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聚焦“雁过拔毛” 护航脱贫攻坚—内蒙古自治区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纪实

2017年10月18日 14:08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网站   

  2017年7月7日,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后第4天,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刘奇凡即深入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丰镇市、兴和县,就扶贫领域监督执问责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这是一场等不得、拖不得、马虎不得的硬任务,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刘奇凡带队多次深入有关盟市、旗县检查调研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并反复强调,扶贫开发这座高山,再高也要把它翻过去!

  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纪委和自治区党委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聚焦“雁过拔毛”,精准施策发力,坚决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

  紧盯“雁过拔毛” 集中整治“全覆盖”

  内蒙古现有国家级贫困旗县31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县26个,建档立卡贫困嘎查村2834个,贫困地区几乎覆盖所有盟市,国家和自治区每年投入大量的扶贫资金,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扶贫资金本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然而,通过信访举报、执纪监督发现,近年来,个别基层干部却将其视为“唐僧肉”,肆意套取、侵吞、贪占,想方设法从中捞取利益,影响恶劣,严重伤害了群众感情。

  “要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对敢在群众‘救命钱’上动心眼、下黑手的绝不姑息、严惩不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十届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问题就是导向,民心就是政治。针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内蒙古自治区纪委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十届纪委二次全会部署要求,从今年3月起,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了以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为重点的“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盯紧嘎查村“两委”成员、苏木乡镇街道干部及基层站所人员,深挖细查扶贫开发领域弄虚作假、截留私分、挤占挪用、挥霍浪费,涉农涉牧、民生、发展等领域项目资金申报分配使用过程中以权谋私、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挪用,在办理群众事务中滥用职权、吃拿卡要等“五类重点问题”。

  据了解,为确保集中整治工作有的放矢,自治区纪委成立工作机构,建立由自治区纪委统筹、盟市纪委负总责、旗县(市、区)苏木乡镇纪委具体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通过督导调研、工作约谈、问责通报等方式,将责任传导到基层、压力传导到基层神经末梢。

  扶贫资金屡被侵占,既与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党性意识弱化、纪律意识淡薄有关,也与当地的一些党员干部责任缺失、履职不力以及相关部门监管缺失有关系。针对集中整治工作中虚与委蛇,只拉弓不放箭,甚至压案不报、压案不查等突出问题,内蒙古自治区纪委把集中整治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与巡视巡察结合起来,与“拍苍蝇”专项行动结合起来,纳入“两个责任”督导重要内容,坚持做到“五个不放过”,即有问题线索不调查不放过,调查不实不放过,查实不处理不放过,处理不到位不放过,问题不整改不纠正不放过。

  截至目前,全区12个盟市、102个旗县(市区)全部启动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巡察工作,开展联合督查、专项督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300多次;自治区纪委开展11轮“拍苍蝇”专项行动,派出3批12个“两个责任”督导组,集中筛选典型问题线索,进行多轮次、滚动式重点督办,层层传导压力,形成持续震慑,实现了12个盟市、57个贫困旗县(市、区)督查检查全覆盖。

  突出问题导向 精准监督“无禁区”

  “现在政策真是好啊,我的牧场不仅有国家的补贴,而且还有纪委替我们监督,我们既省心又放心。”家住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汗宝格图嘎查牧民那森向记者讲述自己“失而复得”的草牧场补贴款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纪委给的处分,我心服口服,以后我一定引以为戒。”汗宝格图嘎查嘎查达那达来因私自侵占牧民1400亩草场补贴款而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后后悔不已。

  素有“鸿雁之乡”美誉的乌拉特中旗从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对症下药、靶向发力,从今年4月起,成立4个专项督查组,每个督查组由一名旗纪委班子成员带队,配备2名纪检干部,对全旗12个苏木镇(场)和教育、民政等22个相关单位集中整治扶贫领域“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截止目前,乌拉特中旗共发现“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线索43件,初核了结25件,立案11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0人。

