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锦江区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

2018年01月15日 16:2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月15日讯 近日,在2017年度四川省“十大最美志愿者”评选活动中锦江区刘端元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队长刘端元斩获殊荣,名列榜单。公益路上,他不忘初心,发光发热,传递温暖与正能量。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点亮银河。在锦江区还有众多像刘端元一样的志愿者,他们以己之力,铸就了一座座爱心丰碑,为和谐锦江、人文锦江增添光彩。锦江区也不断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让志愿服务活动有声有色,志愿服务管理规范有序,志愿服务品牌不断涌现。

  初心不改 凝聚向善力量

  “只要大多数老百姓满意,我就愿意继续为他们服务!” 作为锦江区三圣街道幸福社区党委书记,同时也是锦江区刘端元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四川省“最美志愿者”刘端元是社区居民心中有求必应的好书记,也是困难群众眼中的“热心人”。个人出资修路、自己掏钱解决村民饮用水和土地作物的灌溉问题、认养资助失学儿童、远赴炉霍帮贫扶困……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伸出的援手。他既是城乡一体化的受益者,又是回馈社会、反哺家乡的公益人、群众拥护的好干部,更难得的是一直初心不改,几十年如一日,为民谋福解忧。

  一个人的力量太薄弱。为了团结社会更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2014年7月,刘端元牵头成立了锦江区刘端元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目前服务队注册志愿者达800余人,先后推出“茶义仓”、 “手牵手心相连”、“空巢不空心”、“三关爱”、“情系藏区”等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了免费接送行动不便居民、为老人小孩引路、为老人妇女搬运重物、保持社区清洁卫生、关爱贫困家庭儿童、关怀空巢独居老人等活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2014年至2015年,刘端元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出资200万元登记注册锦江区融新残疾人关爱中心。重点关心帮扶三圣辖区特殊困难群体。这些困难群众家庭人均收入本身超过了成都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是他们却又因病、因残或其他原因,使家庭陷入困境,属于国家低保等政策无法兜底的困难对象。截至目前,已经有15家爱心企业和个人达成帮扶意向,捐赠80余万元用于定向帮扶特殊困难群众。已登记录入72余户特殊困难家庭,其中32户特困家庭已经得到了爱心企业与个人的帮扶。

  这些年来,刘端元做公益的脚步从未停止,近到慰问帮扶社区居民,关爱残疾人、老人等弱势群体,远至亲赴甘孜州炉霍县帮扶那里的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从成都到甘孜,500多公里的公益之路,他用实际行动在践行着自己坚持公益的承诺。2016年,刘端元带领他的志愿服务队主动支持锦江区援藏工作,动员“三圣花乡”餐饮企业举办炉霍县农家乐培训班,先后帮助300余名炉霍县农家乐经营人员掌握烹饪技术,明显提升其经营理念和经营水平。邀请炉霍县旅游景区从业人员到“三圣花乡”参观学习,系统介绍景区管理经验。同时,刘端元率领志愿服务队多次组织“锦江人·炉霍情”慈善捐赠,向炉霍县委组织部、新都镇、雅德乡和斯木乡捐赠电脑30台,并为全县贫困学生和孤儿捐赠新衣服200件,累计捐赠总价值80余万余元。每到一处,刘端元和他的志愿服务队都受到了基层干部和藏族群众、贫困学生的热烈欢迎,一条条洁白的哈达献给远方的客人,一首首高亢的藏族歌曲传递感激之情,一张张稚嫩的笑脸流露感恩之心。

