里购买的3架植保无人机。“一架飞机一天能打药200-300亩,3架飞机两天就能打完。以前一天打100亩就要5个人,人工、时间成本增加了不说,人还容易中暑、中毒。”久洋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黎小军说,“去年种早稻时,想请工人打药都请不到。”

  “开‘飞机’可是个技术活,尤其是遇上电线杆等障碍物,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吴迪在“上手”之前,还专门前往南昌进行了一周的培训。他告诉记者,“飞防队”不仅解决了合作社面临的劳动力难题,还能接受异地订单进行跨区域服务,别提有多“抢手”。

  像吴迪一样,许多农民开始从事以往在农村“闻所未闻”的新行当。

  “老铁们,你们看,这位大爷正在制作的美味本地笋干,我看着都要流口水了。”阳光照射在江西省横峰县大山深处,蒋金春拿着手机正在直播村民制作笋干。带着浓厚的地方口音,再配上稍显滑稽的语言语调,直播才开始几分钟,便吸引了不少观众。

  39岁的蒋金春是横峰县的一位农民,同时也是拥有180多万粉丝的“农民网红”。通过蒋金春的直播,当地近50个自然村的200余家农户把农产品卖出了大山。

  在江西寻乌,当地连续两年开展“我是新农人网红”“最美网红脐橙姐/脐橙哥”活动。活动发起人、寻乌县西河堂农业创始人林瑞平说,“网红”经济已成一种不可忽视的新经济力量,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得以大大拓宽。

  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意识到“网红”的力量,并借助“网红”推销自己的产品。农业大省江西涌现出了“柚子哥”“橙先森”“毛掌柜”“大米哥”“万花谷”等一大批“农民网红”,折射了农业的新业态、农民的新理念、农村的新动能。

  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

  农业升级催生新行当

  农地流转速度和规模正在不断加大,江西省已流转农地1513万亩,流转率高达41.2%,一个经营主体经营数千亩甚至上万亩农田的情况并不鲜见。经营过大,导致不少经营大户管理粗放,甚至出现亏损、破产的情况。

  但是,对于“万亩良田谁来管理”这个难题,高安盛发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秀萍轻松回答:“我有‘田保姆’帮忙。”

  高安市建山镇农民谢立新便是王秀萍口中的“田保姆”。他“总管”盛发粮油流转的南片5000亩土地,涉及6个行政村,十多个自然村。从协调农资、农机的田间进出,到处理田块纠纷,片区生产的方方面面他都得负责。

  “公司对我们规定保底产量,超出的部分利润与公司对半分。”谢立新介绍,像他这样的片区管理员公司有3个。“总管”之下还有“分管”,谢立新将管辖的责任田又划分给6个管理员管理,按超额利润的10%进行分红。“这样的激励制度促使管理更精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大大提升。”

  丰城市秀市镇雷坊村一位农民“卖天气”致富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卖“天气”的农民叫雷应国,一位“80后”种粮大户,他种植水稻的规模达1.8万亩。

  面对记者“天气怎么卖”的疑惑,雷应国自豪地用手机扫了扫“雷应国生态富硒米”包装上的二维码,大米产地的气候状况、环境条件、气候品质等信息一目了然:“累积温度3363℃、总雨量650毫米、平均每天日照时数7.3小时”“灌溉水源以地下水与山泉水为主,雨水为辅,地下水温一般在10-15℃”……

  二维码旁是气象部门颁发的“气候品质认证”标志,靠着这个标志,雷应国种植的生态富硒大米“身价”看涨,卖到了18.8元一斤仍供不应求。

  随着农民科学种粮的意识不断提升,“农民气象员”成了村里的“香饽饽”。丰城气象局工作人员孙芳说,“农民气象员”负责将农情灾情收集并报送给气象局,也会将最新的气象资讯带给农户。丰城690家大户、合作社都通过这些气象员与气象局建立了长期联系。

  电脑操作员、大数据统计员

  智慧农业不再遥远

  为让高端蔬菜“定制”客户看清楚绿色有机蔬菜的生长过程,奉新县云飞扬农业体验园在300多亩蔬菜种植基地上装了8个云台式摄像头。

  老板娘甘蕊掏出手机,对着蔬菜包装袋的二维码一扫,进入农场微信公众号,便可以随时随地观察基地里灌溉、施肥、除草的场景。“我们的会员还可以调出种植基地1个月之内的视频,360度旋转无死角,镜头可以拉近拉远。”

  如今在一些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里,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摄像头、探测头等智能信息搜集装置。这些技术让中国农业更加“智慧”。它们使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信息的实时获取和数据共享变得更加简单,可以保证产前正确规划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产中精细管理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本增效;产后高效流通并实现安全追溯。

  51岁的肖文是武汉大学系统工程学博士,当过公务员、上市公司老总。不过现在,“博士农民”肖文却整日出没在田间地头,皮肤晒得黝黑,活像个“老农”。

  现任高安市巴夫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的肖文说:“传统农业靠天吃饭,而现代农业靠科技来实现精准可控。”为此,他收购了国内一家研发传感器的企业。

  在公司的种植基地里,每5-10亩地里就埋着一个探测头。这种无线探测头耗电量极低,但能实时将土壤信息和农作物生长信息传输到总机,使用寿命长达20年之久。

  公司安排专人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一家以色列的公司想从我手中把这个技术买走,我没有同意。我认为今后它在中国现代农业中将会有巨大的市场。”肖文对自己的眼光感到自豪。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