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让贫困户从获得感中激发脱贫动力

2018年05月28日 09:51   来源:人民政协报   

  5月13日—18日,记者跟随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中央媒体采访团赴山西、内蒙古开展以“激发内生动力”主题采访活动。采访中,贫困农户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通过自身奋斗努力脱贫的精神面貌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从“要我脱贫”转向“我要脱贫”,从而走向美好新生活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发展能力不足,往往是因为“志”和“智”上有短板。近年来,山西省在脱贫攻坚上始终坚持干部带着老乡干,精准发力,多策并举,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带动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微店扶贫,把贫困村特产销全国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岭头村,太行山深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山村。过去,因为交通不便,产业单一,这里总共190户人家,就有52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这里却被称为“三晋微商第一村”,还出了不少网络“红人”,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而这些改变,都要得益于近年来村里探索出的电商扶贫新模式。

  “从去年10月到现在,我通过微店已经卖出了4万多元的农产品,最远的都卖到了法国。到今年年底,我有信心卖到10万元。”在岭头村村民魏宝玉家的院墙上,“微店扶贫创客小院”的牌子格外显眼,而作为这个小院的主人,魏宝玉在介绍自己一年多来的销售成绩时,也格外自豪。

  几年前,一场胃出血的大病差点要了魏宝玉的命。为了治病,一家人不仅花光了大部分积蓄,还欠下了2万元的债务,成了贫困户。然而祸不单行,魏宝玉又在一次事故中被切掉了拇指,落了个三级残疾。面对人生变故,魏宝玉变得意志消沉,失去了人生方向。

  就在魏宝玉最绝望的时候,县里派来的“第一书记”史小兵来到了岭头村。得知魏宝玉的情况后,史小兵鼓励他参加村里的第一期微商培训班,学会开“微店”,把自家种植的小米、玉米、核桃等农产品卖出去。7天的培训课结束后,魏宝玉在老师指导下,用手机把微店开了起来。没想到,上午刚开店,当天晚上就有了订单———20斤小米。“20斤小米在我们当地也就卖80元钱,没想到一上网就卖了200元钱,收入翻了一倍多。”魏宝玉说,开微店一下子让他找到了生活的希望,此后,他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就钻研开微店的技巧。

  在对互联网逐渐熟悉之后,魏宝玉又想到了眼下最流行的“直播”。于是,他整天泡在田间地头,用手机直播干农活的过程。刚开始,直播的效果不好,网上观看的人寥寥无几,村里人还笑话他不务正业。可魏宝玉并不气馁,不断改进直播方法,终于让粉丝渐渐多了起来。2017年5月,魏宝玉用直播方式卖小米的新鲜事上了《新闻联播》,这让他的粉丝一下子达到了几十万,小米的销量也迅速攀升。

  “现在魏宝玉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农民网红了。在他的带动和激励下,岭头村不少农民都玩起了手机直播,带动了微商100多名。”史小兵介绍,岭头村从2016年起,根据自身情况提出发展整村微店模式,带动贫困户在手机上开微店,将当地特产的小米、黄梨、核桃等原生态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除了魏宝玉,村里还涌现了郭晋平、张晓英、王成胜等一大批年销售额3至5万元的微商网红,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2000余元,2016年底已经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从依赖“给钱给物”的扶贫模式,到最大程度地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岭头村把互联网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的抓手,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岭头村的成功经验还影响了武乡全县,在100个贫困村复制推广。目前,武乡县共建设乡村电商服务站233个,占全县328个行政村的71%;开办微店4562个,其中贫困户1824个;电商交易额达到2.3亿元,带动2318户贫困户6954人,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教育脱贫,让贫困家庭孩子走进多彩课堂

  鼓声阵阵,筝乐齐鸣……在山西省阳曲县首邑学校的教室里,11岁的郑国玉正和同学们一起上音乐课。一年前,这个来自阳曲县东黄水镇东黄水村贫困家庭的小姑娘,根本就没想过能够在如此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丰富多彩的艺术类课程。

  “以前在村里的小学上学,老师只教语文、数学,课程没有现在丰富。而且这里条件也好,还不用家里花钱,我一定好好学习,珍惜在这里的时光。”虽然年纪不大,可郑国玉说出的话里却充满了真挚和感恩。

  2017年,为了深度落实“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脱贫防返贫”战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贫困山区的孩子接受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阳曲县在原大盂中学的基础上改建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全封闭管理的教育扶贫学校,并命名为首邑学校。学校以安排贫困户子女到校、撤并零散的教学点、重组县域教育资源的方式,将全县10个乡镇,50多个行政村的贫困户子女集中到一起学习,解决了贫困户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渴望。

  “全校411名学生中,有贫困学生241名,占到全校总人数的58%。这些

  孩子们在学校不仅食宿免费,就连牙刷、牙膏、卫生纸等这些生活用品也都由学校免费提供。”首邑学校校长李凯介绍,为了让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德智体全面发展,除了文化课外,学校还特别开设了心理辅导、非洲鼓、书法、美术等课程,同时引进素质拓展、机器人展示、话剧演出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阳光自信的精神风貌。另外,学校还通过让贫困孩子“走出去”,参加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等方式,让他们开阔视野、学习技能、磨炼意志,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从思想素质上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首邑学校,不仅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就连他们的家长也在这里实现了就业。“我家孩子就在这个学校上学。我白天在学校食堂帮忙打工,晚上就可以回去照顾家里,什么都不耽误,还增加了家庭收入。非常感谢国家有这样好的政策。”贫困学生家长徐彩虹说。

  “学校现在聘用的生活教师、清洁工、厨师,全部为政府组织并通过劳动技能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家长。”李凯说,贫困学生在校就读所有的生活费用全免,家长在校工作赚钱补贴家用,更多的家庭不用再发愁照顾子女,而是有精力外出务工。“这样一来,学校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教育问题的同时,也相当于为他们解决了就业问题,让他们对未来生活有信心,脱贫也更有动力了。”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