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坚中之坚”。今年第四季度开始,江西省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力量开展脱贫攻坚“百日行动”,瞄准深度贫困村269个、深度贫困人口16.79万人实施重点攻坚,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落下一户一人。
重点攻坚补短板
全村14个村小组通水泥路全覆盖,便民服务中心、农民种养培训基地、扶贫车间、休闲广场一应俱全……在赣州市信丰县嘉定镇金龙村,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完善归功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村党支部书记陈雪平介绍:“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我们吸纳贫困户及社会资金参与种植罗汉果200多亩,村集体可增收约8万元;建立光伏发电站,村集体年增收6万余元;实施土地增减挂项目,村集体可增收约10万元。有了村集体经济做保障,我们实施脱贫攻坚就更有底气和信心了!”
在脱贫攻坚“百日行动”中,江西省盯紧深度贫困地区,盯牢深度贫困人口。11月16日,《江西省大力支持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出台,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罗霄山片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滨湖地区、深山区,以村为单位筛查贫中之贫,找准坚中之坚,确定了269个深度贫困村实施重点攻坚,明确新增资金、新增项目、新增举措给予优先保障,每村存量、增量扶贫资金和政策性融资达到1000万元;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深度贫困村实施提升工程项目,优先确保25户以上贫困村组完成“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任务,统筹实施生活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确保深度贫困村2019年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2020年全面巩固脱贫退出成果,稳定实现脱贫目标,稳定迈入全面小康。
环环相扣齐发力
在南昌县蒋巷镇三洞村的15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内,蒋巷镇三洞湖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的工作人员正在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太阳能发电板间作业。该项目占地面积约5200亩,在原有渔业正常养殖的基础上,预计年发电量为1.34亿千瓦时。“目前该项目已正式并网发电。其中,部分发电收益将用于资助辖区内的108户光伏扶贫户,每户每年可通过光伏发电增加收入3000元。”南昌县委常委、蒋巷镇党委书记陶亿国说。
破解贫困群众增收难题,一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江西省把抓好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作为根本之策,支持贫困户以多种要素参与合作社或入股合作社,探索以光伏扶贫、投资入股等资产收益扶贫方式,全省在贫困村共建成光伏扶贫电站117万千瓦,受益贫困户24.3万户;大力推进就业扶贫,创新就近就地就业扶贫模式,建立乡村“扶贫车间”3541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5.5万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哪里有难点,哪里就是脱贫攻坚“百日行动”突破的重点。江西省制定“倒排工期、严把标准、夯实载体、整体推进”脱贫攻坚“百日行动”四大行动方略,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以日为单位抓调度、保进度,以目标为导向,倒逼今年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以户为对象落实精准帮扶,严防严查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确保贫困发生率、脱贫人口错退率、贫困人口漏评率和群众认可度符合考核要求;对照今年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以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为载体,提高精准扶贫的针对性,提升精准脱贫的有效性,为实现今年脱贫攻坚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对应脱贫攻坚不留死角、不留盲点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贫困县、贫困村脱贫攻坚,高度重视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脱贫攻坚,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落下一户一人,统筹推进全省脱贫攻坚成效整体达标。
行动细化见实效
“‘百日行动’主要突出了减缓深度贫困问题、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脱贫攻坚重点工程、落实压紧工作责任四个方面,将行动任务具体细化为50项,明确了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和成效要求。目前,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江西省扶贫办主任史文斌说。
据了解,今年江西全省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月均305元,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月均320元,已超过国家扶贫标准;截至11月底,该省贫困群众健康扶贫政策覆盖率达99.76%,教育扶贫政策覆盖率达99.4%,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进一步改善,安全饮水达标率和安全住房达标率分别为99.96%、99.29%。
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在2016年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2万人的基础上,2017年江西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万人,其中安置项目开工200个。统筹加大搬迁贫困户后续扶持力度,全面建立到户到人帮扶台账。强化贫困村村庄整治和提升工作,进一步完善贫困村退出指标体系,当年计划退出的1000个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共投入资金53.2亿元。
目前,江西2017年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达51.77亿元,较上年增幅达78.6%。社会投入加强,全省共有3141个民营企业结对帮扶2098个贫困村,投入帮扶资金6.8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879个。同时,产业扶贫稳步推进,全省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规模77.84亿元,全省建成贫困村电商扶贫站点1319个,建立乡村扶贫车间2199个。
赣鄱儿女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着脱贫成效和质量如期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的目标前进。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见习记者 马荣瑞)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