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培奇胡然然陈艺娇范亚旭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打开中国地图,如果把郑州和武汉连成一线,位于中点位置的正是确山。确山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淮河北岸,西依桐柏、伏牛两山余脉,东眺黄淮平原,历史上被誉为“中原之腹地,豫鄂之咽喉”。
这是一片红色热土。上世纪30年代,确山县竹沟镇被誉为中原“小延安”。“小延安”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所在地,同时也是华中抗战主力部队新四军二、四、五师的发源地,刘少奇、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上百位将军在此工作和战斗过。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作为曾经楚汉争雄的战略要塞、决胜中原的红色圣地,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时至今日,确山人民的奋斗也从未停止,他们在和贫困进行着旷日持久的“攻坚战”。
确山县委书记路耕说:“脱贫攻坚是确山县当前的第一民生工程,要以精准为基础、民生为目标、作风为保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据统计,确山县贫困人口已由2016年的11747户、30047人,减少至目前的6930户、1553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4%。
近日,记者奔赴确山,见证了当地政府和群众勠力同心、攻克贫困的豪情,也感受到了这片红土地上日益勃发的盎然生机。
激活“红色基因”,以党建“铁肩”挑起脱贫重担
经过革命洗礼的确山人身上还保留着红色基因,而且代代相传,焕发着新的时代光芒。“我们把基层党建作为脱贫攻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和发挥县直部门帮扶责任、建立督导问责机制,搭建起了‘4+2’扶贫攻坚责任体系。”路耕说。
竹沟镇肖庄是驻马店市海拔最高的自然村落,出行难绊住了世代居住于此的村民告别贫困的脚步。行路难,修路更难。2016年,全村26名党员迎难而上,克服山高、坡险、部分群众思想不通等重重困难,终于修通了这条全长12公里的水泥路,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共产党员之路”。公路连通了山区和外面的世界,也连通了沿线的“脱贫奔康产业园”。奔走在“小康之路”上,村民的好日子越来越近了。
为了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2017年以来,确山县158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相继得到了交流、提拔;全县54个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8岁,“双强”比例达92%;全县有脱贫任务的194个村(社区)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
“党建担当”扛在肩上,如何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是关键。确山县开展了“党员干部上项目”活动,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村干部,让党支部成为挖穷根的战斗堡垒。如今,全县70%以上村党支部书记有致富项目,1280名党员成立特色产业党员骨干队伍260个,领办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组织346个,带动3815户贫困户共同发展。
精准赋能农户,以产业兴旺拔除乡村穷根
你可能不知道,世界上八成以上的提琴由中国制造;你可能也不知道,中国制造的提琴中,四成以上出自确山人之手;你可能更不知道,世界上每生产两只中高端小提琴,就有一只来自确山。递出这份亮眼成绩单的正是确山县竹沟镇的农民。
产业兴则农村兴,增强集聚效应,做强做大产业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确山人深知这个道理。为吸引在外发展的提琴制造企业回乡创业,2015年,确山县投资5.6亿元打造了占地600亩的提琴产业园,产业园内不仅有厂房、宿舍、办公等配套用房,还建设了提琴主题公园、演艺厅、乐器展示大厅等文化设施。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小提琴产业园已集聚返乡的提琴乐器制造企业9家,年产各类提琴5万把,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个,带动贫困户30余户。“县里为提琴产业发展下了不少功夫,我们能回来为家乡作贡献也感到很自豪。”竹沟镇鲍棚村的李建明响应县委号召,回乡创办了昊韵乐器公司,已培训吸纳了116名农户,学习提琴制作技术,依靠专业技能致富增收。
“瓦岗有三宝,西瓜、红薯、夏枯草。”这是记者在确山县多次听到的一句话。作为当地特色产业,确山夏枯草已经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确山县天源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是加多宝集团最大的夏枯草供应商,为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农富农作用,公司建立订单扶贫档案,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子、化肥及技术服务,鼓励贫困户发展夏枯草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惠及贫困户156户、种植面积307.3亩,直接为贫困户增收近35万元。
为使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合理利用各种产业的独特优势为贫困户精准赋能是必然之举。确山县双河镇鼓励在外发展的企业家返乡创业,陆续创办了友邦鞋塑、迪展通电子、恩美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中开发出脱皮、扭线、包装等10多个技术门槛较低的贫困户就业岗位,年人均工资收入可达3万余元。
转化绿色资源,以全域旅游助推美丽经济
三山三丘三分田,半分水路半庄园,确山多样的地形地貌叠加丰富的历史、文化、军事等资源,造就了确山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近年来,确山县依托确山“青山绿水红土地”的资源禀赋,推出“绿色游”“红色游”“乡村生态游”“全域旅游”等特色旅游产业,重点实施了竹沟特色小镇、孤山冲革命旧址群、老乐山景区、北泉小镇和芦庄、常庄乡村旅游等景区建设项目,有效地激发了农户依托旅游资源创业的积极性,旅游扶贫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
铁佛寺村是常庄美丽乡村旅游项目一期的实施地,如今旧貌换新颜,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也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铁佛寺村的贫困户孙留一年多来还没闲下来过:“前段时间干村里粉刷墙壁的活,从8月开始当上了保洁员的领队,工资一天80元。”
常庄美丽乡村项目预计今年5月完工,届时规划打造的400亩生态采摘园,将交由流转土地的农户经营;搭配水肥一体化智能自动控制中心的3900平方米玻璃温室、1.3万平方米双膜拱棚,将直接安置常庄村所有贫困户,帮助瓦岗镇近300个贫困户实现稳步脱贫。
产业融合是“旅游+”模式的最大魅力。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产业互动让确山农民尝到越来越多“美丽增值”的甜头。开民宿、开餐馆、开超市,卖板栗、卖红薯、卖黑猪肉……旅游产品不断丰富,乡村物产持续增值,确山农民的致富路也越来越宽广。
引流资金“活水”,以普惠金融浇灌发展之树
竹沟镇肖庄村的程卫军家的客厅有一面羡煞旁人的墙,墙上贴得满满的都是两个孩子的奖状,然而见到记者,她却郑重其事地向记者介绍起了奖状旁边贴着的一张彩纸:“要不是有这5万元贷款,我们家现在还是没多少收入。”
那张彩纸是“河南省金融扶贫政策宣传明白卡”,身患尿毒症的程卫军去年通过这项金融扶贫政策获得免担保、免抵押、财政贴息的贷款5万元,丈夫得以在深圳干起了开出租车的工作,如今每月寄回家四五千元,生活宽裕多了。
2017年起,确山县被确立为河南省普惠金融试点县。借此契机,确山县强力推进县镇村三级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搭建了涉及11.9万户农户(其中1.34万户贫困户)、2950家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采集平台,实现了普惠金融服务站行政村覆盖率100%,信用信息采集率100%。
“就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普惠金融重视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对于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确山县委副书记、县长彭广峰说,为切实发挥金融扶贫的撬动作用,确山县创新实施了多种金融服务产品,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办“惠农易贷”业务,对带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办了“惠农贷”“畜牧贷”“脱贫贷”等区域特色贷款产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金融之手的助推下,确山县的脱贫工作步入了快车道。截至2017年11月底,确山县普惠金融项目累计发放贷款2.12亿元,为448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了资金支撑;中国人民银行确山县支行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2.33亿元,支持带贫企业13家,为213户贫困户493名贫困人口提供了就业岗位。
号角铮铮,红土地上燃起新希望;旌旗猎猎,红色轨迹引领新征程。确山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正满怀信心走向全面小康的美丽春天。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