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呼吁:警惕“政策性返贫”

2017年08月31日 17:34   来源:中青在线   王亦君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亦君)8月3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多名委员呼吁,扶贫攻坚要提防“政策性返贫”“二次返贫”。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陈光国表示,他在一个省调研扶贫工作时,走访三个村的8个贫困户,这8个户2016年都实现了脱贫,收入都超过了国家规定的2016年的脱贫标准。可分析该8户的收入构成发现,国家的财政补助资金占比占了大头,一般都得到了3万至4万元国家财政资金,“国家的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收入,在这些农户总收入的占比都在60%以上,其中有1户财政资金占收入的79%,有一户占82%。就是说,82%、79%的钱是国家给的,加起来一算超过了脱贫标准,他就脱贫了”。

  “我们仔细计算了8个户的其他收入,比如工资性的劳务报酬收入的占比,还有家庭经营收入的占比,都在40%以下”,陈光国说,“这种情况我们觉得需要研究。没有产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就是无源之水,是不可持续的,即使一时脱贫也难以持久。如果主要靠国家的补贴性收入的增加来实现脱贫,叫做政策性脱贫。如果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以后,国家的政策变化了,调整了,有的补贴项目取消了,有的补贴金额减少了,就可能会出现返贫,这种因为国家政策调整出现的返贫就叫做政策性返贫,而政策性返贫是需要现在警惕的”。

  陈光国强调,“2020年贫困人口要按期脱贫,我认为是可以做到的,没有太大问题。但是令人忧虑的是,这种脱贫是否可持续,是否牢靠,是否稳定。如果光靠国家的补助扶持来实现脱贫,我认为是不牢靠的,是不可持续的,随时都有返贫的可能。”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守盛也表示,“我认为返贫的问题要专门研究。现在我们更多地讲,每年有1000多万脱贫,但是每年有多少返贫?返贫的原因有多种,每一个原因占比到底多大?这也需要深层次地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我认为要把问题的症结找着了,这样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这才叫真正的精准,千万不能人云亦云,到时候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脱贫攻坚千难万难,最难的是其中有一些贫困群众‘不怕穷’。”8月30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汪洋和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央行副行长易纲、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财政部部长肖捷、国家民委主任巴特尔、卫计委主任李斌、民政部部长黄树贤等到会应询。

  对于“当前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是什么”的提问,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作出如上回答。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陈光国提问,“目前剩余的贫困人口还有4300多万,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必须聚焦重要问题,攻克薄弱环节,补好突出短板。请问,在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中,哪些是最难解决的?”

  汪洋表示,“就全国总体而言,我个人认为,解决精神匮乏比解决物质匮乏难,解决千百年来形成的落后观念和习俗比解决贫穷难。脱贫攻坚千难万难,最难的是其中有一些贫困群众‘不怕穷’,也就是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他举例说,国家统计局近期对云南八个市州“直过民族”贫困村进行调查,59.5%的受访者对当前生活表示满意,35.2%表示一般,只有5.3%的表示不满意。“贫困程度这么深,满意度还非常高,‘不怕穷’、安于现状是一个重要原因。”

  汪洋分析说,“这些贫困群众,对易地搬迁,怕难以适应新环境;对发展产业,怕学不会新技术;对外出务工,怕朝九晚五的约束。怕这怕那,就是不怕穷,宁可守着穷摊子,也不愿干出新生活。因为新生活虽然好,但是许多事情是自己未知的,遇到的困难挑战是自己无法预测的,因此感觉是可怕的;而穷日子虽然苦,但是困难是已知的,艰苦是预期中的,也是已经习惯和适应的。人老几辈子都是这样过的,让他们改变现在的生活,无论是具体困难还是观念习俗都有巨大的障碍。”

  汪洋表示,“承诺在未来的3年时间里从根本上解决一些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安于现状的问题,拍胸脯、打包票,那是吹牛。我们常说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因为那些落后的观念、习俗许多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改变它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但我们要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努力在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上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这方面各地都有一些积极的探索。各地的情况各不相同,总的还是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用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

  他强调,“我们不能承诺3年内根本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努力工作,实现解决现行标准下的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既定目标,就是消除我们过去说的绝对贫困。精神上的内生动力和物质上的脱贫既有密切联系,也有一定区别。我们既不提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急于求成,降低标准。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这是我们党已经向国内外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有信心在2020年打赢这场攻坚战。”

  在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如何破解“安于现状‘不怕穷’”,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们热议的焦点。委员欧阳淞就提出:“有些地方的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还是比较严重的,缺乏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精神,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创新工作方法,以群众听得进、看得见的方式进行扶贫、脱贫的政策宣传和思想发动,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激发群众改变面貌的决心和干劲,使他们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