  长效常态管理 志愿服务驰而不息

  像刘端元一样,践行志愿精神,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在锦江区还有很多。穿行锦江街头,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志愿者,他们头戴小红帽、手持劝导旗,两眼紧盯着从身边穿过的非机动车辆和行人,一旦发现有不文明现象,立即挥动劝导旗快步走上前……川流不息的马路边,一个个“小红帽”犹如一朵朵“小红花”,让文明绽放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成为城市一道亮丽风景线。行走在社区,你时不时会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景象打动,健康老人成为了病残老人的生活管家,以老助老,惬意与幸福,如温泉流淌心间。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温度。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长效化、规范化、常态化成为了我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努力方向。针对全区志愿服务工作供需难对接,我区建立了《锦江区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制度》,充分发挥区志愿者协会作用,深入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等志愿服务基地,开展广泛需求调研,详细掌握志愿服务工作需求。同时,区委社治委积极研发“锦江区主题志愿服务项目”,初步形成党员义工“580”、“搭把手不孤单”、“芯动力”爱心驿站、志愿红娘、成龙路“帅哥”、“一个观众的剧场”、“城市的‘肾’·呵护志愿行”、“睦邻乐助·大爱锦江”等志愿服务项目。目前,全区120余个志愿者队伍、3200余名志愿者自愿认领项目,构建起常态化志愿供需对接机制,有效实现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和群众接受志愿服务的便利化。

  针对记录服务不及时,锦江区出台《锦江区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健全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通过“时间银行”记录志愿活动。各志愿服务基地以纸质和电子数据相结合方式,采集并记录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信息。目前,区志愿者协会统一制发锦江志愿者“义工证”,作为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时间存折”。同时,区委社治委还开发《志愿锦江》APP,详细储蓄志愿者服务时间,当因升学、入伍、就业和服务记录需进行转移共享时,志愿者可直接打印志愿服务证明,实现数据“转移”。

  为解决积分难兑现问题,激发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提升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我区建立起《锦江区志愿者星级评定制度》,志愿服务记录时间累计达到100小时、300小时、600小时、1000小时、1500小时、2100小时、3000小时的志愿者,可以申请评定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六星级、最高荣誉志愿者,每年度区志愿者协会对星级志愿者进行表彰。区志愿者协会对获得二星级以上志愿者回馈本市公交卡,提供“出行优惠”。对获得四星级以上志愿者回馈科技馆、杜甫草堂、白鹭湾湿地公园等景点免费参观。健全优秀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激励回馈制度,进一步倡导社会文明风尚,增强志愿服务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和常态化。

  巩固服务阵地 结出累累硕果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志愿服务中来,如何让志愿服务深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志愿服务行稳致远?我区率全市之先成立了区级志愿服务总部基地。采取政务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锦江区志愿者协会为市民、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志愿者注册登记、志愿服务项目申请和发布、人员培训、志愿服务活动策划等全方位的服务。在16个街道成立了志愿服务基地,落实街道、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和服务队伍,发挥志愿服务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并在89个社区建成了标准化社区志愿服务站,社区志愿服务站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在白鹭湾湿地、春熙路、锦江区妇幼保健院等地设立了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固定服务点,长期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实现了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点在公共区域的全覆盖。依托院落自治平台的打造,在1026个院落建立了志愿服务点,实现院落(小区)都有志愿者和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锦江区图书馆公共文化阵地作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点,积极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各级服务阵地实现了分级管理、全面覆盖、延伸到院的工作管理体系。

  目前,全区注册志愿者数量达9.8万人,占锦江区常住人口总数的14%,各类志愿者队伍达1368余支。服务活动蓬勃开展,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志愿服务队伍。其中莲新街道志愿服务中心创新示范基地项目被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双桂路街道五福桥社区被授予全国“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联络工作示范站”称号;水井坊锦官驿社区被评为“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社区”、“成都市十佳志愿服务社区”;双桂路街道五福桥社区被评为“成都市十佳志愿服务社区”;水井坊爱有戏“义仓、义集、义坊——志愿服务构建最具幸福感社区”被评为省、市“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心雨梦工厂”未成年人工作室被评为“成都市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刘端元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成都市锦江区蓝天应急救援中心被评为“成都市十佳志愿服务组织”……锦江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成都《财富》论坛、华商大会、国际市民奥运会、G20等重大国际性会议上,出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特殊困难群众帮扶、社区文化振兴、友善互助营造、青少年关爱、文明旅游引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当中。 (刘畅)


(责任编辑: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