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青海见闻: “搬出大山,苦日子终于挺过来了”

2017年11月22日 10:2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这是航拍的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松树乡牙合村旧村(11月2日摄)。

▲这是航拍的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北山乡易地搬迁小区(11月3日摄)。本组照片由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新华社西宁11月20日电(记者马千里、李琳海)冬日的青藏高原一片苍茫,在山大沟深的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松树乡牙合村,65岁的贫困户胡秀英要搬迁到山下乡政府附近的移民新村了。由于她家里缺少劳力,村里帮忙的几个年轻人将她早已收拾妥当的被褥、锅碗瓢盆和一台用了好几年的电冰箱装上了拖拉机。“走了!走了!”在年轻人的催促声中胡秀英又依依不舍地看了一眼住了40多年的老院子,她转过头,用棉衣袖子蒙住了眼睛。

  牙合村海拔2236米,因为干旱少雨,十年九旱,当地群众只能靠天吃饭;这里山大沟深,从乡政府到村里全是蜿蜒的盘山路,路两边是陡峭的山崖;村民们居住分散,一座座散落于山间破旧的土坯房和长满杂草的院落似乎见证着这个拥有400年历史的村落百姓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牙合村村支书杜文珍介绍,长期以来“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求学难、娶妻难”等问题制约着村民的发展,该村共有167户589人,耕地面积为2806亩,因为气候原因,小麦的亩产有时只有100多斤,用村民的话说,连种子和化肥钱都出不来。村里像胡秀英这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共有25户93人,因为交通不便环境恶劣,村里至今有48个光棍汉。

  按照《民和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规划》,2017年民和县将实施涉及6个乡镇23个村整乡整村搬迁安置,搬迁3812户,14600人,其中包括建档立卡的贫困户926户3804人。

  走进离乡政府不远的牙合移民新村,坐落着一排排崭新的院落,胡秀英80平方米的新家就在其中。胡秀英说:“国家花费20多万元给我们建了新房、新院,我做梦都没有梦到过可以搬出大山住上这么好的新房了,难心的苦日子终于挺过来了,现在要过好日子了。”

  牙合村73岁的贫困户李长生开玩笑说:“我的父辈们以前在山上住窑洞,我是在低矮、阴冷的土坯房里长大的,住惯了黑房子,搬到干净、明亮、温暖的新房里,晚上眼前头明亮着睡不着。”

  松树乡党委书记张松萍说,下一步要将牙合村山上的土地全部退耕还林,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青壮年农民安排外出务工。计划整合资金,引进项目让其余劳力从事蔬菜大棚专业种植,用现代科技农业的力量让贫苦户们过上好日子。

  民和县北山乡也被纳入该县整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地严酷的自然条件让老百姓的生活始终笼罩在贫困的阴影之中。

  北山乡副乡长李福花介绍,北山乡整乡搬迁1455户,其中贫困户340户1264人,短短一年时间,这里的贫困群众从“山里人”变成了“城里人”,迎来了新生活。

  在县城附近史纳村的北山乡易地搬迁小区,20多幢楼房错落有致,十分壮观。小区内人来人往很是热闹。69岁的村民李发辉和小儿子一家10月份搬迁到了移民区,78平方米的楼房他连装修、购买家具、安装天然气等只花了不到5万元就入住了。

  李发辉说,以前山上山大沟深,出行、吃水、就医、上学都很困难,一下雨或下雪,整个路都封了,很多村民一年都去不了几次县城。现在条件好了,安置小区门口就有到县城的公交车,大家出行、看病、购物都非常方便。“儿子给人家开货车,儿媳在县城务工,我和老伴的主要任务就是每天接送两个孙子上学,精准扶贫好政策让我们拔掉了贫困的穷根子。”

  搬得出还要能稳得住。为了帮助解决北山乡搬迁农民外出务工,11月初,民和县就业局在移民新区举办了用工招聘现场会,组织省内外70多家企业提供了2500多个工作岗位。

  李发辉说:“党和政府千方百计把我们从大山里搬迁出来,目的就是让我们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现在我们住上了楼房,用上了天然气,小区有良好的物业服务,大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