  “我们所做的努力其实就是‘还毛’行动,让鸿雁‘回乡’”。乌拉特中旗旗委常委、纪委书记郭侍鑫打趣地说。

  不仅是乌拉特中旗,距离该旗500多公里的武川县,县纪委今年5月也成立9个驻村工作队,进驻全县9个乡镇,深入93个行政村,分阶段开展工作。工作队不仅到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贫困户的评定程序和在评定过程中是否请客送礼及帮扶政策到位情况,也走访村里的老党员,向他们了解乡镇干部、村委会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是否存在贪污腐败、吃拿卡要、专横独断、优亲厚友问题。

  “近几年随着惠民政策的实施,各种政策落实到了基层,是否存在弄虚作假搞表面工程、自欺欺人搞数字脱贫、捞政绩劳民伤财等‘伪扶贫”现象,是我们纪委监督的重点”日前,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周振光前往得胜沟、大青山等乡镇督查时说,“在扶贫工作第一线,是否存在雁过拔毛,挖空心思虚报冒领、克扣甚至侵占惠农专项资金、扶贫资金,是否存在在救济、补助上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蝇贪’行为,是我们纪委整治的重点。”

  破除等靠思想,主动深入前线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越来越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常态。自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以“精准监督”来保障“精准扶贫”,采取“点题式”清理、“追踪式”核查、“点穴式”督查等方式,开展扶贫资金大清理、财务大清查和线索大起底,重点核查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着力打造“阳光扶贫”、“廉洁扶贫”。

  强化执纪问责 从严查处“零容忍”

  “谁搞‘雁过拨毛’,就拨谁的‘毛’……”刘奇凡在自治区集中整治“雁过拨毛”式腐败问题工作动员会上的话语很快被印证。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即行动起来,利剑高悬,重拳出击,使一个个“拨毛者”反被“褪毛”。

  村干部骗取1.4万余元国家危房补贴款,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分处。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纪委日前通报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之一。

  通报显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三两区域服务中心前朱堡村原党支部书记闫润怀利用协助三两区域服务中心在本村开展危房改造工作之便,以个人名义申请危房改造补贴,骗取国家危房改造补贴款14616元。2017年7月,中共三两区域服务中心委员会给予闫润怀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消息一经公开,村里炸开了锅:“开始还以为政府不管不问呢?!”“国家的好政策就是被这些歪嘴的和尚把经念歪了。”

  无独有偶。和闫润怀一同被通报的还有,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舍必崖乡西厂圪洞村原党支部书记杨在军挪用专项扶贫资金及乱收费、乱摊派等问题,托克托县伍什家镇大北夭村村委会主任苗海青违规挪用民政救灾款问题,武川县耗赖山乡大前地村委会原党支部书记夏茂富、村委会主任高秀枝挪用五保户及低保户参合费用及虚报冒领惠农资金用于村务支出等问题和托克托县五申镇三间房村党支部书记王平在骗取救灾款及扶贫碳问题4起典型案例,涉案人员同样分别受到开除党籍,党内警告、严重警告等党纪处分。

  连日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报了多起向扶贫领域资金“伸黑手”的典型案例。通报声声,旗帜鲜明地亮出了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紧盯不放、严惩不贷的态度,对觊觎者敲响了“伸手必被捉”的警钟。

  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零容忍”的态度,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强占掠夺、优亲厚友、贪污挪用、失职渎职等问题,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扶贫领域典型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以执纪问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1至9月份,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扶贫领域违纪问题944件,处理2778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44人,公开通报曝光典型案例711起。

  “没有问责,责任就落实不下去。”内蒙古自治区纪委副书记喇军说,只有强化“一案双查”,坚决倒查追责,才能促使各级党委和纪委真正把“两个责任”扛起来。

  在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违规违纪问题的同时,该自治区纪检监察机关还强化问责,对履责不力导致发生重大腐败案件或者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既追究主体责任,又追究监督责任,倒逼扶贫攻坚责任落到实处。今年以来,共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90人。 (付金泉 韩嘉军)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