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扶贫攻坚也需要企业家精神

2017年10月13日 10:27   来源:人民政协报   

  有人说,挣钱是水平,花钱是学问。

  在帮扶困难群众脱贫这件大事上,钱怎么花,学问确实不小。

  今年8月,记者曾随全国工商联调研组赴贵州省调研民企参与精准扶贫情况。在毕节市织金县上坪寨乡,一个不起眼的小项目却引起了调研组的极大兴趣。

  项目主务是香葱种植、销售。基地覆盖了上坪寨乡中山、上水和坡脚3个村,直接带动3个村119户贫困户脱贫,吸纳了附近14个村的富余劳动力灵活就业。

  这个看起来很土、很不起眼的小项目,效益有多好?带动贫困户增收上,平时每天需要100人以上,人均月工资超过3500元。再加上土地流转、股金分红,贫困户的收入已远超在外地打工。投资人的投资收益上,正常年景,一亩地年纯收入也能超过1万元。没错,这是一亩地的纯利润,甚至要高于东北黑土地上一垧地玉米的毛收入。

  这个项目,让公司资产已接近万亿元、在毕节计划投入110亿元扶贫的恒大集团创始人许家印都赞不绝口——“这是一个又赚钱、又富民的好项目。单产高、周转快、用工多!”

  劳动者还是周围穷了几辈子的山里人、地还是那块地、水还是靠天下的雨,种香葱也没什么太高深的技术含量,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答案是政策激发了企业家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

  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用36个字概括了企业家精神: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它正好能精准地诠释这个香葱基地从无到有的现实逻辑:几位原来从事香葱贸易的小个体户,不到两年前才正式成立了贵州新农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他们之所以回到山村搞起了实业,一是受参与扶贫的政策感召,二是看到了这里边的巨大商机,以及与乡亲们共同富裕的前景。

  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很多。

  10月10日,在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领导小组公开表彰了116家民营企业。

  这些企业也只是代表。据全国工商联统计,截至9月底,进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台账管理的民营企业有3.53万家,精准帮扶3.87万个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2.57万个)的558.3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投入466.28亿元,公益投入106.3亿元,安置就业49.8万人,技能培训53.5万人。

  我们看到,民营企业参与扶贫攻坚,已经展现出非凡的价值。政治上或者说全球价值上,它为世界反贫困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经济上,民营企业的深度参与,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顺了新时期农业生产关系,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关系上,营造了守望相助的浓厚社会氛围,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也促进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交融。这些价值不断凝结、锤炼的背后,正是企业家精神不断发挥作用的过程。可以期待,在书写中国扶贫伟大时代故事的过程中,企业家精神一定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