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四川三台县:共享式发展花椒产业共赴富裕路

2018年06月07日 14:15   来源:四川日报   

  5月下旬,三台县芦溪镇玉星村,10多名贫困人口组成的作业组正在清除藤椒林附近水渠的杂草。每人每天8个小时的工作,便能拿到80元的工钱。村民们说,自从找到这份工作以来,已经有8户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

  这是来自现实的需求:三台县内,分布着140个贫困村,共有29876户贫困户计85692贫困人口,“插花”式贫困覆盖每个行政村。这也是时代的追问:产业发展,如何普惠千万农户,怎样助力消除贫困?

  三台县的做法是:以改革为抓手,采取共享式发展之路,进而打通藤椒产业发展与促农增收之间的联系,让贫困户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如今,三台县这条藤椒产业的发展路径,已经愈发顺畅。

  看举措:三大藤椒产业“药方”分别对应三种贫困形态

  实现促农增收,必须精准分析贫困的形态。在此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构建藤椒产业发展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这是产业扶贫的内在逻辑。

  三台县的贫困村分布着三种形态:连片贫困村、单个贫困村、插花贫困户。摸清“病情”,三台县开始“对症下药”。三张对应的“药方”是:利用贫困村产业发展周转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低息贷款指标,分别打造藤椒产业园区、藤椒示范基地、订单藤椒种植业。

  选择这样的路径,其背后的逻辑和做法是,贫困相对集中区,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因此,引入藤椒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连片流转土地或以土地入股,打造从种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园区;单个贫困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或劳务合作社,村或贫困户以土地或劳务形式入股,以6: 3:1比例进行利润分红;插花贫困户,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赊销药肥,签订保底收购协议。

  扶贫“药方”,效果几何?截至目前,三台县已有59个贫困村、8217户、24686名贫困人口通过藤椒产业摘掉穷帽子,年人均增收达2000元左右。

  析因素:明产权、改模式、强机制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成绩单的背后,是三台县持之以恒的改革创新之路。其内容,既有产权改革,又有产业模式和利益分配的创新。

  集体林权改革是藤椒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的前提。集体林确权颁证、集体林权“三权分置”、适用于非林地上造林的“经济林果权证”,改革动作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大,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如今,全县已流转土地林地1.6万亩发展藤椒产业。在此基础上,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38个、资金合作社10个。

  改革的魅力不止在于盘活资产,还在于破除壁垒。伴随着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三台县破除了民间资本和市场力量进入藤椒产业的壁垒,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层出不穷,金融支林、林权抵押贷款、藤椒产业保险等配套措施越来越“给力”。今年上半年,全县引进企业10家,引入资金4541万元,布局藤椒产业6700亩。

  改革盘活了产业,也增加了就业。忽如一夜春风来,从引入至今不到半年,三台县累计组建包括造林专业合作社在内的相关劳务合作机构8家,贫困群众每人每天可实现收入60—100元。

  产业模式的变革,则重在增加产出。藤椒从种植到挂果,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必须发展立体化种养业,实现“以短养长”。思路是,发展林下经济,引导贫困户发展林下种养业。目前,三台县已有藤椒基地套种作物3万余亩。

  强化联结机制,是促农增收的有效筹码。“土地流转+务工”,农民既可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又可获得务工收入;公司与专业合作社(含大户)签订藤椒鲜果保护价收购协议,确保产品有销路、价格有保障……三台县的藤椒扶贫模式,层出不穷。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