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助贫困劳动力从“等靠要”向自我“造血”转换

2018年06月07日 14:50   来源:贵州日报   

  就业扶贫是脱贫工作最重要和有效的抓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省人社系统立足本职,围绕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做功课,全力推动就业扶贫工作向纵深推进。截至目前,已成功帮助81万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贫困劳动力实现了从“等靠要”向自我“造血”的转换。

  记者:精准发力,实现责任到人是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人社部门是如何做的?

  朱桂云:今年初,贵州省人社厅成立以党组书记为组长、8位副厅级干部分别主抓一个市(州)的就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厅里组建指挥部,各市(州)成立工作队,抽调76名优秀人社干部到贫困县人社局挂职,旨在推动“资金、政策、人才”向贫困地区汇集,全力抓好贫困劳动力培训就业、易地搬迁就业帮扶、贫困人口大病医保“三个全覆盖”,举全厅、全系统之力参与到就业扶贫这个当务之急里。

  干部下派基层后,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工作责任细则迅速出台,压实挂职干部就业脱贫责任,要求挂职干部“扛指标、带任务、担责任”,真挂实干,夯实责任,精准落实。

  记者:在精准识别方面,我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应扶尽扶?

  朱桂云:我们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人社联动机制,通过“一对接、六查准、三帮助”,弄清底数,建准台账,把准重点,把就业扶贫工作任务靶向聚焦。

  一对接,即对接扶贫部门、移民部门,精准掌握基础信息。六查准,即通过进村入户走访,查准未就业和已就业贫困劳动力基本情况、就业能力、就业培训、意愿需求、帮扶类别等。三帮助,即帮助贫困劳动力找准就业困难病根,帮助贫困劳动力兑现就业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劳动力寻找企业、园区就业岗位。

  目前,全省现有127万贫困劳动力全部纳入实名制动态信息管理系统视线,每一个贫困劳动力都能均等地获得人社系统就业全程保障和跟踪,就业服务卡成为贫困群众获得人社部门政策支撑的“绿卡”。

  记者:为做到精准对接,实现稳定转移就业,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朱桂云:在就业扶贫实践中,人社部门坚持就地就近就业和劳务输出双轮驱动。哪里有群众脱贫的盼头,人社部门的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有工作岗位,贫困劳动力就往哪里输送,哪里的工作岗位有技能门槛,培训的资源就延伸到哪里。

  我们加强了省内外劳务协作,织密劳务协作工作网。依托省政府驻北京、上海、广东办事处分别设立北部地区、东部地区、南部地区劳务协作工作站,并依托国务院东西部对口帮扶机制,迅疾建立各市州对口帮扶城市劳务协作站,形成以对口帮扶城市为重点,辐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的劳务协作工作网。目前,我省对外劳务协作站点已达106个,形成了全省对外劳务输出和贫困劳动力有效就业的一张兜底大网,全省共促进贫困劳动力输出就业48万人。

  同时,多形式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新市场主体,主动对接各类园区和在建项目,收集各类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岗位,精准开展岗位推荐和就业政策激励,促进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已实现包括贫困劳动力在内的各类人口31万人就地就近就业。

  记者:精准培训,打造全员技能是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自我“造血”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我们采取了什么措施?

  朱桂云:按照“因人施培、因产施培、因岗施培”原则,我们以省内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统筹相关部门培训资源和资金,面向未就业贫困劳动力开展全员培训。

  结合我省农村基层实际,实施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每人每天40元生活补助激励政策。目前,全省已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5.1万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42%。同时,我们还创新培训方式,与贵州广电网络联合开发“贵州省农民全员培训视频点播频道”,采取定时滚动播出、菜单式选择播放等方式,依托广电云,把培训和就业信息传输到村、到组、到户,使贫困劳动力享受到集中培训、自选培训等多方式的公共服务,有效地实现技能培训和求职就业的全覆盖。

  下一步,人社部门将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注重工作经验的总结研究,注重全国有效办法举措的运用和互鉴,夯实基础,建强机制,牢牢把握就业扶贫主动权,始终把就业扶贫的“牛鼻子”拴紧抓牢,努力为我省全面小康事业如期顺利推进作出不愧时代的新贡献。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