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江西修水:数不尽英雄人物 听不完脱贫故事(组图)

2017年07月31日 09:35   来源:中国江西网   曹琦 吴际宇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曹琦、吴际宇报道:7月30日,纪念“三个90周年”网络媒体行来到了第一站江西修水。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修水,是红色基因的孕育之地。秋收起义的烽烟从这里吹响,革命的星星之火从这里开始燎原。在革命老区,让记者感触最深是看不尽的英雄人物、数不尽的热血故事。

  历史经过岁月的洗涤,并没有黯然失色,更没有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而是更加熠熠生辉。重温那一段峥嵘岁月,依稀听到猎猎赞歌在耳边回响。时光流转,不屈的精神依然在修水人的骨子里流淌。在修水,黄溪村的故事一直为人称道。修水人用朴实无华和对家乡的热爱,加入返乡创业的大军。短短8年时间,在脱贫的道路上一路高歌,成为远近闻名的“土豪村”。在这背后是一段段波澜壮阔的暖心故事。

  远近闻名的“三个唯一”村

  都说黄溪村是修水县唯一一个有公租房、有公墓、有垃圾处理场的美丽乡村,这只是黄溪村8年翻天覆地的一个小小缩影。现在的黄溪村俨然成为省级示范村。四通八达的高标准公路,让媒体行的记者们一路顺畅地抵达。沿路,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户户用上了安全干净的自来水,农田里还有网格化灌溉渠。当地村干部告诉记者,不仅投资30万元建立了修水县第一个村级公墓区,还投资90万元新建全县唯一村级垃圾焚烧厂。从此,条件大大改善。“现在,每户人家都有房,贫困户有公租房。”村干部说。

  在这个美丽乡村的建设背后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暖心故事,还有返乡创业人的家国情怀。时光倒回到8年前,当时,村里负债累累,有的是泥巴路,却没有一条水泥路,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是连村民说亲都会被嫌弃的地方。“6年无法开展计划生育,村民经常上访,打架闹事不断,2008年之前的15年间就有60多个人犯法被判刑。好事没有、坏事不断,多年没有变点样。”村民们都是这样评价。如今,黄溪村的变化让周边村民羡慕不已。

  说到黄溪村,不得不说的就是村支书徐万年。1957徐万年出生在黄溪村,18岁开始,干了10年的村干部,并提为副乡长。下海经商的浪潮也生性喜好拼搏的徐万年,他毅然辞职,一头扎进了商海,没过几年,成为全县最大“猪倌”,当时年收入超5000万元。如此可观的收益让当时深陷贫困的村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甚至有村民“跪求”徐万年回乡。

  因为,大多数村民都认为徐万年在外经商多年,见多识广、脑子灵活、办事能力强,一定能带领乡亲们尽快脱贫致富。2008年11月26日,徐万年在全村党员大会上全票当选黄溪村党总支部书记。“新官上任三把火”徐万年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好干群关系。作为一名老党员,徐万年深受红色文化的影响。都说无纪律不以立。他给村干部立下了三条铁律:不准请村干部吃饭,不准买烟酒礼物给村干部,不准塞红包给村干部。

  其实,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黄溪村村民建设幸福美丽乡村的强烈愿望,也许这就是他们朴素的中国梦。

    授人以渔助产业脱贫

  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输血式”扶贫必然转为“造血式”扶贫,黄溪村的故事也许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村民告诉我,2008年,徐万年垫资10万元创办黄溪村创业小区,并通过兴水利、修公路、建新村,带动100位村民回乡创业就业。我想,“功夫不负有心人”,8年如一日地耕耘在黄溪村这片土地,才让现在的茶园、葡萄园基地长势喜人,正好给我们这些游客解一解眼馋。

  如今,黄溪村利用自己现有资源,发展蚕桑、蔬菜、花卉苗木、茶叶、水果五大主导产业,村集体年创收达1200余万元。依托黄溪村蚕桑、蔬菜等农业产业和村办企业,黄溪村对全村70户贫困户,全部实行产业扶助,可实现户均增收超万元。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村民方小花的故事。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靠夫妻做零工维持生计,生活窘迫。正好村里小蚕工厂的蚕种成活率高,并提供技术指导,村里统一收茧销售,每年养蚕可达3万余元。依托黄溪良好的的区域优势和村上有机生态蔬果,村民方华平在家门口开办起大地农村农家乐,接待到黄溪游玩的游客,占地近千平方米的农庄有个巨大的宴会厅,还可接待几十桌酒席,自营业以来,生意红火,并带动10余户贫困户就业。

  “2500多双眼睛在看着我们,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和嘱托。”带着这份责任,8年时间,徐万年带领黄溪村从一个贫困村跃身为“土豪村”。徐万年说:“我自上任以来,所有拆迁土地都得到了有效利用,有的办了工厂,有的建了学校,每一块地都是为村民服务,看得到摸得着,并且为他们创造了一定的收入。在就业问题上,我们以合作社的形式,主要扶持当地村民,教会他们技术以及经营理念从而提高他们自己的收入,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住上了自己的新房。”从此,一村一景的面貌就真的在黄溪村落地生根。

  返乡创业让儿童不再留守

  其实,对一个普通村民来说,家门口的创业,是为了让老有所依,孩子不再留守。这就是一个寻常百姓的幸福所在了。然而,大多数时候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直到,黄溪村产业脱贫效力显现,很多村民毅然投身返乡创业大潮中,最可贵的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通过“引凤筑巢”,黄溪村还引进落户黄溪二级水电站、金樱子酒业等八家企业,涉及资金上亿元,安排剩余劳动力就业近800余人。

  都说教育是百年大计,黄溪村在教育上的投入也值得学习,“曾经我们的学校条件差、待遇差,老师都是请不来,为了招到好老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想尽办法新建了学校。后来还专门请人为老师们做好后勤、帮助他们洗衣做饭,让老师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教学上,同时我们还对于教学成绩好的老师有额外的奖金,现在老师都是抢着来我们学校教书。”村民说。

  如今,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人均2730元提高到2016年底的4800元,增长51%,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了3800元;2016年底该村已顺利退出贫困村行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在2%以内。

  此次走进修水,实地体验了一番抚今追昔,浸淫在浓墨重彩的修水画卷,沉醉而不自知。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